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生產力的極大發展,在道路出行領域,乘客對出行方式、出行工具、出行舒適度均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消費需求不斷升級的步步緊逼,在內憂外患的境遇下,道路客運企業更需緊跟國家相關政策,積極快速完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漳州長運集團為漳州交通集團下屬子公司,旗下員工超過2000人,2012~2013年迎來企業發展頂峰期,彼時漳州長運開發的“閩南快運”曾擁有近200輛豪華巴士,年營業額2億元,年利潤3000萬元,5條線路實載率皆高達75%以上,戰績輝煌。但近些年企業利潤直線下滑,漳州長運深刻意識到迎合市場需求、盡快完成企業轉型升級的必要性。經過一系列探索和嘗試,初步取得一些成績。
矛盾激發,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從技術層面上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催生了以大數據應用和云計算為支撐的新業態崛起,各類新興產品的出現和網絡平臺的廣泛應用為廣大乘客帶來了便捷、舒適的出行體驗。而傳統客運受限于技術發展和理念更新,互聯網基因弱,在原有條件下僅能為乘客提供傳統的客運服務。
從乘客需求層面來看,企業轉型升級具有很強的必要性。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種美好生活需要在交通領域主要表現為:乘客不僅要“走得了”,更要“走得好”和“走得舒適”。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乘客們早已不滿足傳統的出行周期長、舒適度差、流程復雜的三段式出行方式,而是對“門到門”“隨約隨走”的個性化出行服務寄予厚望。
從政策層面來講,企業轉型升級依然勢在必行。近年來,我國道路客運量和旅客周轉量分別以5.6%、4.5%的趨勢下降,實載率也呈現同步下降趨勢,而公眾出行半徑和旅游半徑卻在不斷增大,出行總量仍在穩步增長。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下,交通運輸部印發了《關于深化改革加快推進道路客運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充分發揮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作用,鼓勵開展靈活、快速、小批量的道路客運定制服務”,旨在對客運定制服務進行鼓勵與規范。
除此以外,我國道路客運行業的從業者主體——司機群體,其收入問題也是行業內一大痛點。若道路客運企業不能盡快實現轉型升級,在效益上實現突破,同樣不利于道路客運行業從業者的職業發展。
尋找突破口,以服務價值站穩主營陣地
在轉型升級之路上,漳州長運做了許多探索和嘗試,包括制定服務管理條例對安全出行進行規范管理,嘗試通過自建/自購軟件提高線上服務能力,投放更多座位的車輛以及嘗試自營車輛和加盟,但都難見成效。通過審慎研判出行距離,我們發現在1~2km距離范圍內,乘客出行主要是以步行或有樁自行車為主;在3~50km范圍內,大多選擇地鐵和公交出行;150~800km范圍內,主打高鐵和動車出行;800km以上距離則選擇飛機出行。
由此發現
50~150km這段出行距離對道路客運企業來講是有巨大挖掘空間的,應該牢牢把握好這個突破口,以此為主營陣地進行深入挖掘,以“下沉 賦能”鎖定企業價值和定位,基于線下運營經驗及優勢,結合互聯網工具,審時度勢,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為乘客提供個性化出行服務。
50~150km這段出行距離對道路客運企業來講是有巨大挖掘空間的,應該牢牢把握好這個突破口,以此為主營陣地進行深入挖掘,以“下沉 賦能”鎖定企業價值和定位,基于線下運營經驗及優勢,結合互聯網工具,審時度勢,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為乘客提供個性化出行服務。
