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實現數字監管 切實增進服務體驗
2019-06-26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
T|
T
三是圍繞織密安全“防護網”,著力構建數字化風險防控體系。道路運輸行業既有重特大事故風險,也有社會穩定風險;既有傳統安全風險,也有非傳統安全風險。面對復雜嚴峻的風險挑戰,我們必須創新風險防范手段,加快構建數字化風險防控體系。
第一,加強重特大事故風險防控。緊盯“兩客一危”等重點領域,強化重點營運車輛聯網聯控系統應用,加強對運輸企業“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大對違規車輛及所屬企業抽查力度,有針對性地落實整改措施。按照“企業出一些、政府補一點”思路,積極利用油補退坡資金和第三方保險機制,加快推廣應用智能視頻監控報警設備,實現對駕駛員不安全駕駛行為的自動識別和實時報警,加強違法違規數據分析應用,有針對性地開展安全教育,切實防范重特大事故風險。
第二,加強社會穩定風險防控。堅持“標本兼治”,既要充分運用大數據加強輿情分析和風險預警,切實做好應對處置工作,努力將風險化解在萌芽狀態;也要深入分析研判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及時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從源頭上預防化解穩定風險。今年要聚焦共享單車、道路貨運等風險易發多發領域,貫徹落實好《交通運輸新業態用戶資金管理辦法》的貫徹落實,推動出臺網絡平臺道路貨物運輸經營管理辦法等法規文件,為防范化解穩定風險提供政策指引。
第三,加強非傳統安全風險防控。貫徹落實《反恐怖主義法》,加強與公安、國安等相關部門情報信息共享和應對處置協作,全面落實重點目標人員物品安檢、網約車駕駛員背景篩查、省際市際長途客運班線、汽車租賃承租人實名制管理等措施,切實做好非傳統安全領域風險防控工作。
四是圍繞打造市場“晴雨表”,著力構建數字化運行監測體系。面對運輸服務行業龐大的市場規模、多元的市場主體、新興的市場業態,我們必須樹立數字化思維,強化大數據技術應用,不斷提高市場運行監測的精準性和可靠性。
第一,研究建立貨運發展指數。景氣指數、運價指數等是衡量道路運輸市場運行情況的重要表征。要把指數監測作為市場運行監測的重要手段,加快完善道路貨運經濟運行分析制度,加強全國道路貨運車輛公共監管與服務平臺和無車承運人試點運行監測系統的綜合運用,重點針對零擔運輸、整車運輸、集裝箱運輸和大宗散貨運輸,分區域、分季節研究建立貨運市場景氣指數,分通道、分流向研究建立貨運價格指數,為引導市場合理配置資源提供科學依據。
第二,完善客流監測分析機制。面對群眾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品質化出行需求,還要在提高預測分析精準度上下功夫。要充分運用行業數據、第三方調查數據、互聯網平臺和通信企業等數據,切實提升客流預測精細化水平,為做好重點時段旅客運輸組織提供科學支撐。
第三,強化運輸服務社會監督。充分發揮12328交通運輸服務監督電話系統作用,進一步提高及時響應率、限時辦結率、回訪滿意率,打造人民滿意、社會認可的交通運輸服務監督“一號通”。
五是圍繞架起民生“連心橋”,著力構建數字化便民服務體系。運輸是服務性行業,人民群眾服務體驗是檢驗工作的唯一標尺。我們要緊緊圍繞便民利民,聚焦社會公眾對運輸服務體驗的“痛點”“堵點”“難點”,通過數字化手段提高運輸服務品質和效率,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
第一,加快建設利企便民的網上政務服務平臺。為切實解決道路運輸經營者和從業人員辦事費時費力問題,最近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改進提升互聯網道路運輸便民政務服務工作的通知》,部署建設全國互聯網道路運輸便民政務服務系統,聚焦群眾高頻辦事事項特別是異地辦事事項,統一入口門戶、強化協同聯動,推動網上辦理全覆蓋,力爭實現道路運輸領域政務服務網上辦理、同城通辦、異地代辦、跨層聯辦、智能導辦。這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各地要組織力量集中攻堅,確保完成既定目標任務。
第二,加快構建智慧便捷的公共出行服務平臺。加快推動交通一卡通應用,擴大互聯互通應用領域和范圍,實現260個地級以上城市互聯互通。持續推進客運聯網售票,盡快完善不同客運企業聯網售票后的利益分配機制,鼓勵道路客運企業把更多汽車票放到網上銷售,切實改善群眾購票體驗。創新開展公交出行信息服務,依托城市公交智能化調度系統,為公眾提供準確可靠的實時位置、預計到站等信息服務。
第三,加快打造互聯共享的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加快推進全國多式聯運公共信息平臺建設,促進跨部門、跨區域、跨運輸方式信息交換共享,年內實現沿海及長江干線主要港口鐵水聯運信息交換共享,推動實現多式聯運“一單制”。加快完善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功能,支持基于大數據的第三方物流信息平臺創新發展,實現供需信息精準匹配、線上線下高效協同,為物流業降本增效增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