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鶴群:80后的楷模
2014-03-13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
T|
T
中學畢業那年,鮑鶴群在志愿表上填了上海市盧灣區職業教育中心地鐵駕駛班,“當時主要是覺得很新鮮,很有興趣。”而今,當年的興趣成就了一位年輕的80后全國勞模。10年的堅守,他的安全行駛公里數加起來可以繞地球5圈半。全國勞模、上海市杰出青年能手、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在各種榮譽光環下,那張年輕的面龐永遠掛著溫暖微笑,讓坐他車的乘客安心。
>
鉆研技術,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上海市二號線人民廣場站的站臺上,一名身穿紫紅色制服、戴白色手套的年輕駕駛員站在駕駛室外面,查看站臺無人上下車后,按下綠色關門按鈕,鉆進駕駛室。坐上駕駛座位,他觀察了隧道前方的信號燈,喊道:“前方信號良好!”隨后緩緩推上操作手柄,列車平穩啟動。熟練完成這些駕駛動作的正是年輕的全國勞動模范鮑鶴群。而他的這套規范操作叫做“手指呼喚操”,手上的動作配合著大聲喊出口令,是為了幫助駕駛員在每一步的操作中都能集中注意力。粗粗一算,鮑鶴群每天要做上一千多次“手指呼喚操”。
28歲的鮑鶴群,已經是位“老駕駛員”了。“我1999年7月進入地鐵一號線實習。2000年7月,進入了剛投入試運營不久的二號線。”10年間,鮑鶴群累計安全行駛里程超過22萬公里,足足可繞地球5圈半。在很多人看來,地鐵駕駛員比公交車駕駛員輕松多了,每個操作都按照控制中心發出的指令行事,安全行駛似乎并不那么困難。實際情況可沒有那么簡單。地鐵駕駛員工作中,最難的就是發生意外情況時,如何及時判斷故障性質和采取有效的處理手段。整列地鐵設備柜內共有60個旋鈕開關、12個帶指示燈按鈕、288個保險開關,它們涉及到車門、制動、輔助逆變器、主回路、空壓機、車鉤回路、CCU故障等十一大類,幾十種常見故障。在行車中,從故障的出現到處理完只允許短短的3分鐘。“公交車發生故障,其他車輛可以繞行,地鐵一旦發生故障,整條線路都無法正常運行,影響面非常大。再加上來自車廂里的一兩千名焦慮的乘客的壓力,駕駛員的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鮑鶴群坦言,最初的日子里,自己也曾在處理簡單的故障時切錯了開關,導致整條線路運行受到影響。
因為熱愛,所以愿意付出更多一點。為了準確判斷故障并及時處理,鮑鶴群將幾年來列車發生的故障類型、特點、狀態的原始材料收集起來,逐條研判,還對司機處理故障的過程仔細分析總結經驗。同時,借來了列車技術資料,請車輛檢修和技術人員輔導,了解故障發生的原因,處理要訣,并匯總成冊。每次出車的例行檢車時,他都要先把所有的按鈕、保險、開關及儀表屏顯之類的看一遍,用手挨個摸一遍。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下來,鮑鶴群成了駕駛員中的佼佼者。
成了師傅后,鮑鶴群不忘把這種精神傳給徒弟。一次,有個司機在運行時切錯保險開關,造成列車救援。當晚,下了夜班,鮑鶴群找來自己的徒弟,仔細地為他分析發生在白天的那起事故,見徒弟聽得有點迷茫,他急了,拽上徒弟,直接到列車上實地講解。冬天的深夜特別寒冷,他跺著腳、搓著手,講過程、講要領,分析原因,自己操作一遍,徒弟再動一趟手,直到徒弟完全理解、能自己操作為止。
>
用心服務,臉上永遠有陽光
這些年來,每天乘坐地鐵二號線上下班的人們都明顯地感覺到車廂越來越擁擠了。特別是隨著虹橋樞紐的建成,二號線連接著兩座機場,一個火車站。坐車的乘客也更多更復雜了。作為司機,鮑鶴群看到的很多、聽到的更多,所以想的也很多。在班組會上他首先提出:司機的職責大于開好車。既要有開車的熟練技能,更應有服務意識。他在司機中倡議“三等一看”的動車作業程序,更好地服務乘客。鮑鶴群解釋說,所謂的“三等一看”是指遇到乘客詢問時等一等,遇到團體乘客上車時等一等,遇到行動不便乘客上車時等一等。末班列車動車前看一看,帶走站臺滯留乘客。
鮑鶴群結合自身崗位提出“陽光服務”,面對乘客時要給與陽光般的微笑,面對乘客的需求要給與陽光般的熱情,面對乘客的不理解要給與陽光般的胸懷。他自己則是利用休息時間,在家熟記地鐵沿線的各個著名景點和主要建筑,以便迅速準確地將信息傳達給乘客。于是,乘坐二號線的乘客,常常能看到一個永遠都帶著溫暖微笑的年輕駕駛員,在被乘客攔下詢問時,耐心地回答著各種問題。
>
鮑鶴群勞模班組
鮑鶴群所在的的乘務一組被親切的稱為勞模班組,全國勞模鮑鶴群同志率領平均年齡不到24歲的年輕司機,共同兢兢業業工作在列車駕駛員的崗位上,為平安交通揮灑著青春和熱血。“鮑鶴群班組”通過多年總結,形成了了“四要,四不”班組特色工作法,即:接發列車要提醒,命令提示要回復,列車行駛要平穩,運營信息要掌握;熱情服務不冷漠,信息傳遞不延誤,防恐反恐不馬虎,安全責任不推脫。
“鮑鶴群班組”至今沒有發生一起行車事故與有責投訴,成功處置了多起可能影響安全運營生產的列車故障與突發事件。正所謂“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在每天的正常運營中,不時的會出現一些故障,尤其作為駕齡不長的新司機來說,碰到故障難免會有所緊張。年輕司機陳仁德在一次載客運行中就碰到了這樣一個情況,到站開門時車門打不開了,在轉換幾次鑰匙后,故障仍未恢復,后面還有一群乘客在等待下車,這時他的心一下子抽緊了,汗在手心里往外直冒,這是他第一次在正線運行中遇到故障。突然他想起了鮑師傅在培訓時教他的“應急排故,越急越亂,緊張時先做幾次深呼吸,冷靜了再處理”。在做了3次深呼吸之后,慌亂的眼神逐漸堅定,按照排故預案的步驟,一步步按部就班的執行,終于將該故障順利排除了。
“在小小的地鐵車廂內,我們接待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乘客們。繁重的工作、緊張的情緒、壓抑的環境都會使我們身心俱疲。”雖然條件是艱苦的,但是年輕的他們仍舊迎難而上。組員陳仁德腳部受傷,發炎出血,走起路來也是一瘸一拐,由于司機人手不夠,依然堅持了下來。這一組是一個集體,作為勞模組,每個成員都需要克服自身的困難,維護榮譽,把這種敢于擔當的精神傳遞到了每一位司機身上,從而圓滿完成運營保障任務。上海地鐵就是有這些正值花樣年華的可愛年輕人的默默奉獻才得以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