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當初學的誰?其中有個意味深長的答案:雷鋒學的是他的領導!你若不信,有雷鋒日記為證。雷鋒在縣政府當公務員,經常跟縣委書記張光玉下鄉。那時的領導非常注意和群眾打成一片,張書記下鄉常常是鞋子一脫就下田,一邊扶犁,一邊和老鄉搭話,分不清誰是官誰是民。有一次,張書記發現一位老農家里窮得揭不開鍋,就掏出僅有的20元錢遞給老人,讓他買幾頭豬崽飼養,盡快過上好日子。
說實話,學了幾十年的雷鋒,恐怕壓根兒就沒有多少人想過,雷鋒當初學的是誰。其實,道理是明擺著的,雷鋒之所以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當然與他以有品德高尚的直接領導做自己的楷模密切相關。如果當初雷鋒跟隨的領導是個作風不扎實,品德不老實,漂則搖晃,浮則不深,停在表面,高高在上的“縣太爺”的話,那結果,只怕雷鋒不僅成不了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很可能也會成為“空談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眾所周知,我們的人民群眾向來都是通過身邊的領導干部來認識黨,評價政府。如果我們的領導干部,一直都像當初雷鋒跟隨的縣委書記那樣,一下鄉便分不清誰是民誰是官的話,想必也就用不著動不動就專門來一個“轉變作風年”了。
曾有一段時間,一些領導搞形式主義樂此不疲。尤其是有極少數領導想問題、抓工作、辦事情,過多琢磨上面知道不知道,太少考慮群眾需要不需要,喜歡刮風、跟風,喜歡急功近利,喜歡濫提所謂的“新思路、新口號”,制造“轟動效應”,即使偶爾下基層,也是為了做做樣子,浮光掠影。甚至有的地方喜歡用形式主義來反對形式主義,比如,抓作風建設,表面上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實際上不了了之。
當然,我這樣說,也許有點過激,但領導的榜樣作用確實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說雷鋒的成長進步是學習領導的結果,其實,那正是當今現實生活的寫照。這些年來,有的高級別領導干部下基層考察工作,嚴格規定每頓正餐四菜一湯,吃飯時只與隨行人員同餐,不讓主人作陪。如果所有的級別很高的領導都這樣做,下面的人敢不效仿嗎?
由此可見,“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既然要解決作風問題,就應該首先從高層次領導機關和高層次領導干部抓起。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責任編輯: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