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网/欧美在线资源/a级片一区二区/日韩欧美国产不卡 - 成人日韩在线视频

歡迎回來!登錄免費注冊

典型綜合運輸樞紐的建設運營經驗

2016-06-15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T|T
  綜合客運樞紐是影響整個綜合交通體系運行效率的關鍵,在全面加快綜合運輸銜接協調發展的今天,其重要性愈發凸顯。“十二五”期,交通運輸部大力推進綜合客運樞紐建設,五年來,涌現出了以上海虹橋樞紐、南京南站綜合客運樞紐等為代表的一批同步規劃建設、零距離換乘的綜合客運樞紐,極大提高了運輸效率,切實方便了旅客換乘。“十三五”期,交通運輸部將繼續加大對綜合客運樞紐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匯集多種運輸方式、客運轉換量大、輻射和服務范圍廣、一體化銜接水平高的樞紐,力爭形成布局合理、銜接順暢、功能完備、服務優質的綜合客運樞紐節點。
  近日,交通運輸部與世界銀行在湖南省長沙市聯合舉辦綜合客運樞紐經驗交流會,探討國內外綜合客運樞紐規劃實踐案例。南京南站綜合客運樞紐、上海虹橋樞紐、長沙湘江新區綜合交通樞紐等,介紹了各自的“十二五”期綜合客運樞紐建設的經驗和運營成效,展望了“十三五”期綜合客運樞紐的發展愿景。
  >
  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
  虹橋綜合交通樞紐位于上海市中心城西側,滬寧、滬杭發展軸線的交匯處,結合虹橋商務區整體布局設置,定位為上海現代服務業的集聚區,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新平臺和核心區,面向國內外企業總部和貿易機構的匯集地,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的高端商務中心。
  為實現功能定位,規劃上實現了樞紐的“三核”:交通功能核心,為機場西航站樓、鐵路虹橋站、軌道交通等構成的樞紐功能綜合體。商務功能核心,主要集聚國內外企業總部、貿易機構,提供總部辦公、商務服務、酒店服務、文化交流等。高端航空服務功能核心,主要結合現狀機場東片的功能置換、改造建設和環境整治,提升綜合服務功能和環境品質,打造高端、個性化、全方位的航空服務區。
  作為綜合交通樞紐,它的交通模式為涵蓋航空港,高速、城際鐵路,磁懸浮,城市軌道交通,公交車和出租車等多種交通方式,是軌、路、空三位一體的日旅客吞吐量110萬~140萬人次的超大型、世界級交通樞紐。其特性體現為不同交通方式之間大量的客流換乘,以及所有各類交通方式共64種可能的連接,56種換乘模式。
  樞紐交通站場設施設置十分科學合理。上下客站利用樞紐車道邊合理安排,實現上、下分離,公交線路按路徑集中設置上、下客區,出租車上客點多點分設、集約布置、專用通道進出。蓄車場及停車庫有效利用樞紐夾心地布置,公交蓄車場設置在公交下、上客站之間,出租車蓄車場綜合考慮出租車下客進場蓄車、外部空車補給、蓄車場至上客點等多種流線;停車組織采用分區停放、控制,社會停車庫靠近樞紐建筑本體布設;設置集中式立體停車庫,合理控制單層停車庫規模尺度。
  目前樞紐三種主要對外交通方式——航空、高鐵、道路客運發送客流逐年遞增,但航空客流趨勢增速明顯緩于高鐵和長途客運客流;各種運輸方式客流情況不一,2014年日均發送客流與2020年規劃容量對比,航空客流接近設計值,高鐵客流達80%,長途客運約35%。各交通方式間客流不平衡性,使得配套服務基礎設施面臨考驗。因此,樞紐設施配套建設既要區域統籌,還要個體兼顧,差異化配套。
  >
  南京南站綜合客運樞紐
