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新中國第一代出租汽車女司機、北京市勞模董富貴
2014-03-14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
T|
T
>
周總理囑咐我們“吃好、喝好,才能服務好”
1969年4月1日,中共九大在北京召開。董師傅和她的姐妹們受命為與會代表提供車輛服務。說起那時的“上會”——這個北汽人獨有的詞匯,董師傅很激動。她記憶猶新的是,那年在人民大會堂宴會廳里,周恩來總理特別走到董師傅的飯桌前,親切慰問工作人員,周總理對著董富貴叮囑道:“要吃好、喝好,才能服務好。”期間,董師傅經常要去掏糞勞模時傳祥家里接他開會,“寧肯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時傳祥精神,讓董富貴感受極深。時傳祥也經常對董富貴說,我們一定要好好服務百姓。
為乘客做好服務,是董富貴的堅定信念。她的車與眾不同,永遠都掛著一個硬皮兒的、用鞋帶兒穿起來的意見本。在董師傅看來,這是必備的。有了這個意見本兒,董師傅可以隨時看到客人的需求,了解客人的意見,隨時調整自己的服務方式。后來的“北汽出租車,乘客大于我”,大概就起源于此吧。“小人兒書”就是連環畫、口袋書,在董師傅的車上總是要備上幾本,還有報紙,真可謂老幼皆宜。她還在車上準備著一些仁丹、清涼油、雨傘等物,以備乘客不時之需。
>
董富貴的綽號一大堆
在董富貴和姐妹中,她是個修車高手,不單會開車,還會修車。她的車總是擦得锃明瓦亮,收拾得特別好使。正因為她人好,車也好,在她30年的“的姐”生涯中,近一半的時間是在出包車。她在八一電影制片廠開包車時,不光是當司機,還幫著劇組忙里忙外,于是人家親切地叫她“編外道具”;內蒙古電影制片廠包車時,她也是不分你我,有活兒搶著干,性格豪爽,大家高興地稱呼她“老蒙古大姐”;在友誼醫院調度站服務的8年多里,她熱心地幫助病患,醫院里還給了她一個“特別醫務助理”的綽號。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董師傅為此經常把年幼的孩子鎖在家中。在董師傅生第一個孩子時由于工作原因,只能托鄰居照看。第二個孩子就由大一點兒的孩子照看。她經常一把大鎖,把孩子們鎖在家里,然后自己去上班……特別是后來丈夫失業,她更是一個人撐起了一個家。她從不向公司提及她生活的困難,甚至幾次把加薪的機會讓給了別人。
董富貴所在的八班是個先進班,為了不讓先進班落后,不讓一名職工掉隊,董富貴經常協助他人完成工作任務。有一次她得知有一名職工還差200多元沒有完成任務,在月底錢完成工作任務已不可能了。董富貴馬上給該職工聯系一個去天津的活兒,一次就完成300多元任務,不僅完成月工作任務,還超額了不少,先進班的榮譽保住了。
>
“咱北汽不拒載呀!”
1988年8月,董富貴自己乘坐公交車將退休的手續送到調度站,為她的出租汽車司機生涯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的姐”李佳意猶未盡,很想再聽聽老前輩說點什么。董師傅拉著李佳的手說,她現在出門時,也會選擇乘坐出租車,對一些司機“挑肥揀瘦”的行為,感覺很不像話。“我們那個時候都是招呼著乘客上車,根本就沒有拒載的,更沒有挑活的。”現在車更好了,路更寬了,各種條件不知比當年強上多少倍,“姑娘要是還想聽我說什么,我就告訴你,在北汽開了一輩子出租,最讓我自豪的就是咱北汽不拒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