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网/欧美在线资源/a级片一区二区/日韩欧美国产不卡 - 成人日韩在线视频

歡迎回來!登錄免費注冊
首頁 > 電子雜志 > 公告 > 正文

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發布

2019-03-27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T|T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的決策部署,科學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經國務院同意,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了《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下稱《規劃》)。
 
  《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市場主導、規劃引領;集約整合、融合創新;統籌兼顧、系統成網;協調銜接、開放共享;智慧高效、綠色發展”為原則,構建科學合理、功能完備、開放共享、智慧高效、綠色安全的國家物流樞紐網絡,打造“通道 樞紐 網絡”的物流運行體系,實現物流資源優化配置和物流活動系統化組織,進一步提升物流服務質量,降低全社會物流和交易成本,為優化國家經濟空間布局和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規劃》提出,到2020年,布局建設30個左右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現代化運作水平較高、互聯銜接緊密的國家物流樞紐,形成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基本框架。到2025年,布局建設150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社會物流運行效率大幅提高,基本形成以國家物流樞紐為核心的現代化物流運行體系,推動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下降至12%左右。到2035年,基本形成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適應的國家物流樞紐網絡,物流運行效率和效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依托國家物流樞紐,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樞紐經濟增長極,將國家物流樞紐打造成為產業轉型升級、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國民經濟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推動力量。
 
  ◇合理布局物流樞紐優化設施供給結構
 
  國家物流樞紐分為陸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陸上邊境口岸型等6種類型。
 
  陸港型。依托鐵路、公路等陸路交通運輸大通道和場站(物流基地)等,銜接內陸地區干支線運輸,主要為保障區域生產生活、優化產業布局、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提供暢通國內、聯通國際的物流組織和區域分撥服務。
 
  港口型。依托沿海、內河港口,對接國內國際航線和港口集疏運網絡,實現水陸聯運、水水中轉有機銜接,主要為港口腹地及其輻射區域提供貨物集散、國際中轉、轉口貿易、保稅監管等物流服務和其他增值服務。
 
  空港型。依托航空樞紐機場,主要為空港及其輻射區域提供快捷高效的國內國際航空直運、中轉、集散等物流服務和鐵空、公空等聯運服務。
 
  生產服務型。依托大型廠礦、制造業基地、產業集聚區、農業主產區等,主要為工業、農業生產提供原材料供應、中間產品和產成品儲運、分銷等一體化的現代供應鏈服務。
 
  商貿服務型。依托商貿集聚區、大型專業市場、大城市消費市場等,主要為國際國內和區域性商貿活動、城市大規模消費需求提供商品倉儲、干支聯運、分撥配送等物流服務,以及金融、結算、供應鏈管理等增值服務。
 
  陸上邊境口岸型。依托沿邊陸路口岸,對接國內國際物流通道,主要為國際貿易活動提供一體化通關、便捷化過境運輸、保稅等綜合性物流服務,為口岸區域產業、跨境電商等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加強宏觀層面的國家物流樞紐系統布局,依據區域經濟總量、產業空間布局、基礎設施聯通度和人口分布等,統籌考慮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需要,結合“十縱十橫”交通運輸通道和國內物流大通道基本格局,選擇127個具備一定基礎條件的城市作為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規劃建設212個國家物流樞紐,包括41個陸港型、30個港口型、23個空港型、47個生產服務型、55個商貿服務型和16個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
 
  ◇構建國家物流樞紐網絡體系  提升物流運行質量
 
  構建國內物流干線通道網絡。鼓勵國家物流樞紐間協同開展規?;锪鳂I務,建設高質量的干線物流通道網絡。重點加快發展樞紐間的鐵路干線運輸。鼓勵陸港型、生產服務型樞紐推行大宗貨物鐵路中長期協議運輸,面向腹地企業提供鐵路貨運班列、點到點貨運列車、大宗貨物直達列車等多樣化鐵路運輸服務;支持陸港型、港口型、商貿服務型樞紐間開行“鐘擺式”鐵路貨運專線、快運班列,促進貨物列車客車化開行,提高鐵路運輸的穩定性和準時性,優先鼓勵依托全國性和區域性鐵路物流中心培育發展陸港型樞紐;加密港口型樞紐間的沿海沿江班輪航線網絡;拓展空港型樞紐貨運航線網絡,擴大全貨機服務覆蓋范圍。完善進出樞紐的配套道路設施建設,提高聯運疏解效率。
 
