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車輛管理改革。繼續推進貨運車輛檢驗檢測改革,貫徹落實推進道路貨運車輛檢驗檢測改革工作相關部署,組織開展貨運車輛檢驗檢測合并政策、實施細則、綜檢聯網規范和民生實事的宣貫培訓,配合國家發改委做好綜合性能檢測和環保排放檢測合并工作,研究提出信息共享和加強執法檢查的政策建議。
全面推進城市交通高質量發展(城市交通管理處處長孟秋)。高質量的發展必須是全面可持續的健康發展,是經濟效益的改進,是社會公平的改善。推動城市交通高質量發展,就是要解決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問題,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安全可靠、綠色低碳、便捷高效、模式多樣的城市交通服務,滿足城市居民美好生活的出行需要。
推進城市綠色出行。制定綠色出行行動計劃,立足行業職責研究設計好我們準備開展的活動。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力度,積極協調財政部門,將調整后的農村客運、出租車油價補助資金統籌用于支持公共交通發展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動新增及更新公交車優先選擇新能源車輛。創新形式吸引公眾參與,推廣典型城市好的做法,采取多樣化的形式,引導公眾將選擇公交、自行車、步行等綠色出行方式作為自覺行動。
提升公交服務品質。讓公交出行更便捷,指導城市加強快速通勤系統建設,科學優化公交線網布局。讓公交出行更可靠,補齊公交路權優先、信號優先短板,讓公交車快起來。讓公交出行更舒適,通過指導各地公交都市創建,不斷提升車輛裝備水平,87個公交都市城市的公交車況車貌要有較大幅度的提升。讓公交出行更貼心,從細節抓起,點滴服務逐步提升能力,讓公交煥發出新的色彩。
促進城市交通多元化發展。推廣多元化公交服務,積極整合車、路、人出行信息和服務,提高公交個性化出行服務能力。推進網約出租汽車政策落地,推進巡游車與互聯網融合,理順網約車經營,促進規范管理。促進共享單車規范有序發展,協調相關部委加強對企業收取和使用押金、預付資金的規范管理,構建用戶資金全鏈條監管體系;另一方面要落實城市人民政府主體責任,建立多部門聯合監管機制,保障共享單車健康發展。
加快推動城市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管理處處長曾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要以防范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為重點,把“安全隱患零容忍”“隱患即事故”的理念貫徹到事前、事中和事后安全管理的全過程、安全運行的全環節、安全要素的全鏈條。
事前預防。會同發改、住建等部門制定可研、初設的《運營服務專篇》編制和評估大綱;會同發改、住建等部門制定《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與運營交接管理辦法》,明確試運行、竣工驗收、資產結算等交接界面內容和程序,界定職責;制定《關于加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保護區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明確運營保護區安全管理各方職責、作業項目審批、安全巡查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要求。
事中控制。實現事中有效的安全控制要以安全數據分析和量化管理為有力驅動,構建以風險隱患管理為核心的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長效機制,梳理分析各城市當年度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情況,制定發布下一年度安全行動計劃,明確風險等級高的領域,持續整改。通過企業自查、第三方評估、行業安全績效評估三個層面的分級管控體系,實現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的閉環控制和持續改進。制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信息統計分析和報送制度,明確運營信息統計內容和方法、信息報送流程和規范性要求。
事后處置。從“健全應急預案,完善聯動機制”“強化現場快速反應和有效處置”“增強公眾參與,提高自救互救”“嚴格事故調查,行業通報警示”等方面入手,以提升應急處置能力為目標,完善應急資源配置,強化實戰化應急演練,提升應急處置的快速性和有效性,完善運營事故和事故征候調查、處理、分析、共享機制,全面提升行業安全發展能力。
繼續推動多式聯運發展(綜合運輸服務處處長耿晉軍)。建設交通強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不斷發展、持續提升的過程,需要久久為功、穩扎穩打。
做好示范工程項目實施。組織各地對46個示范工程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排查摸底,全面了解項目進展。加快多式聯運樞紐項目前期工作進度,會同規劃司落實有關支持政策。指導企業按照實施方案加快推進實施,加強動態監測和績效評價,做好經驗總結和復制推廣。
加快標準規范建設。組織綜合運輸標委會加快多式聯運電子運單、馱背運輸、可拆卸式箱體等標準規范制定。發揮專家組作用。適時召開專家組座談會,圍繞多式聯運發展的重點問題、任務舉措等,聽取意見建議。組織召開座談會。組織召開前兩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企業座談會,了解示范工程建設進展情況。進一步發揮企業和協會作用。依托行業協會推進多式聯運企業聯盟合作,鼓勵企業在多式聯運 “一單制”等方面探索創新。依托實際項目推廣已形成的技術性成果。進一步規范數據填報工作。
道路客運行業轉型升級的方向(道路客運管理處何明)。在高鐵時代到來之際,我國道路客運轉型升級的總體要求是:緊緊圍繞主題主線,以“實現系統效率、服務水平、資源利用三位一體的系統最優化”為主攻方向,按照“推進新舊業態融合、提升道路客運發展質量、保障道路客運安全水平、提高綜合治理能力”的基本思路,基本形成“服務體系便捷高效、技術裝備先進適用、安全保障科學有力”的道路客運體系,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運輸服務保障。
合理定位,差異化發展。完善運輸網絡布局,合理確定競爭區域。合理避開與高鐵平行的競爭,做好節點銜接運輸(以火車站、點作為道路客運分流旅客的主戰場),實現“無縫銜接”和“零距離換乘”,車頭向下,見縫插針,占領和夯實鐵路無法涉及的運輸區域和盲點。
科技引領,智能化發展。充分發揮科技引領和支撐作用,促進移動互聯網與道路客運行業的深度融合,發揮互聯網受眾群體光、信息時效快、平臺公開共享等優勢和道路運輸“門到門”服務的特點和優勢,為行業發展提供新動力。
合作共贏,融合發展。促進道路客運與旅游、物流等行業的融合發展。以運游融合發展為例,發揮傳統客運企業重資產和旅游企業經營者輕資產的互補性特點,延伸道路客運服務供應鏈,提供一站式、一體化的產品服務。
注重安全,集約化發展。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制度,筑牢道路客運安全基礎。有效整合客運資源,筑牢市、縣、鄉(鎮)、村級客運網絡,打造培育城鄉公交一體化運營網絡。
責任編輯: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