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北京地鐵司機中的鏗鏘玫瑰
2015-09-23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
T|
T
她是早上6:44的班。4點鬧鐘剛一響,她立即起床,20分鐘后,她帶著一張整潔而自信的面孔出了家門。6點25分,她準時到達西直門站,做好上崗前的一系列準備工作后,來到運轉室出勤抄寫當天的值乘信息,然后走向地鐵列車駕駛室。她就是這么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駕駛著地鐵列車,17個年頭,無怨無悔。她就是13號線回龍觀乘務中心、安全運營50萬公里的女乘務員——徐燕,是北京地鐵“金手柄”團隊中最年輕的女司機。
>
地鐵司機就是“一圈接著又一圈”
徐燕是回龍觀乘務中心一名普通的地鐵司機,從1998年上班至今已有17個年頭。截至去年,她已安全運營50萬公里。地鐵司機的工作是枯燥而乏味的,每天握著手柄重復著同樣的牽引制動、駕駛列車,“一圈接著又一圈”是對地鐵司機的形象比喻。
對于地鐵司機來說,運營工作是不分節假日的,倒班制與正常班休息周期是不同的,所以他們可能不清楚今天是星期幾,但他們會清楚的記得今天使用的是平日圖還是節日圖,今天的出勤時間、出勤地點。徐燕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她不能經常陪伴在家人身邊,在上班的17個年頭里,她印象中陪伴在父母身邊的除夕夜不過五六個而已,大多數都是在單位度過的。“有時候想起來真的感覺有些愧對父母。”無數個節日的夜晚,萬家歡聚,燈火通明,但她始終在崗位上堅守著自己的工作,從未因為節日而請假休息。父母心疼她,勸她該休息時候請個病假,跟家過個節。她總是跟父母解釋工作的特殊性,請父母理解,從未抱怨過這份工作,也從未后悔為乘客安全奉獻的一切。
為保證安全運營,從進入司機室值乘時起,乘務員就進入了一套標準化流程,對于信號、車門、線路等情況要做到“手指眼看嘴呼喚”,外行人可能對于地鐵司機的這種自言自語很費解。徐燕卻說:“對于地鐵司機來說,手指呼喚,類似于睡覺吃飯,是我們值乘工作離不開的事情,這樣看似簡單的呼喚和手指確認能提高我們的安全意識,時刻提醒我們要保證運營安全。”13號線一圈是32個站,停靠在每一站乘務員都要有4次手指動作,而且一圈內有10個分界點信號需要手指呼喚確認,再加上東直門庫線的一個出庫信號,這樣一圈值乘下來需手指確認139次。“我們白班一般值乘3圈,就是417次手指確認。要把每一次的呼喚和手指都當成使命般的執行,因為這些都是安全的保證。”徐燕在說這些話時,眼中透露出堅毅的目光。
>
果敢機智的女漢子
生活中她是個愛笑的女孩,也喜歡漂亮的衣服。因為工作的原因,身邊大多數都是一些男同事,而她本身也是急脾氣,做事干脆利落不喜歡拖泥帶水,所以給人女漢子的感覺。
如果說過硬的技術水平是保障正線運營的基礎,那當面臨突發事件時,乘務員果敢的判斷、及時的處置、清醒的頭腦,就是突發狀況下運營組織的有力保障。17年來,她遇到大大小小的突發狀況有百余次。一次在出庫前10分鐘,徐燕所值乘的段發列車客室照明忽然發生忽亮忽滅的情況,她的第一反應立刻關斷了側墻負載,要求副司機通知外勤斷電,而自己立即下車查明情況,發現倒數第三節車處有異味。當時她立即折回司機室拿出工具包和滅火器等處理故障所需要的相應備品趕往故障車處,判斷異味是從制動箱內發出的,戴好防護用品打開箱體發現是一個電容保險被擊穿,在確認沒有其他異常情況后,兩人及時換了預備列車正常出庫。事后副司機一副崇拜的表情看著她說:“師傅你原來是體校田徑隊的吧?你拿著那么沉的工具備品跑,我都追不上你!”當時那個徒弟可是個身高1米88的大小伙子,一步有她兩步大,徐燕故作驚詫問道:“怎么可能,你當時是不是偷懶不跑啊?”后來領導特意在大會上表揚了徐燕,“聽運轉室的師傅們說你一個小丫頭個頭不高,跑起來那叫一個快,拿著工具備品往前跑,后面一群小伙子愣是沒追上。”從此以后徐燕女漢子的形象在13號線便深入人心。
