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网/欧美在线资源/a级片一区二区/日韩欧美国产不卡 - 成人日韩在线视频

歡迎回來!登錄免費注冊
首頁 > 行業熱點 > 正文

客運機務管理走智能化網絡化信息化之路

2015-01-14   來源:交通新聞網  打印 字號:T|T
  機務工作是道路客運企業健康運營中的重要一環。在道路客運市場急劇變革的今天,全國數以萬計的機務工作者為客運安全默默付出,承擔著保證車輛運行、服務安全生產、提高企業效益的重大職責。以新的工作思路加強機務管理,也是當前道路客運行業面臨的新挑戰。
  守護安全 使命不變
  近年來,道路客運企業推進集約化經營的步伐明顯加快。在浙江,雖然受到高鐵及動車的市場影響,但公路運輸具有機動、靈活的優點,仍占客運市場80%以上份額,客運安全牽動著全社會的神經,也是客運企業首當其沖的職責。
  近日,2014年浙江省維修協會車輛機務專委會年會(簡稱“2014浙江機務年會”)在紹興召開。這一客運行業機務工作者的盛會已經延續到第26個年頭,吸引了各地近300位機務工作代表參與。
  浙江省維協車輛機務技術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徐培坤年過七旬,親身經歷了我國道路運輸行業的跌宕發展,也見證著機務工作對客運行業所作的貢獻。“當前道路運輸企業發展中遇到了一些挑戰,但歷史經驗證明,無論挑戰多大,機務工作者守護旅客安全回家的使命不會改變。”徐培坤說。
  每一位旅客的公路出行,從坐上客車到安全抵達,滲透著道路客運行業全鏈條上許許多多從業者的付出。然而,在行業外鮮為人知的是,除了工作在“前哨”的駕駛員,背后還有機務工作者不為人知的努力。從車輛選型、采購,到車輛運營監控,再到車輛定期檢測、強制維護、日常維修,都有機務工作者在默默保駕護航。
  去年7月,全國道路客運企業全面接入重點營運車輛聯網聯控系統,客運安全再添一份保障。每天,在繁忙公路路網上行駛的無數輛客車背后,都有一張無形的“安全網”,而撲在這張網上的,就有數量龐大的客運企業安全監管人員。路況、車速、駕駛員行為,一點一滴的數據和狀態都納入他們的實時監控。每一個指令、每一聲叮嚀,都是為保障行車安全。
  旅客平安到家后,機務工作者一天的工作還遠未結束。客車回場后,也是機務工作者最忙的時段。除了例行檢查,還要維修故障車輛,有些故障排除動輒幾個小時,甚至一晚上,每年春運、暑運期間,車輛維保人員承擔的工作量還會成倍增加。
  紹興市汽車運輸集團黨委書記、副總經理甘祖德感慨:“機務工作是一份非常艱苦的工作,堅持需要勇氣,堅守則源于責任。”
  助推轉型 多元發展
  在道路客運市場壓力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機務管理工作既要保障車輛運行,服務安全生產,還要提高企業運營效益,在企業運營中承擔的職責更加重大,挑戰也與日俱增。
  近年來,隨著客車技術的不斷創新,越來越多的新電子設備被應用于客車上,特別是隨著國Ⅳ排放發動機的普及和CAN總線系統的應用,客車的電氣化程度大幅提高。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客車已經不是單純的機械產品,而是機電一體化產品。因此,客車的技術和安全保障為客運機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傳統的機械維修技能外,還需要掌握更多的新技術、新工藝。
  徐培坤認為,提高客運機務人員素質、加強汽車運輸機務管理是一項長期工程、系統工程。原交通部1987年發布的《關于加強汽車運輸機務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至今仍對規范機務管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更高的層面上,市場化、集約化的發展趨勢,促使各地道路運輸企業適時調整了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結構,通過優化人力、物力、財力等各種資源配置,大力發展多元化經營,將降低車輛燃料消耗、減少車輛維修頻率、提升車輛出勤率等作為考核目標。
  溫州市交通運輸集團副總經理邱建欣表示:“讓運營車輛每天多省一升油,每年少修幾次車,是機務工作者的目標之一。”道路運輸企業強化機務管理,是保持車輛完好、保障車輛運營安全、減少能源消耗,實現節能減排,發揮車輛效能的關鍵一環。
  2014浙江機務年會上,參會人員圍繞機務管理工作展開交流,結合各自企業實際情況,深入探討了安全管理、綠色維修、節能減排等實際問題。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新形勢下,客運機務管理要走“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的路線,確保車輛安全、環保、便捷。
  當前,道路運輸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這屆機務年會的話題儼然不再只是買車、修車、安全維護等傳統話題,參會者關注更多的是,新形勢下客運機務工作的全新工作思路。
  以機務管理工作帶動多元化發展,助推企業轉型升級,成為不少客運企業新的抓手。杭州長運運輸集團總工程師金柏正介紹:“杭州長運集團近年來推行了一系列創新改革,各修理廠、機務團隊在維護好自有車輛的同時,嘗試做一些外延服務,比如聯合當地質檢總局開展機動車輛故障測評、鼓勵修理廠對外承接車輛維修業務等。”
  人才短缺 呼吁關愛
  又是一年春運即將到來,激增的客流帶來繁重的客運保障工作,大客車司機短缺、機務及維修人員斷檔的問題再次困擾眾多道路客運企業。
  業內人士介紹,很多道路客運企業中的汽車維修崗位主要靠外地務工人員承擔,這些維修技術力量大部分不是從專業學校培訓出來的,“以師帶徒”形式較多,文化素質欠缺,使得運輸企業機務技術人員整體素質難提高。加上外來務工人員流動性較大,以及汽車技術日新月異,若沒有長遠的規劃、有步驟地組織培訓、以及決策上重視機務技術管理工作,必將造成機務技術人員及管理力量青黃不接,直接影響運輸企業的正常運營。
  專業運輸企業的機務技術崗位工作者,需要較成熟的操作技能,又需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且擔負著較大的工作責任。然而,當前客運企業普遍利潤微薄,機務人員薪金報酬不具備吸引力,在年輕人中很難招聘到中專以上學歷的機務技術員工,全行業普遍面臨著機務技術人員短缺的局面。
  浙江臺運集團副總經理夏建國表示:“大多數道路運輸企業都說駕駛員難招,留不住人,其實機務工更難招,更留不住。他們的勞動強度大,報酬低,工作還往往不為人所知。與修小汽車相比,年輕人不愿意修大車。”這正是當下客運機務工作面臨的普遍難題。
  同時,社會對客運機務工作的認識不深,關注度也較少。回顧近些年的行業事件,無論是“最美司機”、“感動交通人物”、“行業風范人物”等一系列的評選,還是各個道路運輸企業內部評比,機務工作者出彩亮相的機會都很少。
  對此,邱建欣認為,客運企業在盡力提升自身發展水平、盈利水平的同時,應盡可能多地提高機務工作者待遇,更要有意識地注重人才培養。同時他呼吁,全社會、全行業更多地關愛機務工作者,尤其是客運、公交行業的機務從業人員。

責任編輯:畢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