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网/欧美在线资源/a级片一区二区/日韩欧美国产不卡 - 成人日韩在线视频

歡迎回來!登錄免費注冊

征文 | 客運人的成長路:從車站上的“小趙”到“十佳標兵”

2022-07-22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T|T

  直到早晨5點,趙志剛終于能短暫地休息一會,吃一口泡面。他的頭發亂糟糟的,鬢角夾雜著幾根白發,一雙眼睛看上去很腫,還有不少血絲,但依舊有神。嘴唇一直用力地抿著,邊上長了一圈的胡茬,不似以往溫和的模樣,看上去有些嚴肅。

  作為蘇汽集團疫情防控車輛調度相城指揮部的總指揮、蘇汽旅游集團副總經理,趙志剛已經連續一個多月待在旅游集團的運調中心,與同事們一起,在這里發出指令,安排駕駛員執行轉運密接人員、接送醫護人員、轉運核酸樣本等任務。

  白天稍微空點的時候,運調中心的同事開始輪流休息一會。已經四十四歲的趙志剛,這個時候,整個人精神狀態看上去還好。確實,這些辛苦對他而言,實在算不了什么,畢竟以前在汽車北站,遭遇2008年大雪時,他曾經三天三夜幾乎不眠不休,奮戰在候車大廳。

站上新來了一個“小趙”

  1998年的蘇州,沒有高鐵,沒有地鐵,沒有網約車,人們出行最常用的方式還是自行車,一輛輛寬敞明亮的蘇汽大巴,還是個稀罕的交通工具。

  這一年,剛剛從學校畢業的趙志剛進入了蘇汽集團,成為蘇州汽車客運北站的一名普通站務員。

  他在大學里學的是化工專業,來到汽車站從事站務服務意味著從頭開始。為了快速適應工作,他有樣學樣,跟著站上的前輩,每天“以站為家”,一點一滴地把工作經驗積累起來。

  20世紀初的蘇汽,正處于蓬勃發展的狀態,車站上的旅客每天都是川流不息。趙志剛經常看到站上的很多老領導,年紀已近退休了,卻還在那給乘客搬運行李,緊攥著板車把手,鞋子蹬得變形,累得氣喘吁吁,這一幕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腦海里。

  春運期間,大批旅客涌入車站,候車大廳充斥著吵鬧聲,人們拖著沉甸甸的行李,推著、擠著,向檢票口緩緩移動,地上散落著不少瓜子殼、果皮、垃圾袋。

  每天凌晨四點不到,趙志剛就跟著同事開始清理垃圾,他們拿著拖把在用力擦著地面,“唰唰唰”的聲音響徹在車站大廳,那樣冷的天氣里,他們的后背卻起了一層薄汗。那個時候沒有什么清潔機器,也沒有雇傭的清潔工,這都是站務員的活。

  趙志剛覺得跟大家一起干活,身上格外有勁,說說笑笑,一點也不累。

  趙志剛在車站上待了十三年,在這里,他真真切切感受到“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蘇汽精神。而這股精神,也不知不覺地扎根在他的心田,在今后無數個疲憊不堪的時刻,支撐著他繼續埋頭苦干。

從“坐商”到“行商”

  2011年,趙志剛工作調動,帶著滿心的期待和一些不安來到小件快運公司擔任經理助理,此時的他,雖然對物流根本沒有概念,但還是期待在一個新的領域里大展拳腳。

  但事與愿違,趙志剛被現實狠狠地潑了一盆涼水,相比于車站的忙碌充實,這里的工作讓他感覺迷茫又無助。在這里,他不知道訂單在哪里,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公司賬目長期處于一個虧損狀態。

  前幾月,他極度焦慮,煙越抽越多。他想,這樣下去不行,無所事事的等待,等不來生意,只有主動出擊才能找到并做成生意。于是,他和團隊轉守為攻,所有人走出公司,上門去給別人介紹小件快運配送服務。

  白天,大家三兩結伴出去跑客戶,晚上回來一起聊聊業務進展。在這里,趙志剛第一次接觸市場產品,第一次被別人拒之門外,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客戶。

  2015年,趙志剛帶著在小件快運積累的經驗,接受了新的工作調動,前往江蘇長運定制客運服務蘇州有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負責拓展公商務業務。在經歷第一個項目失敗后,他和團隊一起去市場調研,開始明確,定制就是走個性化、高標準服務的道路。

