推進中小企業聯盟發展是大勢所趨任重道遠
2014-10-15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
T|
T
8月15日,“中國-亞歐博覽會絲綢之路經濟帶交通運輸峰會及系列活動”之道路貨運中小企業聯盟及運輸組織模式創新研討會在河南鄭州成功舉辦。這是全國層面圍繞推進道路貨運中小企業聯盟發展召開的第一次專題會議。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物流企業代表和專家。10個典型聯盟企業以及科研院所、高校等單位,圍繞道路貨運組織集約化發展的模式創新,分享了各自的經驗與思考。交通運輸部運輸司巡視員徐亞華介紹了我國道路貨運中小企業聯盟及運輸組織模式現狀,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方向和總體思路。
推進聯盟發展是我國道路貨運行業的必然選擇。去年以來,為加快推進道路貨運中小企業聯盟的發展,交通運輸部開展了專題調研,全面總結了當前我國中小物流企業聯盟的總體情況,分析了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下一步發展的思路。
>
正確認識道路貨運中小企業
聯盟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是發展企業聯盟是破解行業發展困境的必然選擇。“多、小、散”是我國的道路貨運行業的固有特征,也是多年來制約行業轉型發展的“頑疾”。當前,道路貨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同質競爭、惡性競爭現象非常普遍,傳統模式下中小企業的發展空間已經極為有限,出于抱團取暖、提高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目的,道路貨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從松散走向集約、從競爭走向融合、從合作走向共贏成為大勢所趨。聯盟形成的根本動力,就是必須要破解由于市場無序競爭、產品同質化、經營場地限制、經營成本的壓力、業務量短缺所造成的企業發展的困境,形成聯盟則可激發企業發展動力,通過相互幫助、資源共用等打破自身瓶頸,更好地適應產業轉型和客戶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是發展企業聯盟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從德國和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聯盟對于提高物流運行效率,降低運輸成本具有重要意義。聯盟最大的好處,是解決了各個分散的貨運企業最為緊缺的網絡問題。網絡化的運輸組織、集約化的運作是提升物流運行效率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道路運輸中小企業通過聯盟的方式,能夠實現網絡資源的有效互補、運輸資源的共享和統一調配,通過集約化的運作提升整體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組建聯盟是企業拓展服務網絡、提高運輸覆蓋范圍成本最低、見效最快的方式。對于個體企業,利用聯盟成員運輸網絡的互補性和各種資源的共享性,可以用比自建網絡更少的時間和資金成本實現運輸網絡廣度和深度的拓展。
三是發展企業聯盟是維護行業和諧穩定的重要途徑。2013年,我國共有道路貨運經營業戶745萬戶,從業人員2100萬人,但運輸貨運市場主體“小、散、弱”的問題持續多年沒有得到有效改善,超過90%以上為個體運輸戶,平均擁有車輛僅為1.7輛。“過小、過散”的現狀導致了道路貨運行業在物流供應鏈中仍然處于“沒有業務話語權、沒有主動權”的地位,已經成為物流供應鏈條中競爭最為激烈、收入與勞動強度和風險極不對稱的“最弱”環節。而將眾多的中小微企業聯合起來,形成聯盟體,在市場拓展中有利于增強運輸企業的話語權,在運營中有利于實現集約化運作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提高整體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對于維護行業的穩定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推進中小企業聯盟發展的
總體思路與主要工作
交通運輸部非常重視推進道路貨運中小企業聯盟發展,2013年部印發了《交通運輸業推進物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鼓勵中小企業聯盟發展”。同時,從2012年開始,部聯合德國國際合作組織已開展了2批赴德國的中小企業聯盟發展專題考察,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另外,部里還組織專家專題調研了中小企業聯盟發展狀況。各地交通運輸部門對于推進中小企業聯盟發展也非常支持,如浙江省制定印發了《推動中小物流企業網絡聯盟發展的指導意見》,并組織開展了中小物流企業網絡聯盟試點工作,通過政策的引導,切實推動中小物流企業網絡聯盟健康發展。行業內眾多的道路運輸企業對于推進聯盟發展的積極性也很高,大家都在躍躍欲試,聯盟發展的總體勢頭很好。
