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重慶交通運輸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重慶交運集團”)順應國家西部大開發、產業梯度轉移和綜合交通發展形勢,結合企業自身生產經營需要,在道路客運產業進入成熟期后,抓住機遇實施“客補貨、陸補水”的轉型發展戰略措施,把發展綜合運輸、現代物流和多式聯運作為企業發展的第二生命周期,著力在運輸通道建設、運輸樞紐建設、運輸網絡布局、信息化建設、商業模式創新等五個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努力打造“一帶一路”運輸服務紐帶,在服務社會的同時,促進企業轉型發展。
◇致力物流通道建設突破發展瓶頸
近年來,重慶積極打造“一江兩翼三洋”物流戰略通道助推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即通過長江黃金水道、西北翼的渝新歐通道、西南翼的東盟通道連接重慶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物流進出通道。在此背景下,集團在成功開行首趟渝新歐班列,著力通過內聯外引打通渝新歐物流通道。2012年4月,在重慶市政府的幫助指導下,聯合德鐵、俄鐵、哈鐵和中鐵四國五方控股組建了渝新歐(重慶)物流公司,成為渝新歐班列的總運營商,專門經營渝新歐這一跨國鐵路物流交通干線。渝新歐公司先后通過在鐵路班列上推行“安智貿”模式實現通關“一卡通”、開行“五定班列”保障運行時間、協調股東降低運價、突破多重技術障礙等措施,解決了國際鐵路聯運單據不統一、重復邊檢、全程運價偏高、電子產品冬季運輸、貨物運輸安全和換軌、解編等歷史難題,實現了渝新歐班列的常態化開行,開行頻率達到每周三到四班,一舉改變了“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歷史格局。
到今年,上半年共開行310班,同比增長90%,總貨值約19.8億美元,占整個中歐班列的20%,自開行以來累計開行班列超過1200列,貨值占全國中歐班列經阿拉山口過境量的80%以上。運行時間進一步縮短,去程運行時間平均13天左右,競爭力進一步提升。輻射范圍拓寬,阿拉山口、滿洲里、霍爾果斯和二連浩特中歐班列四大進出境口岸全面開花,分撥點新增匈牙利布達佩斯和俄羅斯利佩茨克,達28個,新增俄羅斯回程班列。跨境鐵路郵包運輸有序推進,啟動建設鐵路口岸國際郵件處理中心,上半年開展8次全程運郵測試,中國郵政產品可分撥歐洲17國,有望達到5萬件/天。強化鐵路和公路的銜接,加強與寧波、甘肅、湖南、貴州、云南、武漢等地的區域合作,通過公路運輸將貨源集中組織到重慶或在新疆搭乘渝新歐班列運輸至目的地。
重慶東盟國際物流大通道是重慶南向連接海上絲綢之路的國際貨運通道,旨在構建重慶與東盟各國之間的公路貨運通道,在重慶形成重慶東盟貨物集散中心,采取定點、定線、定車、定時、定價的“五定”模式。 2016年4月28日在東盟物流園首發,開通了東線:重慶南彭—廣西憑祥—越南河內,整條線路采取陸運方式,全長1500公里,運行時間約為45小時,單邊運費為2.5萬元人民幣;2016年6月13日,東線復線開始運營:重慶南彭—廣西防城港—越南胡志明市,整條線路采取陸海聯運方式,即重慶陸運至廣西防城港換裝海船運至越南胡志明市,全長2650公里,運行時間約為6天,單邊運費為陸運2萬元人民幣加海運800美金。2017年8月成功開通東盟班車中線線路,全程運輸距離2700公里,運行時間96小時,每周發車三班。從云南磨憨口岸出境后,實現“一帶”與“一路”無縫連接,重慶南向國際物流大通道延伸至泰國曼谷。目前,共計發班98車次。貨物主要以摩配件、玻纖、原料紙為主;回程主要以干果、西瓜、火龍果、香蕉等東南亞當地產水果為主。未來,重慶東盟國際物流大通道還將開通西線貨運班車。西線線路全程2800公里左右,貨物將從重慶出發,經云南瑞麗口岸出境,將直達緬甸仰光。
同時,集團還大力加強公、鐵、水、空多樣化的通江達海物流通道建設。依托長江黃金水道發展公水聯運。借助內河航運貨源優勢將服務內容增加到港口接駁、中轉運輸等領域,成功申報并率先實施長江水陸甩掛運輸試點。依托鐵路優勢發展公鐵聯運。緊緊借助團結村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鐵路口岸優勢延伸運輸服務鏈條,發展門到站、站到門、站到港等公鐵聯運業務,組織的鐵路內貿集裝箱獨占重慶市場份額的40%以上,渝滬、渝深、渝穗班列每周開行。依托傳統優勢發展公路干線運輸。在全國25個主要省市布局了業務網點,選擇IT產品短駁運輸進行公路甩掛運輸試點。依托航空口岸發展公空聯運。成立重慶本土唯一的渝美航空貨運服務公司,打破了重慶航空貨運領域長期被國內外大型航空公司壟斷的局面,經營范圍覆蓋貨物中轉、集散運輸等領域。
◇強化站場樞紐建設促進有效銜接