  當時蘇州公商務市場的絕大多數市場份額被另一家口碑極好的公司占據著。蘇州定制公司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根本沒有政府單位、大型會議等客戶資源。

  經過幾番思慮,在集團的大力扶持下,趙志剛和他的團隊直截了當,采用“低價競爭”的方式,不管單子是二手、三手、哪怕再低的利潤,依然堅持做。有時候,他們甚至和會議主辦方商量,不需要任何費用,免費提供專業的運輸服務。

  從這些零零碎碎的單子一點一點啃,定制公司慢慢積累下自己的口碑,在蘇州市場上也有了不少忠實客戶。

  七年的創業經歷,使趙志剛較早地感受到傳統客運市場的轉變。他完成了從“坐商”到“行商”的轉變,學會真正深入客戶群體,去滿足市場愈發精細化的需求。

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打破常規

  到了2018年,趙志剛再一次迎來工作上的調動,他來到旅游集團擔任副總經理,和總經理袁林一起配合,分管運調中心,負責發展公商務業務板塊。

  再見袁林,趙志剛覺得倍感親切,他們以前一起開發過新線路,在幾次業務交流中,雙方配合得非常默契。

  旅游集團在剛成立的那幾年里,發展的速度很快,業務范圍不斷在擴大,人才缺乏的短板也漸漸暴露出來??偨浝碓忠恢毕肱囵B一支精英隊伍,他常常表示,每個人的薪資高低是自己決定的,在旅游集團沒有大鍋飯吃,更不需要混日子的人,公司愿意給員工高薪,但是員工得有底氣和能力拿這樣的工資。

  趙志剛十分贊同袁林的想法。他開始給下屬一對一的學習機會,讓他們放開手腳去干,給他們一定的時間去成長,但這個時間是有限的。現在運調中心的這一批人,都是袁林和他一起培養的精兵強將,無論是哪個成員,哪怕是女業務員,都能在各個場合獨當一面。

  有一天晚上,旅游集團接到上級部門的指示,要安排一批車前往上海迪士尼支援疫情轉運。運調中心的繆陽立即通知車隊,讓他們安排駕駛員前往上海。

  趙志剛聽說這個事情后,他覺得在疫情常態化下,這種緊急狀況不會是偶然。這一次是晚上,下一次呢?萬一是凌晨,萬一還需要臨時增加駕駛員呢?這個信息環節太多,突發狀況下,很容易出現漏洞,后果誰都擔負不起。

  第二天,趙志剛把自己的疑慮告訴袁林,仔細商討后,袁林決定將車隊和運調中心的職責再次劃分,砍去以前車隊通知駕駛員這個環節。今后,車隊只負責安全和機務工作,業務流程由運調中心全程對接。這樣,運調中心就是連接客戶與駕駛員的紐帶,可以直接掌握服務過程中的各種情況,整體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明顯提升。

  通過培養業務團隊、打造國賓車隊、完善業務流程,旅游集團憑借良好的口碑與服務優勢,多次參與大型會議、政府用車的運輸任務,在2020年競標成為蘇州市級機關用車指定供應商。

上下齊心共戰疫

  2022年初,就在一切發展態勢良好,趙志剛想接著大展拳腳,沖擊相城區公商務市場時,蘇州第一次迎來了疫情爆發,他所有的計劃都被按下了暫停鍵。

  2月13日下午,趙志剛連續接到了四個電話,他知道疫情狀況已經到了十萬火急的地步。他掛斷電話后,眉頭緊皺著,快步走到袁林的辦公室,匯報事態的嚴重性。他們隨即號召公司管理人員當天夜里全部在崗,還安排了30輛大巴作為預備車輛原地待命。

  那一晚,天空黑沉沉的,好似濃墨重重地涂抹在天際,月亮只露出一個邊,旅游集團的辦公樓亮著燈,在夜色里閃著光。

  每個車隊的管理員全部到崗,運調中心所有調度人員到位,他們都在忐忑等待上級的通知。當天夜里,公司接到任務,要安排駕駛員轉運園區的高風險人員。飛龍志愿服務隊的駕駛員星夜奔赴,毅然決然扛起轉運重任,沖在前線奮勇戰“疫”。

