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网/欧美在线资源/a级片一区二区/日韩欧美国产不卡 - 成人日韩在线视频

歡迎回來!登錄免費注冊

公共交通財稅可持續問題研究

2014-12-08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T|T
  企業普遍反映財政補貼補償不足以彌補其政策性虧損,正常經營活動受到較大影響;政府財政部門在核定補貼資金時,往往對企業上報的財務信息不完全認可,進而相應調減補貼額。政府補貼額與企業實際政策性虧損不符的現象非常普遍。以武漢市公交集團為例,2013年扣除各級政府13.26億元補貼后,仍然有7億元資金缺口,企業虧損嚴重,資不抵債,只能通過拖欠員工社保費、拖欠購車款等方式維持經營。銀川公共交通有限公司2012年資產負債率超過76%,每月需支付銀行利息150萬元,資金鏈處于斷裂邊緣。
  財政補貼不堪重負。國家公交優先政策指導下,為了彌補企業低票價以及政策性虧損,部分城市如北京、深圳等開始對公交低票價施行財政補貼政策。北京于2007年其起同步實施低票價及財政補貼政策,公交線路普遍采用1元的單一票價,普通卡刷卡4折優惠、學生卡2折,僅有少量線路采用分段計價。地鐵為單一票制,票價2元(機場線除外)。自低票價政策實施以來,北京市對公共交通的財政補貼額逐年快速上漲,從2005年的18.1億元飛速增加到2013年的200億元,8年年均漲幅為38%,公共交通財政補貼占城市財政預算收入的比例從2.24%快速提升到5.89%,見圖2、圖3。
  深圳也于2007年同步啟動了低票價及財政補貼政策。自低票價政策實施以來,深圳市對公共交通的財政補貼額逐年快速上漲,從2008年的10.33億元飛速增加到2013年的63億元,6年年均漲幅為44%,見圖4。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對于實行低票價政策且能將公共交通財政補貼到位的城市而言,其補貼資金無不呈現快速增長,并且占地方預算收入與支出的比重日益增大,給各城市公共財政帶來極大的壓力。
  低票價吸引力減弱。城市公共交通低票價政策的實施使廣大普通群眾的出行成本大幅降低,在政策實施的初期,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得到一定提高。但近年來,運營成本的急劇攀升及票價長年不調整所帶來的企業經營難以為繼,導致服務水平很難得到有效保障與提升,在公眾對于低票價逐漸失去敏感性、對公交服務水平要求不斷提高、私人小汽車快速進入家庭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單純的公交票價優惠政策已經很難有效吸引更多的人選擇公共交通,公共交通分擔率增長緩慢甚至不增長。圖5為北京1986年~2011年城市交通出行結構的變化情況,雖然包含軌道的總的公共交通比例一直在提升(緣于北京城市軌道交通客運量保持持續快速增長),但票價改革后的2009年到2011年,公共汽電車的分擔率從2009年的28.9%下降到2011年的28.2%。
  >
  對策研究
  通過如上分析可以得出,目前我國城市公共交通運營層面的財政可持續方面還面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公共交通的服務質量、運營成本、財政補貼、票價調節之間沒有形成動態的平衡機制,使得公共交通三大參與主體——政府、公眾與企業間的利益平衡被打破,嚴重影響了我國城市公共交通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為此,《國務院關于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出“應完善價格補償機制”,“對企業服務質量和運營安全進行定期評價,結果作為衡量企業運營績效、發放政府補貼的重要依據”。
  為落實《指導意見》關于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精神,應盡快研究建立城市公共交通服務質量、運營成本、財政補貼、票價調節的聯動機制,最終形成良性的群眾可接受、企業可發展、財政可承擔的城市公共交通運營財政制度。具體對策措施包括如下三方面。
  科學制定票制與票價體系。堅持體現公益性和增強吸引力的原則,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考慮企業成本、政府財力、群眾承受能力等因素,科學合理核定票價;兼顧各種公共交通方式之間的合理比價關系,提高公共交通系統的總體運行效率;票制票價和收費方式要有利于不同公交方式的換乘,方便公眾出行。
  建立政府與企業的成本分擔機制。城市公共交通是社會公益事業,推進公交優先發展是政府的重要職責,政府應該從基礎設施、路權、用地、財政等方面對公交企業予以支持,把發展城市公共交通事業納入公共財政保障體系,統籌安排,重點扶持。要加快建立政府—企業合理分擔機制,將公共交通基礎設施投資、日常運營、承擔社會公益性服務、節能減排、應急救援等政府指令性任務等相關成本納入政府補貼補償范圍。
  建立規范的公共財政補貼制度及補償機制。按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原則,加快轉變財政補貼思路,改進財政補貼機制,細化公共交通運營企業提供的各類公共服務,并根據各類公共服務的量化評價分別給予與之相適應的補貼。
  一是通過財務會計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界定好經營性虧損與政策性虧損的邊界,為科學合理地發放政府補貼提供依據。
  二是公共交通行業管理部門制定公共交通服務質量考核辦法,并委托第三方機構公開、公平、公正地考核企業服務質量。
  三是按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改革思路,由財政部門、公共交通管理部門通過成本規制等途徑,由第三方機構科學測算公共交通運營企業的合理運營成本,并結合企業服務質量考核結果合理確定補貼額,切實發揮公共財政補貼作用與資金利用效率。
  建立以服務為導向的城市公共交通成本、補貼與票價聯動機制。該聯動機制以服務質量為核心,政府以向企業發放公共交通財政補貼的方式購買公共服務,為廣大乘客提供公共服務。服務的質與量決定了企業運營的成本,同時對服務質量的考核也將直接影響政府給企業的財政補貼。當企業運營與政府補貼難以承受時應啟動票價調節程序,由政府、公眾共同承擔合理的公共服務價格比重,最終建立乘客可接受、企業可發展、財政可承擔的以服務質量為導向的企業成本-財政補貼-票價調節聯動機制。
第 2/2 頁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畢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