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賈回憶他那個時代,不自覺地會談起當年如何學習“雷鋒精神”的。那時,老賈他們下去收費都是騎自行車,自行車都是上邊統一配發的,修車補胎啥的這些費用都給報銷。但是老賈覺得報銷多了臉上掛不住,所以就學著自己修車,自掏腰包買了氣管子、膠水,還有其它修理工具。粘個胎、換個鏈子啥的都是自己干。后來老賈把工具拿到所里,免費修理全所的自行車。其實也省不了多少錢,一年節省個百十來元到頭了。他那個時代有一句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講的就是雷鋒艱苦樸素精神。老賈說,現在交通環境變了,公路四通發達,自行車都變成了機動車,想修車也學不會了。
看似平凡的老賈從里到外透著兩個字:實誠。如今老賈退休了,他那個時代似乎也離我們遠了。不知為什么,面對老賈兩鬢如霜的面孔,心里總有一點愧疚——過去我們對老賈關注太少了,因為他太平凡了。
小王如何看“平凡”
小王剛剛邁出大學校門,身上洋溢著80后特有的氣質。我問她:你對老賈是怎么看的?她稍做思索,眨了眨眼睛回答道:“嗯,老賈是一個不該被時代遺忘的人。”接著又有些激動地補一句:“他活得太實在了,有點讓人無法理解。”
我繼續問她能不能成為老賈那樣的人?小王坦率地回答:我做不到。但她承認老賈這一代人留下了很寶貴的精神財富,對此應該懷有一顆敬畏之心。小王借用她母親常說的一句話叫“知道是好是賴”,既然是好東西,就應該繼承下來嘛,不能在我們這些年輕人手里把它丟了。
我繼續問她,我們具體能做些什么呢?小王說,老賈講修自行車一段讓她十分敬佩,那是一種精神。小王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運政大廳的電器較多,每天下班前她們都會檢查再三,把電器的電源都關掉,日常精心維護設備。還有平時用A4紙、油筆什么的,沒有人限制,但是應該自覺地節儉使用,通過這些日常平凡的小事,學習和繼承他的艱苦樸素精神。再就是學習老賈的敬業精神。老賈在沒有領導督促的情況下,自覺地走了四十里夜路,第二天按時上班,這一點更讓她感動。小王所在的運政大廳,每天會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車主無論你怎么向他解釋,就是堅持他自己的理由,甚至會大吵大鬧。運政大廳這幾年多次榮獲省市頒發的“青年文明號”、“三八紅旗集體”等稱號,如果不能耐心地講解、熱心接待,就會破壞集體和單位的榮譽,這就需要像老賈那樣做到愛崗敬業,珍惜單位團隊的榮譽。
關于如何看待平凡,小王講一段在她念大二時遇到的一件事。那時學校團委組織智力競賽,班級出三個人組成團隊,小王是其中一位。他們一路過關斬將,參加了學校總決賽,如果勝出,就會代表學校參加團省委舉辦的大賽,屆時省電視臺現場轉播,那樣他們就會脫穎而出,成為不大不小的名人了。可是,在學校決賽時,就因為她的失誤,僅僅差三分就輸給了對手,只得了第二名,失去了出頭露面的機會。當時小王郁悶了好多天。“現在看,當時就是想做一個不平凡的人。”小王說,“每個人都有干一番大事、成為不平凡人的愿望,這是人的正常追求,無可厚非。問題是你自己具備不具備那個實力,那個機遇。如果不具備怎么辦?如果不給你機遇怎么辦?我想,老賈已經給出了最好的回答:做一個平凡的人。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做一個平凡的也是優秀的人。”
責任編輯: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