但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總體上看,目前我國道路貨運企業聯盟仍處于起步階段,聯盟數量不多、運營規模不大、輻射范圍較為有限,從分布上看,也主要集中在東中部的少數地區,企業聯盟尚未進入穩定發展的階段。因此,在聯盟發展的初級階段,更需要行業主管部門的科學引導和扶持,需要行業內骨干企業的積極參與。為加快推進道路貨運中小企業聯盟的發展,下一步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將推進聯盟發展納入發展現代物流、促進道路貨運轉型發展的總體戰略之中。各地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大對企業聯盟發展的指導力度,強化政策引導,切實解決聯盟發展中的實際困難,為聯盟企業的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同時要積極利用公路甩掛運輸試點政策,加快推進聯盟型甩掛運輸的發展。在后續甩掛運輸試點工作中,部將對基礎條件較好、運作規范的道路貨運中小企業聯盟加大支持力度。通過資金和政策引導,鼓勵聯盟企業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拓展服務范圍,構建跨區域聯盟運輸網絡。
二是要把握好企業聯盟發展的關鍵因素。首先是誠信的問題。誠信是聯盟發展的基石。而在我國的聯盟發展中,最缺乏的恰恰是誠信和合作,如果不講誠信,言而無信,這將是對聯盟發展的最大破壞。這就要求道路貨運企業一方面要轉變傳統觀念,崇尚誠信經營,這也正是浙江陸通物流聯盟“和合文化”的精髓所在,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和規范的制度安排,約束聯盟成員單位的行為。其次是要處理好相互間的利益關系。聯盟在發展中要保護聯盟成員的利益,不僅不能損害聯盟成員既有的利益,而是成員企業通過聯盟發展能夠獲得利益,用實實在在的利益鏈條將各成員企業緊密地團結在一起。第三要有科學的合作模式和機制。聯盟企業要處理好合和分的關系,既要堅持相互的“統一”,如品牌統一、調度統一、信息統一,又要保持一定的“獨立”,如獨立自主經營、獨立核算、獨立負擔盈虧,既要利用“合”的集約效應,又要發揮“分”的機動靈活。同時要建立完善科學的利益分配機制、誠信考核機制、資源共享機制,處理好成員企業間責任和利益的關系。第四要有合作的載體,聯盟要有各成員單位共同感興趣、具有共同利益、能夠相輔相成、取長補短、形成合力的具體業務依托,比如零擔貨運、集裝箱甩掛運輸等;最后必須有先進的信息系統,對聯盟的業務起到技術支撐和保障作用,現代物流是復雜的系統工程,離開信息化寸步難行。信息化不僅體現了先進技術,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企業的經營理念、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因此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
三是要充分尊重市場規律。推進企業聯盟發展,必須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的原則,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主體作用。在推進過程中,要講求實效,不能一哄而上,不要為了聯盟而聯盟,采用拉郎配的形式發展一些華而不實、徒有虛名的假聯盟,必須尊重市場規律、尊重企業意愿,求真務實,穩扎穩打,結合實際推進一批真正受到企業歡迎、具備集約整合效應、引領行業發展方向的真聯盟。
四是要積極探索聯盟發展的多種模式。聯盟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企業間的合作、共享,通過整合資源,實現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圍繞這個根本目的,聯盟的模式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更是一個動態調整的過程。10個聯盟企業,實際上就是10個模式,既有中中聯盟這種大企業之間的跨區域合作,也有陸通聯盟這種小企業之間的資源整合,不會有兩種模式完全一樣的聯盟。因此,在推進聯盟發展中,決不能照搬照抄,要因地制宜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切實發揮聯盟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