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機動車維修業階段工作成績斐然
2014-09-23 來源:全國機動車維修會議
打印 字號:
T|
T
9月22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機動車維修工作會議上,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運輸司司長劉小明就機動車維修業的發展做了工作報告,全面回顧了近年來,機動車維修業取得的成績。近年來,機動車維修行業法規標準日趨完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結構不斷優化,服務能力明顯增強,行業治理能力顯著提升,較好地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汽車維修需求,為汽車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社會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據統計,自2003年到2013年,全國民用汽車擁有量從2380萬輛增長到1.37億輛,其中小客車(家用汽車)已經突破1億輛,城鎮家庭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從1.4輛增長到21.5輛,全國千人汽車保有量從18輛躍升到98輛,我國已進入汽車社會。我國汽車維修業也已從單純的道路運輸車輛維修保障行業發展為面向全社會的民生服務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有機動車維修業戶44萬家、從業人員近300萬人,完成年維修量3.3億輛次,年產值達5000億元以上,約占全國GDP的1%,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多種業態模式互為補充、服務供給充足、社會保障有力的機動車維修市場體系已初步形成,較好地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多品牌、覆蓋上萬車型的消費需求。維修業也徹底扭轉了過去找關系修車、跑大城市修車的供給短缺狀態,改變了過去以手工和簡單機械操作為主的修車模式。機動車維修業實現了自身快速發展,成為汽車后市場的驅動引擎,拉動了汽車配件、保險、職業教育等上下游產業的發展,有力支撐了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和進步。
行業法規標準體系日趨完善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道路運輸條例》,部頒布實施了《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將維修業發展和監管納入了法治化軌道,從法規層面明確了管理部門的職責要求、市場主體的責任義務,建立了公平合理的市場規則,為行業健康穩定發展、激發市場活力、提升服務監管水平提供了法制保障。部高度重視行業標準化工作,指導全國汽車維修標委會構建了汽車維修標準體系,先后制定實施各類國標行標83項,制修訂了《汽車維修業開業條件》、《機動車維修服務規范》等一系列影響面廣、指導性強的標準規范,有力地引導了行業發展方向,規范了市場經營行為,推動了行業技術進步,保障了消費者合法權益。北京、四川、寧波、蘭州等省市均出臺了機動車維修的地方法規,山東、重慶、天津等多數省市均制定了適應性較強的地方標準。
維修質量管理得到加強
交通運輸部始終高度重視維修質量工作,緊緊圍繞車輛行駛安全,建立健全了維修質量管理體系。通過加強法規標準建設,完善行業準入制度,科學設定許可條件;強化維修作業關鍵環節控制,實施維修合同管理,進廠、維修過程及出廠"三檢"管理,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和質量保證期等一整套管理制度,為確保維修作業流程規范、維修質量達標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積極引導社會用車意識從過去的以故障維修為主向現在的"三分修理、七分維護"的科學用車方式轉變,有效降低了汽車的故障率。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和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有效實施各項監管制度,依法嚴格市場準入,積極開展了質量抽檢、聯合執法等形式多樣的市場監管活動,督促企業切實履行質量責任,連續多年確保全國汽車維修質量穩定并處于較高水平。據統計,近年來維修投訴率、返修率等主要衡量指標控制在很低水平并逐年下降,充分證明,當前實施的維修質量保障體系是可靠、有效的。
人才隊伍建設初具規模
部先后建立實施了維修從業資格、職業資格以及關鍵崗位持證上崗制度,持證上崗比例不斷提高。2004年起,部會同教育部開展了維修緊缺人才培養工程,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10億元,開辟了維修人才職業教育大通道,徹底扭轉了過去 "師傅帶徒弟"的單一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了行業人才隊伍的理論水平和技能素質。目前,全國每年新進入的從業人員有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有效緩解了困擾行業多年的維修人才不足、斷層問題。近年來,部建立了高技能人才選拔和激勵機制,每年會同教育部,組織協會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行業技能大賽,一大批高素質的青年維修技術專家脫穎而出,為吸引優秀人才加入行業、鼓勵從業人員刻苦鉆研樹立了榜樣。福建省有效實施人才隊伍素質提升工程,人員隊伍技能素質顯著提高,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率達95%,超過國家標準。云南省將維修技術人員培養納入職業教育體系,與職業院校聯合舉辦在職人員繼續教育大專班,維修技術人員整體素質明顯提高。黑龍江省強化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全面樹立職業操守意識,有效提升了行業服務水平和形象。
行業誠信建設初見成效
2006年,部印發了《機動車維修企業質量信譽考核辦法》,明確了質量信譽等級標準、考核程序、監督管理等一系列要求,全面開展了機動車維修企業質量信譽考核工作,成為各地交通運輸部門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重要手段。近年來,企業自愿參評的積極性不斷提升,誠信企業比例逐年提高,北京市企業主動參評考核率達到85%,A級以上企業達到90%以上,社會滿意度明顯提升。部組織實施了機動車維修服務規范達標工程,使維修合同、價格公示、工時費與材料費分項計算以及出廠合格證制度得到普遍落實,消費信息更加透明,服務水平顯著提升。遼寧省將質量信譽考核納入省政府"信用遼寧"建設體系,將考核結果融入省政府信用平臺,強化了考核結果對市場誠信的引導作用;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會同省放心消費創建辦公室聯合開展質量信譽考核工作,將考核結果作為公務用車維修采購招投標的重要依據。
行業創新取得重要進展
針對我國汽車維修業發展的新形勢、新問題,各級交通運輸部門主動作為,不斷加大政策創新,有效提升了行業治理能力。北京市通過地方立法建立了汽車噴烤漆房、舉升機等重點設備認證準入制度,夯實了行業安全發展基礎。江蘇省積極開展"綠色汽修"創建工程,編制發布了《綠色汽修指導書》,大力開展試點示范;重慶市引進國外先進維修車間環境管理系統,并在全市積極推廣,有效推進了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行業建設。河北、遼寧、吉林、上海等省市探索建立了覆蓋本行政區的汽車維修救援體系,保障了廣大車主順暢出行。廣州市探索建立了機動車排氣污染強制維護制度,制定了《廣州市機動車排氣污染維修管理辦法》,有750家一、二類維修企業建設成為汽車排放專業維護站,有效推動了行業生態文明建設。杭州市全面加強機動車維修和配件管理,建立實施了機動車配件質量保證和追溯制度,配件流通信息更加公開透明,對防控假冒偽劣配件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