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開封縣曲興鎮大丁村的農民王勝利到縣城辦事,在村頭客運招呼站不一會兒就等到了車。小王說:"以前從村里搭車到縣城,票價高不說,有時一等就是幾個鐘頭。現在客車15分鐘就有一班,在家門口就能坐上車,便宜快捷,服務熱情,到縣城去方便多了,我們農民也享受到了城里人的待遇!"為切實搞活開封縣農村道路運輸市場,推進農村客運網絡化建設,開封縣早在2010年就實施了農村客運網絡化建設。目前,開封縣擁有客車260輛,日發1980個班次,日運輸量39920人,全縣365個行政村實現了客運線路全覆蓋,為79萬群眾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運輸服務,有力推動了城鎮化建設發展。
◇試點先行典型引路
2010年開始,開封縣運管所堅持先行試點、典型引路、逐步推廣。經過對全縣鄉鎮摸底調查,根據全縣的村鎮建設規模、分布情況,人口密度、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及公路建設等實際情況,決定在曲興鎮、朱仙鎮各開通1條線路試點,其中大丁―曲興―開封縣線,全程70公里,經過2個鎮,沿線人口2萬;西姜寨―朱仙鎮―開封縣,全程90公里,沿線人口3萬。這兩條線路的開通為周邊的村民提供了方便,試點經驗也得到了廣泛推廣,投入車輛及運行經營方式也已經基本形成。
為了確保"開得通,留得住,有效益",開封縣運管所在放寬市場準入的同時,把維持市場穩定發展作為重點。一是線路布局靈活而不隨意,經營線路原則是采取公司化管理、公交化經營、循環式發班,但也可以采取不固定的發班方式。不管是采取哪種運營模式,一經備案一律不得隨意變更,確保班線經營的相對穩定。二是經營管理"五統一",車輛在經營中除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技術標準,還必須實行統一標識、統一色標圖案(即農客標志、經營區域、限載人數、監督電話等)、統一調度、統一車型、統一票價,嚴禁隨意串線、壓價抬價擾亂經營秩序。
◇疏堵結合打擊"黑車"
客運市場難管,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一直以來,農村客運市場都被摩托車、柴三機、農用車等非法營運機動車所占領。過去的客運市場,曾一度出現過"正牌車"打不過"雜牌車"的現象。一些非法營運車輛,你查他藏、你逮他躲、哄抬票價、擅自降價、擠占客運市場。因此,各地發展農村客運的第一件事便是打擊農村非法客運。交通、交警、運管、稽征等部門組成工作組,深入農村調研。在廣泛征求大家意見后,確定適用車型、開行時間、線路等,推動了農村客運工作朝著規范化方向發展。
"堵""疏"雙管齊下,由交警、城管、交通等部門組成綜合執法隊,展開治理行動。在嚴肅查處未按要求提供正常運輸服務的經營業戶的同時,將維護市場秩序的重點放在各種"摩的""農用車""麻木"等非法從事農村客運車輛整治上,確保農村客運班線經營有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
建立舉報獎勵制度,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獎勵舉報人員。"梳理"全縣非法營運車輛,符合客運從業條件的可以依法營運,讓他們合法經營的同時,也享受各種優惠政策。
◇確保開得通、留得住
農村客運"開得通"難,"留得住"更難,歸根結底在于"效益"二字。為了破解這道難題,開封縣各地因地制宜,大膽創新。運管所創新農村客運經營模式,采取"農村班線型、干線串聯型、電話預約型"三種形式,整合經營戶,實行公司化運營,組建的祥龍城鄉公交有限公司、興隆城市公交公司等8家客運公司為全縣335個行政村投入客車202輛,實現了村村通客車。
公司化經營之后,開封縣運管所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堅持政策引導,實現政令統一;嚴格市場準入,開展創業培訓,倡導科學興運;加強宣傳和信息溝通,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督促各企業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處理矛盾,強化組織協調。運管所積極強化內部管理,采取"站內控制、出城查驗、路途跟蹤"的措施,實行"公司自治、輪車值崗、收益共分"的辦法,非法營運車輛輕而易舉就被擠出了市場,而正規運營車輛自身的不良行為也得到了有效遏制。市場規范了,乘客也感受到了乘車的方便、快捷、舒心。
開封縣運管所所長郭劍說:"在推行城鄉客運網絡化進程中,我所結合實際,提出了兩步走的實施計劃:首先實現城鎮公交化,在此基礎上,逐步推進城鎮客運網絡化,最終實現全縣城鄉客運網絡化目標。"
責任編輯: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