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掛運輸的優勢和發展瓶頸
2014-02-21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
T|
T
我國道路運輸業發展迅速,但長期以來,發展過于粗放,缺乏集約化、網絡化的運輸組織,難以適應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整體要求,難以適應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總體要求。只有加快轉變道路貨運業發展方式,調整發展戰略,優化運力結構,才能實現暢通、高效、安全和綠色道路貨物運輸的發展目標。
>
甩掛運輸的五大優勢
甩掛運輸是指牽引車按照預定的運行計劃,在貨物裝卸作業點甩下所拖半掛車,換上其他半掛車繼續運行的運輸組織方式。甩掛運輸作為一種集約化的運輸組織方式,要保證在實際運營中能切實“甩”得起來、“甩”得穩定、“甩”得長久,道路運輸業必須具備“五化”水平:道路貨運業組織化、規模化、網絡化、信息化和標準化。因此,開展甩掛運輸要具備以下主要條件:
充足且穩定的貨源條件。只有在相對固定的裝卸點之間,貨運量穩定且大到足以平穩組織周期性的作業時才適合組織甩掛運輸,否則,甩掛運輸的執行計劃將會頻繁變動,牽引車與掛車之間的匹配復雜且耗時長,吞噬由甩掛帶來的效率。
貨物裝車、裝箱或者轉運的時間較長。貨物裝卸、轉運是運輸過程的重要環節,如果裝卸作業的機械化程度較低,往往會成為壓縮運輸時間的瓶頸。如果貨物裝卸、轉運環節的時間很短,由組織甩掛運輸帶來的時間節約效果不明顯。
標準化的設施設備和先進的信息系統。車輛裝備必須選擇符合標準規定且性能優良、安全可靠的牽引車和半掛車,要求在電氣連接、機械連接、結構與性能以及質量和尺寸等匹配互換性方面高度的標準化,且拖掛車輛總量比一般應超過1:2。
站場設施是支撐甩掛車輛調度、轉換和貨物中轉集散的基礎,要能滿足正常甩掛運輸經營作業的半掛車和牽引車的停放、便于牽引車摘掛及換掛作業的完成;要適合摘掛后半掛車貨物的及時裝卸和分揀業務的開展。
信息系統能支持甩掛運輸對運輸車輛調度、裝卸和理貨管理的時效性要求,要實現各環節順暢銜接,需要合理利用車輛、站場、貨源等各類信息資源,加強精細化的管理,促進運輸資源的集約、高效配置。
規模化的運輸企業。規模化的運輸企業能夠實現充足的貨源和合理的拖掛比,保證甩掛線路兩端或網絡內有充足、穩定的貨源和充裕的運輸能力,支撐企業開展甩掛運輸運營組織。
良好的運輸市場環境。市場經營環境好,規范、有序、誠信經營,運輸企業之間可開展聯營合作,實現運輸資源的共享;逐步形成掛車租賃經營市場,能夠實現社會性的掛車互換、共享。
根據運行線網的特點、裝卸點的貨源與裝卸能力等,甩掛運輸可以采用一線兩點、兩端甩掛,循環甩掛和多線一點、輪流拖帶等不同的組織形式。現實中,在上述三種甩掛運輸基本組織形式的基礎上,又衍生出了諸如滾裝甩掛運輸等多種組織形式。甩掛運輸基本組織形式的不斷衍生和發展,體現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實踐操作的靈活性。
與傳統單體貨車運輸或“定掛”汽車列車運輸相比,甩掛運輸具有以下五大顯著優勢:
提高運輸效率。據測算,六軸汽車列車單次運載能力相對于四軸單體貨車可提高運力約60%。采用甩掛運輸可通過有效的運輸組織與調度大大減少裝卸、等待時間20%以上;采用甩掛運輸可在相同時間內提高甩掛運輸單車周轉次數,完成的貨物周轉量較傳統運輸方式可提高30%~60%。
降低物流成本。通過開展甩掛運輸,降低平均單位運輸成本10%~20%,可有效提高貨物周轉率,降低貨物倉儲成本;提高實載率,降低空駛行程,減少牽引車的購置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