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2017年度物流企業營商環境調查報告》,報告在對有效問卷梳理分析的基礎上,分別從政務環境、通行環境、用地政策、稅收負擔、用工環境、融資環境、通關環境、誠信環境、綜合評價等方面,進行了數據分析,歸納了企業訴求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本次調查企業類型涵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民營企業、外資及中外合資企業、集體企業和其他等五類,其中民營企業占比較大,為59.6%,其次為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占比20.2%。被調查企業平均利潤率集中在0-8%,企業總體利潤水平不高。總體來看,2017年被調查物流企業收入保持穩定增長,受成本高企等因素影響,企業盈利能力承受較大壓力,行業效益分化日益明顯。
綜合評價物流行業營商環境,近三年來阻礙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為稅負較高、勞動力成本較高、車輛通行難、市場惡性競爭、用地成本高、專業人才缺乏等。對于2018年經營形勢的總體看法,27.6%的企業持樂觀態度,認為將會好于往年,54.1%的企業認為會與往年持平。對于2018年業務增長率的預期目標,32.7%的企業預期目標好于往年,45.9%的企業預期與往年基本持平。
政務環境
2017年,有關部門推行“放管服”改革,加大物流領域簡政、減稅、降費政策力度。調查顯示,67.1%的被調查企業認為各項政策已落實到位或得到基本落實,16.5%的企業認為距實際落實還有一定差距。
政務事項便利性有所提高。政務事項辦理手續較為便捷有:車輛上牌手續、車輛營運手續、企業年審手續、工商登記手續、海關通關手續等。調查企業反映,車輛年檢、車輛年審、土地規劃、土地審批、土地建設、設施消防、環保排污、檢驗檢疫、投融資和外匯管理等手續還有待進一步優化。2017年,有關部門提出指導地方開展快遞領域工商登記“一照多址”改革。調查顯示,享受“一照多址”政策的企業僅為24.2%,政策覆蓋面較低,相關政策措施有待進一步落實。調查企業反映,快遞領域試點后期望進一步推廣到物流全行業。
政務信息需要進一步開放。被調查企業反映,目前急需的政務信息為車輛違章信息,占比62.8%,特別是跨省違章信息不能聯網查詢,增加了物流企業跨省經營的難度;其次為企業信用信息、車輛上牌信息、車輛軌跡位置信息、公路運政信息等,占比均在50%以上。
改善建議
便利車輛自有、自主經營的個體司機注冊為個體工商戶和個體運輸業戶,合理合法取得貨物運輸經營資質。取消個體工商戶對固定經營性場所的要求,取消各地對申請個體運輸業戶和要求個體司機掛靠運輸企業的限制政策。
開展無車承運人政策創新。允許接受無車承運人管理的個體車輛不進行工商注冊,由無車承運人進行管理并申請配發車輛營運證。無車承運人保證注冊信息的真實性,實現“政府監管平臺、平臺監管車輛”的兩級監管模式。
落實貨運車輛年檢年審依法合并政策。統一檢驗檢測機構資格許可,規范檢驗檢測標準,合并檢驗檢測流程,取消營運車輛技術等級評定,簡化車輛年審程序,真正實現“一次上線、一次檢測、一次收費”。簡化貨運車輛認證管理,將工業和信息化部車輛產品公告和交通運輸部車輛燃油公告合并管理。
落實貨運車輛省內異地年檢和異地年審政策。逐步放寬跨省異地年檢年審,規范異地年檢和年審程序和要求,切實取消委托異地檢驗檢測申請書要求。落實全國道路運輸管理信息系統全國聯網,便利車輛和企業異地年審。
結合《道路運輸條例》修訂,取消4.5噸及以下普通貨運車輛道路運輸經營許可,推動普通貨運車輛道路運輸經營備案管理,并與車輛行駛證統一年審周期。便利道路貨運駕駛員從業資格取得和誠信考核,推廣網上注冊、網上培訓、網上考核、異地考核。
在物流、快遞領域推廣“一照多址”政策。物流、快遞末端網點采取部門備案制度,無需辦理營業執照。
進一步推動政府信息開放。推進公路、鐵路、航空、水運、郵政及公安、工商、海關、質檢等領域相關物流數據開放共享,通過國家骨干物流信息平臺,推動物流信息互聯互通,為企業開展物流活動提供信息化、數字化支撐。
通行環境
調查顯示,經營公路貨運業務的被調查企業自有車輛占比為25.9%,租用車輛占比74.1%,長租期的社會化合同運力較為普遍,有助于減輕企業投資壓力。企業長期租用車輛時,選擇租用運輸公司車輛的占比41.3%,選擇租用掛靠個體司機車輛的占31.7%,還有28.6%的選擇租用個體運輸戶的車輛。此外,傳統的物流園區信息平臺和貨運經紀人仍然占據相當一部分市場。
“治超”工作任重道遠。84.3%的被調查企業反映超重行為呈好轉態勢。其中,28.6%的企業認為大幅好轉,55.7%的認為有所好轉,治超工作總體獲得社會認可。
公路執法有待進一步規范。公路執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排名前三的依次為聯合執法沒有得到實施、超限超載車輛處罰后未卸載就放行、對同一違法行為重復罰款,占比分別為56.7%、55.2%和44.8%。