在嘗試與互聯網平臺合作之前,客運企業難免心存憂慮,擔心合作一段時間后客流量被互聯網平臺一鍋端走。但無創新與嘗試,又何談轉型升級,這條路上必然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經過多輪嚴格甄選比對,漳州長運最終選擇與專注城際出行服務領域的互聯網平臺——“幫邦行”開展合作。雙方共同負責線路規劃,漳州長運專注提供線下成熟的客運管理體系、專業合格的司機、車輛的投放等;“幫邦行”則利用強大的技術支撐和豐富的運營經驗,提供有效市場調研、線路統籌及互聯網平臺服務體系。雙方基于彼此的優勢,重磅推出“道路客運 互聯網”這一“線上 線下”結合的新模式。
2018年,漳州長運依托這一合作模式將車輛“大改小”,陸續投放了大量5座和7座商務車開展定制客運服務,改傳統三段式出行為一段式出行,提供門到門的接送服務,乘客可通過電召服務(撥打95170一鍵約車)、微信小程序、APP等形式進行車輛預約,享受城際拼車、包車及快件閃送服務。基于此,為乘客帶來良好出行體驗的同時,漳州長運通過重組資源,客流增量顯著,企業效益直線上升。
漳州長運與合作方因地制宜地,制定了適合企業發展的特殊路線,將目標放在漳州至周邊市縣的城際出行市場開展定制客運服務,真正解決老百姓的出行痛點,力爭做到“百姓需要什么服務,企業提供什么服務”。
制定符合當地消費水平的價格策略,保證價格合理并優惠。
以漳州——廈門線路為例
以站到站為主的傳統客運出行總耗時約需105分鐘,總車費約41元(出發地至漳州客運站打車費11元 巴士21元 廈門客運站至目的地車費按起步價9元計),該模式費用高、周轉時間長、換乘方式復雜;且受高鐵和社會車輛沖擊,線路業績直線下滑。
然而,漳州長運將車輛大改小,實施專線拼車/包車模式后,實現了門到門服務,線路時常僅需75分鐘,拼車價格為35元/每人,為乘客節約了出行時間及費用的同時,更是提升了乘車舒適度,促使客流量大幅提升。
彼此包容,齊心協力共建新業態
面對內憂外患的困境,客運企業作為道路客運行業的中堅力量,應堅決遠離壟斷和獨行,即我們應具備強大的包容心,與線路經營各方抱團取暖。
首先是包容和接納線路上的其他經營主體,各主體間共謀策略,共同經營;其次可以吸納一部分合規社會車輛加入,對其進行規范管理,共同運營線路;還要包容互聯網工具對行業帶來的沖擊與改變,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道路客運行業,以提升企業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各主體間相互包容和接納,促進互聯網時代下新業態落地,才能實現共建共享,共生共贏。
互聯網下單約車模式雖能為廣大乘客提供便利、舒適的出行服務,但一部分諸如老年人、盲人等特殊乘客群體并不善于使用互聯網工具,于是我們不僅僅提供APP約車、微信小程序約車等渠道,還提供專業的電召服務(“幫邦行”為適應所有人群出行需求,面向不善于使用互聯網工具的人群而建立了全國呼叫中心95170)——通過專業的客服為特殊人群提供貼心服務。針對一些乘客普通話水平有限的情況,漳州長運在客服人員中會配備一定比例的本地會講方言員工,專門為不善于講普通話的乘客提供定制服務。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如高考期間,我們會推出高考愛心車服務,為考生及家長提供免費的、便捷的服務;在重陽節期間,我們會推出老年人免費乘車服務,為老年人群體獻上關愛與尊敬……這些舉措都促使了我們開展的新業態服務模式得到最廣泛群體的最大化認可。
在經過積極的探索與嘗試之后,現已擁有客運車輛400余輛,每日高峰期客運量多達8000~10000人。同時與“幫邦行”互聯網平臺合作于今年3月1日開通了漳州往返廈門機場的機場快線,以優惠的價格和專業的服務得到乘客廣泛好評,且引發了廣大用戶對其他地區開通跨城機場快線的強烈呼喚。
漳州長運集團現階段取得的初步成功,足以證明唯有轉型升級才能解決當下供給側結構不合理問題。但轉型升級并非一日之功,還要基于準確的市場定位,積極擁抱互聯網,制定適合企業發展的正確路線,以強大的包容心和優異的社會責任感,促使企業從落寞走向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