  趙志剛坐在電腦前,盯了一夜的電腦,眼睛有點發酸發脹,但他一點困意也沒有,只覺得太陽穴突突地就要跳出來。他一會看一下微信群,眼睛都不敢多眨幾下,生怕有什么緊急的消息被錯過了。

  到了14號的晚上,連續的用車需求蜂擁而至,一個接一個的任務讓運調中心有點措手不及。

  凌晨左右,一個電話讓所有人的精神都緊張起來,需要轉運兩千人。這相當于一下子要近百輛大車,光靠旅游集團肯定是遠遠不夠的。趙志剛感覺喉嚨有些發干,這個活是一定得接的,他緊張地踱起步來,隨即撥打集團領導電話,迅速匯報情況。最終,在集團領導的統籌安排下,各家兄弟單位的車前來支援,這個任務終于被順利完成。

  沒有人知道這場戰役要打多久,趙志剛作為蘇汽集團疫情防控車輛調度相城指揮部的總指揮,知道自己是所有人的精神支柱。他總感覺自己還能再扛一扛,經常催著調度員在白天輪流休息:“你們這會不睡,晚上怎么辦,那么多活都得你們干,白天有我呢!”看著幾個調度員終于肯輪流休息了,趙志剛才微微放下心來。其實他也有些熬不住了,這種透支的感覺,仿佛又回到了2008年的春運。

  那一年的年初,因為暴雪災害,黑壓壓的人,全擠在車站里。他也是幾天幾夜沒怎么睡,一開始感覺自己就到極限了,幾個晚上下來,反而覺得身體已經木了,感覺大腦和身體硬生生被分開了,好像變成了另一個人,看著自己在那不停地忙活。

  “叮鈴鈴……”急促的電話聲把他從短暫的回憶中拉扯出來。剛想站起來,就覺得腳有點不對勁,怎么有點疼呢。他低頭看看腳,原來是腫了,怪不得感覺鞋子磨腳呢。“這下好了,我得光腳干活了。”

  電話中說幾位飛龍志愿服務隊的駕駛員,在執行人員隔離轉運任務后,健康碼已經變成黃碼,現在正在做核酸檢測。趙志剛立即聯系駕駛員,告訴他們不要擔心,這是因為工作的特殊原因,后續的事情公司都會及時處理。

  “這個時候,車隊的安全員、駕駛員是最辛苦、最危險的,必須保證他們的安全!”趙志剛一遍遍跟運調中心的人強調,要囑咐所有現場人員把防護措施都做好,有緊急情況要迅速匯報,一刻也拖不得。

  在經歷前幾天的考驗后,旅游集團整個的調度環節明顯更加順暢。“我現在夜里也敢睡一會了,有他們在,沒有太大的問題。”趙志剛有時候會在沙發上靠一會。他嘴上說著放心,但是手機卻是緊緊地握在手上,休息個幾分鐘,還會猛地驚醒,覺得電話又響了。

  趙志剛忙著接駁轉運期間,他的妻子來過三次,送點換洗的衣服,看到他頭發亂亂的,腳上穿著棉鞋,有點想笑。她端詳丈夫后,突然有點疑惑:“工作量不是很大嗎,怎么看上去怎么還胖了點。”周圍同事一聽這話,都忍不住笑出了聲。

  別人哪里知道,他們最近都是上的“24小時班”,一天要吃五六頓呢,跟填鴨似的,能不胖嗎!

  二十多天后,蘇州終于摘星,趙志剛終于能躺在床上睡個完整覺,感覺自己又活過來了。但他還沒能喘口氣,3月初,蘇州疫情又出現了新情況。

  趙志剛換上了棉鞋,把剛收好的枕頭、被子又拿出來,坐到了運調中心的辦公室里,看著整個團隊在有條不紊地忙碌,他的內心更加淡定。“現在無論哪個調度員值班,不管什么任務,我們都能在30分鐘內發車。”他自信地說。

  趙志剛進入蘇汽已有二十四年,自己也從未想過,他能從車站上的“小趙”,變成如今站在領獎臺的“十佳標兵”。他在蘇州汽車客運北站積累經驗、在蘇汽小件快運慢慢沉淀、在蘇汽定制嘗試創業、最終在蘇汽旅游集團展露光芒。在這一路前行的途中,他播下各式各樣的種子,這些種子不斷發芽,吐露芬芳并結成果實。

 

  我們期待你的故事和案例,歡迎參與征文活動,點擊鏈接了解詳情。

責任編輯:畢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