通行費差異化收費有待深化。目前,國內許多省市對使用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非現金支付卡的貨運車輛給予通行費優惠,但是企業跨省運輸無法實現優惠通用,全國ETC卡管理尚未實現“全國一盤棋”。
城市道路通行限制依然較多。目前,許多城市對貨車通行加以限制,主要存在五大問題。其中,反映限行區域過大的占據首位,占比達61.8%。企業反映隨著城市擴圍,限行區域有從中心城區向周邊城區蔓延的趨勢。其次是通行證發放不合理,占比48.5%,企業反映各地通行證制度不科學、管理不透明、流程不便捷,影響了企業正常城市配送運行。
大件運輸許可難題待解。大件運輸屬于載運不可解體物品的超限運輸,目前還存在諸多制度性問題。其中,68.1%的大件運輸企業表示專業作業車上牌和通行是其面臨的首要問題。2017年,交通運輸部推行跨省大件運輸并聯許可全國聯網,由起運地省份統一受理,沿途省份限時并聯審批,一地辦證、全線通行。相關企業反映政策措施缺乏實施細則,還有待真正落地。
無車承運試點政策仍需突破。被調查企業反映的首要問題為稅收抵扣問題,占比高達64.4%。受實際承運人大部分沒有開票資質的制約,無車承運人無法合理取得進項抵扣運費發票,嚴重制約了試點工作的開展。還有53.4%的企業反映無車承運人責任界定不明確,無車承運人和貨運經紀人的界限模糊,不利于試點工作的開展。
多式聯運存在較多障礙。僅有37.7%的被調查企業在運輸組織過程中使用過鐵路運輸方式。其中,鐵路運輸占比為15.6%,鐵路運輸所占運輸比重較低,調整運輸結構潛力較大。對于沒有使用過鐵路資源的企業來說,84.9%的表示未來愿意加強與鐵路的合作。
制約鐵路發展多式聯運的主要問題是,兩端裝卸短駁費用高、鐵路運價偏高、鐵路市場開放不夠等。2017年,交通運輸部擬利用車輛購置稅資金,支持港口集疏運鐵路建設。多式聯運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亟待相關政策措施支持和基礎設施配套保障。
新能源物流車通行有待放開。在企業反映的新能源車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中,續航里程短的占64%,充電樁設置少的占53.3%,載重負荷低占49.3%,車輛購置價格高占46.7%,還有32%的企業反映新能源物流車城市通行仍然需要通行證,這些問題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能源物流車的便利通行和健康發展。
改善建議
深化跨省大件運輸并聯許可全國聯網。開展重點企業聯網審批試點,統一各地管理要求和程序規范,推動大件運輸跨省網上審批。
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對國家鼓勵支持的標準廂式貨車、標準車輛運輸車、綠色環保車輛、甩掛運輸車輛、標準汽車列車和使用ETC卡支付的車輛以及在非高峰時段、夜間時段通行的貨運車輛實收費優惠。高速公路收費到期后免費通行,改擴建項目單獨核算,降低過路過橋費用。
進一步規范公路治超聯合執法組織機制。按照國務院部署,協調有關部門制定公路貨運處罰事項清單,明確處罰標準并向社會公布。
啟動不合規平板半掛車等車型專項治理工作。盡快公布過渡方案、明確社會預期、出臺財政稅收優惠政策支持車輛替換。推進汽車列車等車型引進和更新,會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解決雙掛車、半掛車上路通行問題。規范廂式半掛車合法裝載,實行標準“全國一盤棋”,車廂不得超長超寬,鼓勵使用標準車廂進行合法裝載。按照GB1589要求,允許規范加裝尾板車輛上路通行,不納入非法改裝范圍。鼓勵甩掛運輸發展,對購置掛車取消或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
進一步制定城市配送車輛通行管理辦法。明確多部門協同工作機制,科學制定城市貨運通行規劃,逐步縮小限行區域和時段,提供通行和停靠便利。通過信息化手段開展城市配送車輛動態調控,取代通行證發放。支持新能源物流車開展城市配送,建立綠色配送車隊,放開對新能源車的城市通行限制。明確營運電動三輪車管理要求,加強車輛牌照管理和從業人員交通規則管理。
大力推進鐵路貨運市場化改革。發揮鐵路長距離干線運輸優勢,重點發展集裝箱班列運輸,放開鐵路貨場經營業務,加大鐵路運價改革力度,加強鐵路貨運信息開放,培育多式聯運經營人,提高鐵路貨運量占全國貨運總量的比重。推動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推進多種運輸方式信息互聯互通,實現多式聯運“一次托運、一次收費、一單到底”。
責任編輯: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