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提升農村運輸服務 促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16-12-14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
T|
T
2014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就農村公路建設做出重要批示:“要進一步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吹響了農村公路建設和運輸服務發展的新號角。
交通運輸部黨組積極落實總書記指示,全面部署 “四好農村路”建設,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服務農業現代化、服務新農村建設、服務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能力顯著提升。截至2015年底,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率分別達到99.01%和94.28%,解決了5.7億農民群眾的出行問題,初步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節點、建制村為網點,遍布農村、連接城鄉、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客運網絡。各地交通運輸、供銷、郵政、商貿等部門通力合作,加快整合農村物流資源、搭建物流信息平臺,積極推進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建設,生產生活物資進城下鄉更加便利。
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還不能完全適應和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求、現代農業發展需求、新農村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求。全國還有3.5萬個建制村不通客車,農村客運經營管理模式滯后,集約化程度低,部分地區農村客運班線“開得通、留不住”問題突出;農村現代物流建設還處在初步發展階段,網絡化、集約化、信息化程度很低。
為了總結經驗、創新發展,最近交通運輸部在湖北召開了全國“四好農村路”運輸服務工作現場會,強調將“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交通運輸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載體和抓手,作為“十三五”時期交通運輸工作的重中之重,確保“四好農村路”建設成為交通運輸發展的樣板,成為交通運輸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引擎。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能力總體適應、結構科學合理、組織集約高效、技術先進適用、安全保障有力、生態環境友好、體制機制順暢的農村交通運輸服務體系。
經驗證明,推進農村運輸服務科學發展,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是做好農村交通運輸工作的基本前提;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做好農村交通運輸工作的根本導向;持續推進改革創新是做好農村交通運輸工作的強大動力;社會廣泛參與是做好農村交通運輸工作的重要依托。這是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和農村交通運輸發展的重要指針。
修好農村路是手段,發展好農村運輸服務才是目的。在全國廣袤偏遠的農村修好路并使之成網,并非一件易事;在此基礎上發展好農村運輸服務,實現人暢其行、物暢其流,更是難上加難。知難而進,勇于擔當,創新發展,時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