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23家民營公交3成虧損 撤線停運屢見不鮮
2015-04-16 來源:三秦都市報
打印 字號:
T|
T
另一家民營公交企業負責人說,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大中型城市進入急速擴張時代,市民出行不便,各地政府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但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國有公交企業條件有限,無法承擔購置大量公交車的巨額費用,在這種情況下,促生了民營公交企業,并負責經營一些公交線路。1993年,西安市第一條中巴線路701路誕生,票價政策執行三站0.5元四站1元的進位制。2007年,西安市宣布大公交刷卡五折,中巴線路在價格上不再具有優勢,開始走下坡路,后來統一將票價調整為1元。可是,22年前購置一輛車只有五六萬元,現在購置一輛車卻需要十五六萬元;司機的工資當年只有八九百元,現在卻漲到了四五千元,而票價依然是1元錢。
“目前,西安市共有23家民營公交企業,40多條民營公交線路,占到全市公交線路的近五分之一。前一陣子,各企業法人開會的時候,都在叫苦不迭。民營公交企業不拿地方政府的任何補貼,卻在服務質量上一點也不敢馬虎。”一位民營公交企業的副總經理說。
出路 民營公交企業的“春天”在哪里
“地鐵一、二號線相繼開通后,與部分公交線路重合,公共自行車的快速發展,更是給公交車的運營帶來挑戰,尤其對沒有任何補貼的民營公交企業來說,客源競爭更加激烈。地鐵打卡票價由7折漲到9折;今年4月1日起,出租車漲價,這兩項變化雖然使乘坐公交車的市民數量有所增加,可這對一個公交企業來說,僅僅只是杯水車薪,并非‘救命的稻草’,更談不上民營公交企業的‘春天’來了。”一位民營公交企業的副總經理說。
民營公交企業的“春天”在哪里?出路在哪里?610路公交車隊薛隊長說,他們車隊1998年成立時,運營線路從大唐芙蓉園到火車站,全程10公里,那時候還在盈利,后來票價發生調整以后,為了少虧損,連續申請了幾年,才增加到現在的26公里,但隨著道路交通狀況整體發生變化,線路越長、堵點越多,司乘人員的工作強度越大,運營成本越高,司機越招不來。這幾乎是所有民營公交企業遇到的共同難題。
而另一家民營公交企業的負責人說,他們4年前曾向管理部門提出過申請,希望能將線路分段運行,在票價政策不變的情況下,線路短了,堵點就少了,公交車空跑的時間就少了,運轉周期就短了,但由于調整某一條線路就會觸及其他線路的利益,引發新的矛盾出現,因而無法改變現狀。民營公交企業面臨的難題和出路,不僅僅是西安市的個案,近幾年隨著公交回歸公益化,不少大城市的民營公交不得不以各種方式退出市場。
“2007年初,哈爾濱電車公司開始了對民營公交線路的收回。2010年8月,成都首批3條民營公交線路全部劃歸成都公交集團托管。同年,長春公交集團開始通過回購等方式收回6條民營線路經營權。幾年前,西安606路公交車被西安市公交總公司接收,但后續遺留問題比較麻煩。目前,多家民營公交企業試圖將線路及車輛交給國有公交企業,但涉及的資產不是一個小數目,客觀上存在一定困難。政府接收可能是民營公交企業的最好歸宿,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問題,不外乎會引發一場‘公交革命’,各個方面都必須慎重才是。”610車隊一位負責人說。
西安市交通運輸局一位負責人說,西安市現有的23家民營公交企業40多條線路,在市場運作下30%在虧損,30%基本盈利,剩下的基本持平,發展狀態確實到了亟待解決的時候了。政府此前曾經考慮通過收購的方式,對現有公交企業進行整合,組建兩至三家國有公交集團公司,以逐步實現國有主導、適度競爭的公交客運市場格局,可究竟怎么操作,目前還沒有相應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