在參加工作前,每年徐燕的生日全家都要一起慶祝,上班后盡管是倒班制工作,可只要她不是夜班,家人總是等她一起吃飯。有一年她生日那天正好是白班,下了白班又趕上大客流,她果斷留下來義務服務,等到晚高峰結束才離開單位。由于徐燕的家離單位較遠,一個單程就要兩個多小時,當她晚上10點多進家門時,家里人為她準備的生日晚餐已經反復熱了5遍。看著已到花甲之年的父母忍著饑餓等自己回家,徐燕的心理很不是滋味。
>
35歲的年輕銅手柄乘務員
徐燕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老師,對地鐵很陌生。當時的北京地鐵對于徐燕來說就是四個字:小心玻璃!因為當時她家住在和平門,樓前面就是地鐵站,小時候凡是大扇的玻璃上面都會用白油漆寫上“小心玻璃”四個字,而當時地鐵外面的玻璃上正是這四個字,所以她對地鐵的印象就停留在那四個字上面,而去地鐵技校報名是她第一次坐地鐵。
徐燕對地鐵司機這份工作態度的轉變是在她帶第一個徒弟的時候開始的。當時她作為一名司機,車間安排她指導一名學員,這一任務讓她又找到了當老師的感覺。她一步步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教給徒弟,還將積攢的行車經驗口述給徒弟。當徒弟第一次提升為司機獨立值乘列車時,徐燕隔著司機室通道門的玻璃,觀看徒弟熟練的獨立操作,那種感覺比自己剛當司機時還要開心激動,不知不覺流下了眼淚,從那一刻起她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認知,也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帶徒心得。俗話說給徒弟一杯水,師傅就要有一桶水,所以徐燕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考取了高級工。
平時的值乘中她遵章守紀,出勤、巡視、試車等都按標準執行,絕不馬虎。對于一些規章制度的講解她都是拿案例說事,因為每一個制度的形成都是為了預防一些相應的行車事故,讓徒弟自覺養成良好的值乘習慣。她用自己的閱歷幫徒弟分析事情的得失,幫助他們作出正確的選擇。而徒弟們也親切的叫她“燕兒姐”。到現在為止,徐燕的徒弟們有的已經成為行車調度中的一員,有的走上了管理崗位,有的已經成為乘務員中優秀的骨干。有人對徐燕說,35歲的年齡,就已經安全運營了50萬公里,太不可思議了。徐燕笑了笑,說道:“50萬公里對你們來說可能只是一個數字,但對于我卻是一份責任與擔當。其實我的目標不是50萬公里、90萬公里,而是要把我自己這些年積累的行車經驗和操縱方法傳授給我的徒弟和身邊的同事,確保大家都安全行車每一天。”
人們總說地鐵司機特別神氣,可是沒人知道他們其實最怕前來問詢的乘客,因為作為司機要確保列車正點,所以在接車過程中總是來去匆匆,對于乘客的問題她們也只能簡單地作答或者說交由站臺值崗人員負責。地鐵司機的時間都是以秒計算的,早晚高峰晚點一秒就會造成站內大量乘客滯留,結果就是晚一秒變晚一分,甚至影響后續列車的正點。徐燕曾說過:“對于乘客,我所能給予的最好的服務就是認真監聽廣播,平穩駕駛列車,確保每名乘客可以安全到達目的地,而我也會在值乘中始終保持著微笑,希望乘客們在乘降中不經意地瞥見司機方向時可以看到一張笑臉,讓他們出行的路上多一份快樂。我沒有什么豪言壯語,也不會總結一些行為規范,我能給乘客最好的服務就是安全的行駛和我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