集團根據國家和重慶綜合運輸規劃,結合現有站場布局,著力打造三級運輸樞紐和三級物流站場平臺。為有效利用土地資源,爭取政策支持,集團把運輸樞紐和物流站場建設有機融合。在建的主城四大主樞紐和物流基地,因其具有基礎性、公用性、開放性和專業性特征,被打包作為“重慶現代物流綜合發展示范項目”,納入亞洲開發銀行低息貸款支持范圍并獲國務院正式行文批準,成為我國納入亞行貸款支持的第一個現代物流項目。
渝新歐公鐵聯運物流基地位于主城西面的鐵路物流基地內,定位為國家公路貨運樞紐、公鐵聯運中心和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白市驛涉農物流基地位于主城西南面,定位為國家公路貨運樞紐、農產品市場、農產品配送中心;南彭東盟物流基地位于主城南面的公路物流基地內,定位為國家公路貨運樞紐、倉儲中心、城市物流配送中心;魚復現代物流基地位于主城東面,定位為國家公路貨運樞紐。主城四大物流基地的布局建設,將實現多種服務功能和多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為企業發展現代物流和多式聯運打下了堅實基礎。
◇優化運輸網絡結構增強通達能力
為擴大運輸服務范圍,提高運輸通達能力,集團初步完成“三圈一帶”運輸網絡布局。其中,重慶本地物流圈著力建設以主城為中心、覆蓋周邊區縣,面向制造業、商貿流通業以及終端消費者的貨運物流網絡。周邊區域物流圈主要依托四川、湖南、湖北、陜西等地設立的分支機構,廣泛開展公路干線運輸、集裝箱運輸、干散貨運輸和國際貨代等業務,形成周邊有力的貨運物流網絡。全國物流圈以現有全國各地布局的30個經營網點為基礎,形成以重慶為中心,輻射全國城市群和經濟區的“輪轂式”放射狀貨運物流網絡。長江流域物流帶主要依托沿江樂山、武漢、九江、上海等13個經營網點,發展集裝箱運輸、汽車滾裝運輸、?;愤\輸、干散貨運輸四大航運業務。目前集團初步形成了四川、重慶至湖北、上海的長江沿線運輸網絡;通達全國20多個主要省市的陸上干線運輸網絡;重慶至華東、華南地區鐵路集裝箱運輸網絡;重慶經上海、香港至全球的航空物流服務網絡;覆蓋重慶城鄉、輻射西南周邊的快件運輸網絡。
◇加快信息化建設強化技術支撐
近年來,集團重點突出了信息化建設工作,實行事業部管理模式,由集團統一規劃、建設、維護,基層單位使用。在貨運物流領域逐步建立完善了運輸、貨代、倉儲、配送等10個物流信息系統,部分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其中連接上下游生產企業的生產供應鏈信息系統達到國際水平。
在提升企業內部信息化建設水平的同時,集團還充分履行龍頭骨干運輸企業責任,在上級部門支持幫助下,積極牽頭搭建行業公共物流信息平臺。重慶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是由市政府牽頭,交運集團負責建設的物流行業公共信息平臺,已納入了重慶市物流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平臺將建成物流業務、電子政務和增值服務三大板塊,涵蓋物流全產業鏈條。
物流業務板塊以公路貨運子系統為切入口,聯通公鐵水空,實現信息互聯互通,構建“柔性”多式聯運體系;同時,聯接渝新歐、東盟,以及長江,三大國際物流大通道的信息系統,促進重慶與國際物流大網絡的融合,帶動重慶,輻射周邊。電子政務板塊建設了電子政務子平臺,促進政府部門之間信息共享,發展一站式政務服務,提高政務效率。同時,為政府提供行業大數據,在政府制定政策和規劃時,提供精準的決策依據。增值服務板塊建設物流金融、物流保險、物流擔保、支付結算、物流裝備電商等子系統,創新增值服務,并與用戶分享增值收益。
目前,該系統在水土云計算中心部署了云服務器;平臺已經上線了公路貨運信息子系統,能夠實現基于PC和APP的貨運信息交易以及對車輛和貨源的實時動態管理。多式聯運子系統,全程運輸管理子系統已進入開發階段。目前該平臺運行3個月以來,已有200多家物流企業在平臺上實名注冊開展業務,上半年月均成交量約500筆。
◇加強商業模式創新提高服務水平
集團堅持把服務“物暢其流、客便于行”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把“整合運輸要素資源、實現物流系統集成”作為貨運物流產業發展的商業模式,不斷提升運輸服務能力和水平。一是積聚要素資源、提供供應鏈服務。組建成立及時達、保時達、太平洋、集裝箱聯運等7家貨運代理企業,具備國際貨代一級、國際國內航空貨代一級、無船承運人和A類報關企業等資質,經營業務涵蓋水陸運輸、貨運代理、報關報檢、金融物流等運輸全程服務。與中集、中海運、東方航空等數十家功能要素類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廣泛開展多式聯運,實行全程物流經營人模式,協調其他企業彌補自己在供應鏈上的功能性短板。二是主動尋求合作實現聯合聯運。加強與周邊省市運輸企業溝通合作并簽訂交通運輸合作協議,加強信息溝通、增強互利合作,暢通運輸通道;為推廣甩掛運輸組織模式,提高一體化綜合物流服務能力,推動建立四川、重慶、湖北三地間“川渝鄂”水陸甩掛運輸聯盟。
責任編輯: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