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站在從交通大國邁向交通強國的歷史新起點上,應準確把握城市交通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主動順應新時代發展新趨勢,奮力推進城市交通高質量發展,建設人民群眾滿意的城市交通系統。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加快提升城市交通服務品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當前我國城市交通總體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與人民群眾的新期待還有較大的差距。大家的抱怨經常就是四句話:“開車堵、地鐵擠、公交慢、打車難”,城市交通服務也為此受到詬病。這就要求轉變發展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從過去關注行業發展需求,拓展至關注乘客需求,通過強化城市規劃、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輸裝備標準化、運輸服務組織創新、信息互聯互通,加快提升一體化運輸服務水平,更好滿足廣大群眾高品質、個性化出行需求。
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加快城市交通綠色低碳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開展綠色出行等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產業體系”。國內外實踐經驗表明,要解決現代城市普遍存在的空氣污染、交通擁堵等“城市病”,建設宜居宜業、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必須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必須倡導綠色出行,別無選擇。認真履行公交優先戰略,打好綠色出行的牌,城市交通惡化狀況可以得到有效遏制。
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對城市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未來一段時期,機動車保有量每年將繼續維持在10%~15%的增速,大約70%左右車輛在城市里運行,同時,我國城鎮化人口每年將有1個百分點左右的增加,全國每年由農村向城市轉移的人口將超過1000萬人,城市發展將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這就要求堅持正確的城市交通發展戰略,轉變發展方式,進一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從“被動適應”向“主動引領”轉變,建立城市交通與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城市協同發展機制,通過規劃先行、打造交通走廊和綜合樞紐,主動引領城鎮空間結構和發展布局,加快構建與城市功能和形象相匹配的現代城市交通體系。
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對加快城市交通治理體系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消費結構持續升級,城市交通成為新技術應用的領先領域,城市客運“智慧化”“品質化”趨勢明顯,網約車、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等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新業態迅速發展,激發了傳統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新動能。這就要求主動適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加快創新發展,推動行業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著力推進科技創新應用,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城市交通深度融合,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打破區域和部門間的分散治理,大力推進“跨部門、跨方式、跨區域”協同共建共治,形成政府善治、市場巧治、社會共治的長效機制;著力推進政策創新,不斷完善城市交通發展配套政策體系。
推進交通強國建設,對加快實現城市交通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經過多年發展,我國交通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為建設交通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交通運輸部組織編制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提出交通強國的基本內涵是“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領先”。其中,人民滿意是交通強國的根本宗旨,也是政治要求,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建設人民滿意交通。
責任編輯: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