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慶元縣運管局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綜述
2014-09-25 來源:慶元縣運管局
打印 字號:
T|
T
自3月份全面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和活動辦及縣委督導組的悉心指導下,在全行業黨員干部職工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下,慶元縣運管局按照開展活動的總要求,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為切入點,突出作風建設,解決"四風"問題,扎實有序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歷時7個月的時間,圓滿完成了學習教育、聽取意見,查擺問題、開展批評,落實整改、建章立制三個環節的各項任務,達到了規定動作到位,自選動作有特色的預期目標。
一、主要成效
通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們總體感到受益匪淺、成效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提高思想認識有新進步。局領導班子和廣大黨員、干部職工通過系統學習中央、省、市、縣各級有關會議、文件精神和各級主要領導一系列講話精神,并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紅線貫穿始終,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著力解決"總開關"問題。通過學習,對群眾路線、群眾觀念、服務群眾、行業發展思路有了新認識,對縣委、縣政府提出打造"尋夢菇鄉、養生慶元"發展戰略有了更為準確的把握,對我縣道路運輸行業的發展現狀有了更為清醒的判斷。面對新的歷史起點,領導班子進一步理清思路,明確方向,努力打造團結協作、廉潔勤政、為民務實的團隊。廣大黨員干部職工堅定理想信念,提升服務水平,樹立干干凈凈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運政隊伍新形象。
(二)解決突出問題有新成效。廣大黨員干部通過學習教育,征求意見和建議,轉變作風,為民務實辦事,在解決突出問題上:積極參與解決全縣老年人、殘疾人免費、優待乘坐公交車問題,成為全縣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深得社會各界廣泛的好評;解決了西部山區上濟村群眾"候車難"問題,建設了農村港灣式停靠站上濟中心站并投入使用,贏得當地群眾點贊;解決了東部山區張村鄉吳坑村、龍溪鄉后洋坑村群眾"乘車難"的問題,開通了2條農村客運康莊小巴線路,深受當地群眾好評;解決了同濟新村安置小區群眾"出行難"問題,延伸3路公交,增設站點,體現了"公交服務到家門",方便同濟新村村頭群眾出行;解決了考勤、會風等作風方面即知即改整改事項8件,切實改進作風,提高效率;解決了群眾燃眉之急,積極認領"微心愿"辦理件9件,8月底已辦結完成,群眾滿意度100%;解決了重點項目黃壇省際檢查站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年內將完成主體工程建設;研究了制約慶元交通物流業、維修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效地破解了一系列影響和制約行業科學發展的難題,成效明顯,受到了廣大群眾和社會的好評,樹立了運管新形象,為推動道路運輸行業科學發展創造了有利社會條件。
(三)創新體制機制有新突破。以制度落實作為鞏固學習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狠抓體制機制的創新工作。局領導班子就維護改善民生、行業管理、規范執法、考評制度等方面的相關規章制度進行全面梳理,梳理出70項各類制度,共清、建、立了11項涉及各類工作實施意見、規章制度,其中清理了3項、完善了6項、新建了2項,解決了一些以前難以解決的機制問題,通過各項梳理和機制創新,初步建立了推進慶元縣道路運輸行業科學發展的長效機制。
(四)促進行業發展有新思路。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不斷提高思想認識、轉變觀念、改進作風、研究整改措施、創新體制機制,認清新的新形勢,把握改革契機,堅持走群眾路線,樹立了群眾觀點,理清發展思路,明確工作方向,形成了為民務實的作風,探索建立了由管理轉向服務的新型道路運輸行業管理的模式,強化對慶元縣道路運輸市場的宏觀調控、行業監督指導、提升行業服務質量,深刻把握市場規律,掌握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建立更加理性、綜合和平衡的開發利用機制,全方位推進行業發展,初步形成了打造"現代綜合運輸"的科學發展整體思路,提升慶元縣道路運輸行業科學發展的能力。
(五)工作作風建設有新提升。局領導班子將增黨性、糾"四風"、強服務、作表率、提水平作為目標,將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和貫徹"三嚴三實"要求貫穿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始終,有力的推動了機關作風建設。廣大黨員干部在學習活動中深刻認識到,權力不是體現身份地位的砝碼,而是服務社會的責任,實現了依法行政、陽光執法、推出"零距離"服務,改進作風,力破"兩局(酒局、牌局)",嚴糾"四風",正確認識權力觀、執政觀,真正樹立起"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極大方便了行業企業和廣大群眾辦事,樹立了道路運輸行業管理部門良好的社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