  提升國際物流網絡化服務水平。提高國家物流樞紐通關和保稅監管能力,支持樞紐結合自身貨物流向拓展海運、空運、鐵路國際運輸線路,密切與全球重要物流樞紐、能源與原材料產地、制造業基地、貿易中心等的合作,為構建“全球采購、全球生產、全球銷售”的國際物流服務網絡提供支撐。促進國家物流樞紐與中歐班列融合發展,充分發揮中歐班列國際鐵路合作機制作用。發揮陸上邊境口岸型樞紐的輻射作用,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口岸相關設施的功能銜接、信息互聯,加強單證規則、檢驗檢疫、認證認可、通關報關、安全與應急等方面的國際合作,暢通陸路雙向貿易大通道。
 
  加強干支銜接和組織協同。充分發揮國家物流樞紐的資源集聚和區域輻射作用,依托樞紐網絡開發常態化、穩定化、品牌化的“一站式”多式聯運服務產品。鼓勵空港型樞紐開展陸空聯運、鐵空聯運、空空中轉,發展“卡車航班”,構建高價值商品的快捷物流服務網絡。支持具備條件的國家物流樞紐建立“公共掛車池”,發展甩掛運輸,試點開展滾裝運輸。
 
  創新標準形成和應用銜接機制。支持和引導國家物流樞紐采用已發布的快遞、倉儲、冷鏈、口岸查驗等推薦性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嚴格執行有關規劃建設和安全作業標準。充分發揮物流骨干企業作用,通過高頻次、規?;⑹袌龌奈锪骰顒?,推動多式聯運服務、設施設備等標準進一步銜接。
 
  推廣多式聯運“一單制”。研究在國家物流樞紐間推行集裝箱多式聯運電子化統一單證,加強單證信息交換共享,實現“一單制”物流全程可監測、可追溯。加強不同運輸方式在貨物交接、合同運單、信息共享、責任劃分、保險理賠等方面的制度與規范銜接。鼓勵企業圍繞“一單制”物流創新業務模式,拓展統一單證的金融、貿易、信用等功能,擴大單證應用范圍,強化與國際多式聯運規則對接,推動“一單制”物流加快發展。
 
  ◇打造高效專業的物流服務網絡
 
  現代供應鏈。促進國家物流樞紐與區域內相關產業協同聯動和深度融合發展,打造以國家物流樞紐為核心的現代供應鏈。鼓勵和引導制造、商貿、物流、金融等企業,依托國家物流樞紐實現上下游各環節資源優化整合和高效組織協同,發展供應鏈庫存管理、生產線物流等新模式,滿足敏捷制造、準時生產等精益化生產需要;探索發展以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資源高度共享為特征的虛擬生產、云制造等現代供應鏈模式,提升全物流鏈條價值創造能力,實現綜合競爭力躍升。
 
  郵政快遞物流。推動郵政和快遞物流設施與新建國家物流樞紐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完善提升已有物流樞紐的郵件快件分撥處理功能。推動快遞專業類物流園區改擴建,積極承接國家物流樞紐功能。提升郵件快件分撥處理智能化、信息化、綠色化水平。鼓勵發展航空快遞、高鐵快遞、冷鏈快遞、電商快遞、跨境寄遞,推動快遞物流與供應鏈、產業鏈融合發展。支持建設國際郵件互換局(交換站)和國際快件監管中心。
 
  電子商務物流。鼓勵和支持國家物流樞紐增強電子商務物流服務功能,發揮干線與區域分撥網絡作用,為電商提供覆蓋更廣、效率更高的專業物流服務,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體系建設,推動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雙向高效流通,提高電子商務物流服務的時效性、準確性。鼓勵國家物流樞紐綜合信息服務平臺與電子商務物流信息平臺對接,推動國家物流樞紐網絡與電子商務網絡信息互聯互通,實現“雙網”融合。
 
