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江西道路運輸業在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運輸廳的正確領導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以服務民生為根本,以平安出行為目標,扎實推進行業深化改革、優化結構,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運輸保障。
◇深化改革 促進行業轉型
改革經營模式,提升客運服務水平。圍繞提供優質、舒適、便利的客運服務,推動客運經營模式改革,鼓勵運輸企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對運力過剩且競爭激烈的中短途客運班線,引導經營者采取股份制改造等形式組建客運線路專營公司,鼓勵客運企業之間兼并、合并,提升經營效率;適應綜合交通發展,積極應對高鐵、民航等運輸方式的沖擊,揚長避短,發展接駁運輸,組建全省接駁運輸聯盟,提升多種運輸方式銜接效率,發揮道路運輸優勢;創新服務模式,打破傳統客運定班、定車、定線等規則,探索開展基于“互聯網 ”的定制客運服務,為乘客提供隨到隨走的便利出行;提質升級運輸裝備,大力發展高級客運,全省高級客車占比突破了28%,百姓出行的舒適性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創新組織方式,實現貨運降本增效。改革貨運組織方式,發展無車承運人物流,提高了車輛、站場、貨源等資源調度利用率和運輸組織效率;推行甩掛運輸試點,試點企業車輛平均運力提高了30%,運輸成本降低了30%,油耗下降了20%;鼓勵多式聯運,形成了高安到九江港、景德鎮到九江港兩條集裝箱公水聯運專用通道,九江到南昌港的兩條公水專用通道,運力大型化、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實現了貨運業的降本增效。拓展農村物流市場,推行“運(輸)超(市)直通店”,將農產品銷售、農村客運、農村物流等服務有機結合,利用“運郵結合”模式發展快遞延伸業務,解決農村物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問題。
改革服務模式,推動駕培品質提升。打破駕校一次性向學員收取全部培訓費用的傳統模式,積極推行“按學時收費、先培訓后付費”的新服務模式,倒逼駕校提升培訓和服務質量。目前,全省673所駕校中有637所實行了新服務模式,覆蓋率達到了94.6%。加強駕培管理信息化建設,啟用全國統一的駕駛培訓監管服務平臺,試點開展駕駛培訓監管服務平臺與公安考試系統對接工作,督促駕培機構嚴格落實教學大綱,有效解決了駕培機構存在的培訓不規范、偷漏學時等問題,提高了駕駛員培訓質量和學員滿意度。
◇優化供給 服務保障民生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補齊服務民生短板。回應群眾對出行“零換乘”、貨運“門到門”的服務需求,完善站場構架,圍繞構建綜合運輸服務體系,建設了一批多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的綜合樞紐,補齊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十八大以來,開工建設了6個綜合客運樞紐、4個綜合貨運樞紐,目前已建成4個綜合客運樞紐,實現了江西省綜合樞紐的“零”突破。組織開展了普通客運站點“提檔升級”工程,大力推進農村公路綜合服務站、農村候車亭的建設,建成107個農村綜合服務站、2000個農村候車亭和羅霄山集中連片區域19個農村客運站、796個候車亭(牌),實現了以樞紐站場為中心、以縣級客貨運站為節點、以農村客運站為基礎,連接城鄉、輻射全省的暢通便捷的站場網絡體系。
落實公交優先政策,完善公共出行系統。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出臺了《江西省關于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實施意見》,建立了江西省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七廳局聯席會議制度和城市公交服務質量滿意度調查制度,各設區市政府編制了城市公共交通專項發展規劃,實現了全省公交優先發展的政策突破。建設開通了南昌地鐵1、2號線,南昌、上饒兩市入選全國“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省財政每年撥付2000萬支持開展江西“公交城市”創建,各地市定制公交、微公交、旅游專線等特色公交服務紛紛亮相,公交線網布局進一步優化,運力配置進一步提升,公交出行體驗更加舒適與方便。此外,為完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各地積極加快推進慢行交通系統建設,圍繞公交、地鐵站臺建設公共自行車站點,投放公共自行車,有效解決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著眼發展均等服務,力促城鄉客運一體化。積極開展鎮村公交試點,從2015年開始,省財政每年投資3000萬用于支持鎮村公交試點,現已有15個試點縣(市、區)開展了試點,試點縣(市、區)轄區內50%的鄉鎮開通鎮村公交。在試點工作的示范帶動下,全省各地紛紛加大政策支持,開展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引導公交企業車頭向下延伸公交線路,有效提升了農村客運通達水平。截至目前,全省建制村通車率已達到98.8%,極大地方便了農民進城。
◇科技引領 推動管理創新
發展智能服務,實現便民出行。開發建設江西省公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整合行業數據資源優化公眾服務,為百姓出行提供票務信息查詢、網絡購票、電話購票、自助購票和在線支付等服務,旅客可以在“贛優行”網站和客戶端上購買全省所有二級以上客運站發車的客車車票。同時,大力推進公交信息化建設,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扎實推進,“掌上公交”、電子站牌、出租電召等便民惠民措施廣泛應用,讓乘客真正享受到了信息化管理帶來的出行便捷。
開發智能政務,提升辦事效率。建設“江西省道路運輸協同辦公系統”,實現了省、市、縣三級運管機構內的辦公自動化、網絡化、移動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開發“江西運政網上辦事系統”,實行“外網申報、內網受理、外網公布”的一站式許可方式,實現了業務辦理的網絡化、信息化和協同化。開發“江西省道路運政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部、省、市、縣的互聯互通、數據共享,提升了行業管理效能。
強化智能監管,保障市場有序。建立“江西省道路運輸車輛衛星定位系統”政府監管平臺,建立省級道路運輸監控指揮中心,實施全省一級客運站的視頻聯網,實現了省、市、縣三級運管機構對道路運輸企業及重點營運車輛的實時監管、聯網聯控,“兩客一危”車輛聯網聯控月均上線率達到98.48%;建立了省、市、縣三級“道路運政移動稽查系統”,為全省執法車輛配備了移動執法設備,實現了執法信息全省共享、執法案件網上辦理,有力提升了執法效率,有效維護了市場秩序。
責任編輯: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