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義烏市出租汽車行業改革工作方案中明確提出改革思路和目標,到2018年義烏將有序開放出租汽車市場準入和數量管控,放活出租汽車經營方式,建立由市場調節的出租汽車準入與退出機制;出租汽車價格也將由目前的政府定價,逐步轉變為政府指導價下的行業自主定價;出租汽車行業的進退將由現行的行政許可方式逐步向市場化配置轉變,政府職能也將由目前的側重管理向公共服務為重點轉變;最終實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逐步形成行業發展規模與人民群眾需求相匹配,服務質量和城市轉型相統一,行業進步與市場發展相適應的出租汽車市場化運營體系和監管機制。
義烏在謀求出租汽車行業穩定前提下,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路徑,切實落實改革方案中的相應措施。經過不懈努力,終于打破原有出租汽車行業固化經營環境,在原來6家出租汽車經營公司基礎上突破性地新增5家出租汽車經營公司,新增運力450輛,取消經營權有償使用費,啟動完成近20年未變的運價調整等,改革走出了實質性步伐,也為出租汽車行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
>
傳統出租汽車的存量與增量
改革
傳統出租汽車的存量改革以出租汽車行業社會責任為底線,探索出租汽車存量的結構性優化制度,讓出租汽車更與社會需求方相適應。市場需求的多樣性必然要求有多方式的經營模式、品質化的服務體系、多業態的結構性運力及多層級的彈性運價等方面相匹配。
加快存量出租汽車轉型升級。實現傳統出租汽車大數據平臺化管理,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在出租汽車管理中的作用,打通傳統出租汽車與互聯網平臺的技術壁壘,助力傳統出租汽車公司與互聯網平臺技術公司融合對接,在落實線上與線下基礎數據鏈、準入與退出、服務與監管、支付手段、駕駛員管理及運價動態調整機制的建立等方面進行深度融合。注重后大數據平臺化成果的多元運用,逐步創新企業承包方式新路徑,修正出租汽車經營模式單一的短板,逐步樹立承包款向服務費轉變的新思路。
建立存量出租汽車的退出機制。徹底改變現有出租汽車行業只進不出或難進難出的尷尬局面,在出租汽車承包經營、出租汽車從業人員、出租汽車營運權等方面盡快建立良性的退出機制,這是存量出租汽車轉型升級的重要保障,是出租汽車行業走向市場化目標的重要手段。出租汽車承包者因不能正常經營需退出承包的,企業應在一定條件下允許其退出,不得以高額違約金來捆綁、阻礙退出;建立駕駛員黑名單制度,列入黑名單的承包者或駕駛員,企業應解除其承包、聘用合同,并在一定期限內不得繼續承包及經營出租汽車;管理部門對出租汽車經營企業根據監管考核機制分別實施鼓勵性發展、限制性發展和萎縮性發展,對無力經營而申請退出出租汽車營運權的,管理部門要建立順暢的經營權退出通道,允許其退出、轉型和重新配置,建立新的出租汽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平衡關系。
傳統出租汽車的增量改革突出增量的指標虛擬化。按照服務質量監管考核結果,明確企業是否有增量的資格,如有資格政府給予企業虛擬化增量指標。企業應充分考慮市場的運營環境,通過對市場的判斷及自身經營能力,由企業自主決定虛擬是否轉為現實,增多少,什么時候增,企業只要在政府規定的有效時間內完成即可。改變原來政府用行政干預強制企業現實增量行為。通過企業對自己做出的最終行為負責,強化企業的主體責任,減少對政府的依賴,體現市場是檢驗企業行為決定是否正確的標準。虛擬化指標的運用是對出租汽車企業被動經營轉變為主動經營的重要政策,是出租汽車企業逐步減少對政府政策依賴走向市場化經營的一種重大考驗,也是政府對出租汽車從行政化配置向市場化配置的一種轉變。
強化駕駛員考核規則,提升企業服務質量。引入多元經營方式、新的服務理念和平臺化運行下的新監管手段,在新的運行規則下,建立企業和駕駛員退出和激勵機制,凸顯企業的社會責任和主體責任。同時不斷完善乘客的投訴監督制度,轉變原來以管“車”為主向管“人”為重點的監管理念,特別是通過對駕駛員的嚴格管理,達到鼓勵好的,淘汰差的目的。同時也讓企業充分認識到駕駛員在企業利益獲取中的重要作用,聘用駕駛員難,聘用一個好的駕駛員更難,從而讓企業更加珍惜駕駛員,去培養駕駛員,最終提高駕駛員收入,提升駕駛員在社會、企業中的地位。讓駕駛員也珍惜企業提供的工作崗位,更體面地去工作,去積極地提升服務質量,讓自己的付出得到社會、企業的認可,從而使駕駛員與企業的關系更牢固,利益更有保障。
>
傳統出租汽車與互聯網用車的融合發展
規范發展新業態形勢緊迫。新業態的發展是時代技術創新發展的必然,是群眾用車需求的進步,是不可阻擋的社會潮流。它是滿足群眾動態、彈性需求的主要方式,是打擊減少、非法營運市場的重要手段,是促進傳統出租汽車改革的重要載體。但一個好的新生事物需要規范和不斷地培養,扭曲且不穩定的發展局面會影響新生事物成長,出租汽車行業需要新生事物的不斷加入,有了新鮮血液的行業才具強健生命力。根據《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管理暫行辦法》,用發展的眼觀、擁抱的姿態、融合的理念、積極的態度來規范發展好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這一業態。新業態的發展也為傳統出租汽車的轉型升級、結構性改革帶來了很好的契機,同時也為社會帶來了高品質、差異化的運力需求。
社會對動態彈性運力需求的策略。新業態規范發展是出租汽車改革的重要環節,一方面要發展新業態,另一方面要保障社會對傳統出租汽車的底線需求,也是政府社會責任的一種體現,尋求傳統出租汽車與新業態之間在社會出行需求中的最大公約數,是出租汽車行業改革發展中很重要的供給側結構性問題。
社會對運力的需求通過平臺信息化運作方式來實現,這是較為科學的手段,已被事實所證明的。需求方的市場是變化的,需要多少,用什么樣車不是靠單純的調研、公式、行政手段可確定的,通過各類干預來確定運力數量和需求,只會給行業帶來不斷的矛盾積累。規范發展新業態,是滿足群眾動態、彈性需求的重要途徑,也是出租汽車行業多業態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常態化的運力需求一方面可以由巡游出租汽車結合網約車完成,但對社會個性化、不斷變化的動態彈性需求則由新業態通過信息化、市場化手段(多元運力、動態運價)對高峰、平峰、低峰加以科學調節更顯合理。建立合理的動態運力和動態運價的運作機制,可以充分體現各類運力在供給中的靈活性、有效性和便捷性。
穩定是多元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一方面管理部門需要確保眼前的行業穩定,另一方面要不斷地釋放出租汽車行業改革紅利,用發展的思想來充分保證新業態與傳統出租汽車的多元素融合,不讓二種不同的業態明顯形成兩個不同的服務陣營,減少出租汽車行業不穩定因素;同時在改革的推進過程中,充分重視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所以根據市場需求和社會責任的底線來匹配多元運力的結構性數量,讓企業利益的取得最終在多元運力最大公約數中求得不斷平衡。同時管理部門要繼續打擊非法營運車輛,為推動出租汽車結構性改革,建立新業態與傳統出租汽車共容共存的良好局面,為滿足社會的出行需求提供保障。
(作者:浙江省義烏市道路運輸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