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中大家感到,在霍爾果斯穿著一套交通執法的服裝,從事國際運輸管理工作,是一件非常體面、神氣的工作。團員們深刻感到,邊境貿易的發展,不僅給當地居民帶來了無限的商機和發展機會,而且也讓大家感到與哈國相比,身處中國這樣一個大國非常幸福,言談舉止間民族、國家自豪感油然而生、十分強烈。
>
軍墾精神感天動地
在共和國的屯墾戍邊歷史上,兵團以14個師,175個農牧團場,260萬顆赤誠之心,用幾代人的血汗,澆筑了祖國西北大門永不移動的界碑,書寫了可歌可泣、大氣磅礴、近乎人間奇跡的偉大篇章,真的是“獻完青春獻終身,獻完終身獻子孫”。團員們深刻感悟了兵團軍墾精神,對中央國家機關青年有著非常強烈的教育意義,這股精神也昭示著兵團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調研團一行在石河子市的兵團博物館、軍墾第一連久久徜徉,熱烈交流,拍照留念,不愿離去。大家被兵團創業環境之惡劣、創業條件之艱辛所震撼,又被一種濃濃的燃燒的激情歲月,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的革命理想和熱情所包圍攜裹,久久回味,不能平靜。當年拓荒者的地窩子和歌聲漸行漸遠,漸漸走進歷史,但無數安寧繁華從昔日戈壁灘上矗立起來。在這里我們中央國家機關青年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艱苦奮斗,什么是無私奉獻,什么是開拓拼搏,什么是軍墾人的使命和兵團精神。
大家不僅看到了兵團人的歷史成就,也看到了兵團的現代棉花、葡萄種植、農場養殖,農副產品深加工,物流業的發展,也了解到兵團駐地逐步建設城市,開啟了兵團團場城鎮化的新歷程,都是非常讓人贊嘆的成就。回顧這些歷史和發展歷程,是繼續前進的基礎,也帶給大家開創未來的啟示。
在新疆,無論走到哪里,無論漢族維族,多次聽同志們在自我介紹時提起“我是兵團人”,或者我是第幾代兵團人,言語中洋溢著自豪。我們從兵團人身上看到這股精神,流淌的這股熱血,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兵團的道路會越走越寬,兵團的未來會更加美好。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新疆兵團時指出:“兵團要真正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在屯墾戍邊、促進新疆繁榮發展和長治久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家完全相信兵團有這樣的能力和未來,也愿意隨時為兵團的發展貢獻出力量。
>
交通人奉獻有為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張春賢書記說過:“交通人躺著是一條路、一座橋,站著是一塊碑、一座塔,是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隊伍。”青年調研實踐團此次新疆行深刻學習領會了路橋塔碑精神和優良作風,被新疆交通人的犧牲奉獻精神所教育感動。
阿拉山口是著名的大風口,每年8級以上大風達160多天,氣溫在零下40度至40度之間劇烈變化,工作環境惡劣。阿拉山口運管人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發揚特別能吃苦的路橋塔碑精神,奉行“堅守、奉獻、有為”的價值觀,當好了橋梁與紐帶,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可靠的道路運輸保障。
霍爾果斯口岸運管局的許書記一心撲在工作上,家不在當地的他曾連續三個月忙于工作未回家。孩子上三年級,他卻一次也沒參加孩子的家長會,以至于孩子的同學以為他沒有父親。孩子懇求許書記一定要穿著運管制服參加一次家長會,讓同學們知道他有一個值得驕傲的作為交通人的爸爸。調研實踐團的青年們無不為許書記這種特別能奉獻的作風和精神所感動。
>
根在基層 情系新疆
一路走來,大家都在不停地思考,新疆是如何取得這些成就的,答案就是各民族團結的力量。民族團結、長治久安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基礎和前提,這一點到了新疆理解尤為深刻。除了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促進各民族青年之間互相學習、互敬互愛也是通向未來和諧中國、和諧民族關系的必由之路。
調研實踐團的大多數團員之前從未進疆,大家懷著對大美新疆的深切向往來到新疆,這次新疆調研之行是一次富有團結和激情的友誼之旅、融合之旅。
一周的時間里,在新疆跋涉上千公里,從首府到邊陲,感受了新疆之大,從戈壁到綠洲,看到了新疆之美。調研團輾轉6座城市,努力多走多看多聽,了解了新疆的風土人情,看到了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新疆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進一步加深了對新疆的認識與理解,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熱情好客,領略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精誠團結與融合發展,增進了與新疆人民的感情,概括為一句話就是“根在基層,情系新疆”,一周新疆之行,一生新疆情懷。
嚴守調研紀律
調研團一路嚴格遵守“八項規定”和出差紀律,確保隊容風紀。
出團之前,團組編制了《新疆“一帶一路”調研實踐團行動指南》,著重強調活動紀律,討論制定了7條調研活動紀律,例如活動期間夜間一律不得擅自出門、離開駐地,有事一律請假;與調研無關的地方,一律不去;一律不得接收地方禮品、土特產;要尊重民族地區風俗習慣等。一路下來,調研團組的嚴格自我要求,受到了地方干部群眾的好評。阿拉山口國際運輸管理局王局長在赴自治區交通運輸廳開會期間,即向祖麗菲亞廳長反饋了調研團組的作風情況,提出表揚。
暢言感受
交通運輸部人事教育司徐傳鑫深有感觸:“新疆交通是人間奇跡,而這一奇跡就是我們基層一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交通人所創造的。基層交通人的‘路橋塔碑精神’和優良作風讓我深受教育,進一步提高了自身服務意識,堅定做好交通運輸事業的決心和信心。”
來自銀監會的顧銘對新疆交通建設贊不絕口:“首先要為新疆的交通建設點個贊。果子溝大橋如巨龍飛天,非常壯觀。解決了伊犁河谷出行難的問題,使伊犁州能夠全天候通達烏魯木齊,對邊疆地區的穩定和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楊舟是財政部的一名青年干部,他用了四個“震撼”表達了對新疆的熱愛:被新疆的壯麗山河和秀美風光所震撼;被新疆交通事業的興旺發達所震撼;被革命先輩們的光輝歷程所震撼;被基層交通人甘于奉獻、勇于擔當的精神所震撼。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曹娟說:“所聞、所思、所感都觸碰到我的內心,這些觸動必將影響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通過活動我們尋到了交通人的“根”,而順著根,我們將更好的堅守崗位,為交通事業的發展開枝散葉。”
來自證監會的王心舒是團里最年輕的,也是典型的“三門干部”。她深有感慨:“從校園剛剛畢業就進入國家機關工作,這是我第一次與基層的干部群眾如此近距離的接觸,通過調研,我親身感受到了群眾的冷暖安危,了解到了基層干部和群眾盼什么、想什么、擁護什么、反對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