  南京南站綜合客運樞紐位于主城區南部,由繞城公路、104國道、秦淮新河和機場高速公路合圍,總占地面積約6平方公里。總建筑面積36.7萬平方米,3場15臺28線特大型鐵路樞紐,設計旅客發送量2030年16萬人次/日,2030年最高聚集人數8000人。長途汽車部分為一級客運站,設計發送量4萬人次/日,占地面積6.9萬平方米,站房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到發場擁有發車位22個,備發車位34個,下客位10個,整備場停車位241個。配套建設4條城市軌道交通,已建成1號線、3號線、機場輕軌線。配套建設公交樞紐站1.5萬平方米、出租車接客場2.3萬平方米、社會車停車場4.2萬平方米,統籌布局城市配套郵政、人防、民政、市政公用、旅游等功能。同時,搭配現代的信息管理系統集合,包括智能站務管理信息系統、樞紐日常監測與聯動支持系統、站內誘導與樞紐綜合信息服務系統、樞紐綜合運行分析系統、安全疏散誘導與應急管理系統等。
  思考整個南京南站樞紐項目規劃建設,主要有兩條經驗值得借鑒:一是統一建設管理,分項工程緊密銜接、同步建設,委托上海鐵路局南京南站工程建設指揮部同步實施汽車客運南站到發場建設;成立南站綜管辦,協調24家成員單位,負責南站地區日常綜合管理工作,同時頒布實施《南京南站地區綜合管理辦法》、《南京南站地區長效綜合管理實施方案》作為政策支持。二是強化標準銜接,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設計標志標識系統規范標準銜接,強化分項工程方案設計充分對接,運營方參與設計強化運營需求銜接。強化建設銜接,通過合理劃分建設界面,合理安排工序,合理確定工期,打造高效合理的施工組織方案。強化運營銜接,以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為依托,建立大一統的管理服務系統,實現樞紐資源的最優利用、綜合運輸的最高效率以及樞紐功能的最大發揮。強化區域銜接,強化樞紐與區域的互動融合發展,打造高鐵樞紐經濟區。構建商務商業圈,發展總部、樓宇經濟,打造高端商務商貿集聚區。最終,形成具有樞紐特色的華東現代服務業平臺。
  >
  湘江新區綜合交通樞紐
  2009年,長沙市委市政府組建長沙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投資運營平臺,參與長沙市樞紐站場規劃、負責融資建設、運營管理。交通樞紐公司由四家國有企業出資組建,實行政府主導、產業化經營模式投資建設、運營管理。2015年,“長沙市河西交通樞紐”更名為“湘江新區綜合交通樞紐”。
  長沙市河西交通樞紐項目規劃用地218畝,其中城市公交區域60畝,道路客運區域65畝。項目建設等級滿足并高于國家一級客運站場的全部指標。根據設計,到2024年日均發送旅客人數5.8萬人次,日均換乘人數25萬人次,日實際發送能力可達7.8萬人次。
  項目設計換乘距離均不超過100米,步行時間5分鐘之內,實現“零換乘”的目標。道路客運到站區設計在換乘大樓東側高架平臺,下車旅客可通過自動扶梯下至地面層或地下一層,換乘公交車、地鐵、出租車和社會車。社會車、公交車、出租車到站設計在臨西二環的位置,乘客可通過地鐵連通口直接下至地鐵站廳;需轉道路客運的人流到達售票廳購票后,按長、短途進行分流。地鐵到站乘客可通過北向二個連通口至公路客運區轉長短途客運,可通過南向兩個連通口至城市公交區轉公交車,還可通過東西向兩個連通口直達外圍。
  湘江新區交通樞紐交通部分由各運營主體自主經營,目前客運站場由龍驤集團經營管理,出租車區域由客管局統一管理。項目實現建運合一,建設目標與運營需求結合緊密,可以在規劃設計時讓運營單位提前參與,將運營管理的需求充分納入設計,避免竣工交付后運營單位二次改造,造成投資浪費。項目將城市內外部交通有效對接,提升綜合運輸效率,倡導公交出行。交通組織高效便捷、銜接有序、互不干擾,舒適度強。交通與商業分而不離、隔而不斷、互補相生。
  基于目前線路特許經營體制,新建樞紐與既有客運站場之間必然存在線路資源的競爭或者替代現象。但通過政府層面統籌協調,或者完全實行市場化競爭,以服務質量高低和費率高低決勝負,是為解決之道。

責任編輯:畢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