  冷鏈物流。引導冷鏈物流設施向國家物流樞紐集聚,促進冷鏈物流規模化發展。鼓勵國家物流樞紐高起點建設冷鏈物流設施,重點發展流通型冷庫、立體庫等,提高冷鏈設施供給質量。鼓勵企業依托國家物流樞紐建設面向城市消費的低溫加工處理中心,開展冷鏈共同配送、“生鮮電商 冷鏈宅配”等新模式;大力發展鐵路冷藏運輸、冷藏集裝箱多式聯運。依托國家物流樞紐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加強全程溫度記錄和信息追溯,促進消費升級,保障食品質量安全。
 
  大宗商品物流。鼓勵糧食、棉花等大宗商品物流嵌入國家物流樞紐服務系統,通過供應鏈信息協同、集中存儲、精細化生產組織等方式,加快資源產地、工業聚集區、貿易口岸的物流組織變革,推動大宗商品物流從以生產企業安排為主的傳統模式向以樞紐為載體的集約模式轉型,促進樞紐與相關生產企業倉儲資源合理配置,進一步降低庫存和存貨資金占用。
 
  馱背運輸。依托國家物流樞紐在具備條件的地區選擇適合線路發展馱背運輸,充分發揮馱背運輸安全可靠、節能環保、運輸靈活等優勢。加強國家物流樞紐網絡的馱背運輸組織體系建設,完善與既有鐵路、公路運輸體系的高效銜接,進一步推動公鐵聯運發展,促進貨物運輸“公轉鐵”。
 
  航空物流。促進國家物流樞紐與機場等航空貨運基礎設施協同融合發展,加強設施聯通和流程對接。依托國家物流樞紐創新航空貨運產品體系和業務模式,為集成電路等高端制造業以及生鮮冷鏈等高附加值產業發展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務支撐,優化提升航空物流產業鏈,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應急物流。發揮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功能和干線轉運能力優勢,構建應對突發情況能力強、保障效率和可靠性高的應急物流服務網絡。優化存量應急物資儲備設施布局,完善樞紐綜合信息平臺應急功能,提升統一調度、信息共享和運行協調能力。研究制定樞紐應急物流預案,建立制度化的響應機制和協同機制,確保應急物流運行迅速、精準、順暢。
 
  ◇加強政策支持保障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建立完善樞紐建設協調推進和動態調整機制。充分發揮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議作用,建立國家物流樞紐培育和發展工作協調機制,統籌推進全國物流樞紐布局和規劃建設工作。
 
  優化樞紐培育和發展環境。持續深化物流領域“放管服”改革,打破阻礙貨暢其流的制度藩籬,支持國家物流樞紐的運營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等方式提升運營水平,為入駐企業提供優質服務。規范樞紐內物流服務企業的經營行為,嚴格執行明碼標價有關規定,堅決消除亂收費、亂設卡等推高物流費用的“痼疾”。
 
  完善規劃和用地支持政策。對國家物流樞紐范圍內的物流倉儲、鐵路站場、鐵路專用線和集疏運鐵路、公路等新增建設用地項目,經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審批、核準、備案的,允許使用預留國家計劃;地方相關部門審批、核準、備案的,由各?。▍^、市)計劃重點保障。鼓勵通過“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多種方式供應土地。對因建設國家物流樞紐需調整有關規劃的,要積極予以支持。
 
  加大投資和金融支持力度。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利用現有渠道積極支持樞紐相關設施建設。研究設立國家物流樞紐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重點支持國家物流樞紐鐵路專用線、多式聯運轉運設施、公共信息平臺以及內部道路等公益性較強的基礎設施建設,適當提高中西部地區樞紐資金支持比例。鼓勵包括民企、外企在內的各類社會資本共同參與國家物流樞紐規劃建設和運營。

責任編輯:畢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