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和創新新形勢下的行業宣傳工作為改進提升運輸服務提供有力輿論保障
2015-04-15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
T|
T
>
科學認識和準確把握行業宣傳的新形勢新要求
隨著“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統籌推進和加快實施,運輸服務工作在加快轉型升級、深化改革發展、強化創新驅動方面仍面臨著十分艱巨的任務,特別是當前移動互聯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在“倒逼”運輸服務行業的深化改革和轉型升級,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行業新聞宣傳工作,更好推動“四個交通”建設和運輸服務工作大局。
一是改進提升綜合運輸服務,需要行業宣傳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當前人民群眾對運輸服務的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運輸服務需求導向與供給不適應的矛盾愈加突出,是新常態下我們面臨的重大挑戰,特別是隨著我國交通運輸大規?;A設施建設的即將完成,交通運輸發展重點將從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向提升運輸服務為主轉變,更加要求我們站位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加快研究解決各種運輸方式相互不銜接、集疏運系統不配套、政策管理不協調、綜合運輸服務滯后等突出問題,盡快轉變運輸服務處于“短板”這一局面,在發揮比較優勢中重新找準定位,在移動互聯網這一新常態下創新組織模式,在大部制框架下實現協同融合,讓各種運輸方式各定其位、各盡其能、統籌發展。新形勢下,希望雜志和行業宣傳因勢利導,順勢而為,讓全行業和社會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為加快“四個交通”建設、推進綜合運輸服務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二是回應群眾關切期盼,需要行業宣傳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運輸服務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工作,是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離老百姓最近的民生行業,是廣大老百姓直接面對的窗口。目前,全行業從業人員至少有3500萬人,有超過1億人依賴這個行業生活。長期以來,行業積累了很多的矛盾和問題,這些問題看起來都是些具體的“小事”,但事關民生,事關安全,群眾關心,社會關注。最近幾年新聞媒體對于交通運輸行業的關注和報道中,運輸服務領域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因為無論是公共交通價格調整、客貨運安全事故、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還是出租車改革、軌道交通安全運營、運政執法不規范問題,都與人民群眾的出行和生活密切相關,社會關注度高。前段時間,部公布了今年交通運輸10 件實事,涉及多個行業門類,運輸服務工作占了4件。其中輿論關注度最高的是一卡通互聯互通工作,輿論關注指數達到67%,成為當時的輿論熱點。在這樣的新形勢下,需要我們更加重視運輸服務宣傳作,把握主動,因勢利導,更好回應群眾關切,更好服務民生。
三是正確引導輿論預期,需要行業宣傳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對行業發展理念、產業形態、增長方式可以說產生了革命性、顛覆式影響。去年底,受“專車”、“份子錢”、油價調整等因素影響,全國先后有十幾個城市發生出租汽車集聚停運事件,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作出重要批示。發生這些事件,既與行業管理部門認識不足、研判不夠、政策儲備缺失有關,也與部分新聞媒體在其中非理性地“推波助瀾”有關,致使發生在局部地區的事件迅速向全國傳導,給行業管理造成了被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行業媒體還有“跟不上”的感覺,有時跟得很吃力。合理引導和科學疏解社會預期,是行業治理的新課題。運輸服務作為涉及面最廣、影響度最高的行業,需要充分發揮行業宣傳的主陣地作用,掌握輿論主動權,打好主動仗,合理引導社會預期,告訴人民群眾政府該做的、百姓該做的、行業做不了的,給社會一個合理的行業發展預期;對行業發展的熱點難點,敢替行業發聲,善替行業發聲,從“回避熱點”向“回應關切”轉變,從“遮掩問題”向“主動發聲”轉變,為行業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四是提升行業治理能力,需要行業宣傳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兩大目標,一個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另一個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而提出要改革社會治理方式,實現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我們許多工作還要緊緊依靠社會組織去做,凡是社會能夠自己解決、自律機制能夠自我調節的,社會組織能夠自律解決的事情,一律交給社會組織去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下,如何發揮社會組織的更大作用,也需要雜志組織開展一些有質量的研討、有深度的解讀,讓社會組織知曉政策、熟悉政策、運用政策,更好地做好職能轉移和下放的各項承接工作,確保“接得住、管得好”。目前,中央正在開展“三嚴三實”主題教育活動,我們的行業宣傳工作也有一個“三嚴三實”的問題,只有把行業宣傳隊伍建設好,使大家有好的工作作風,好的工作狀態,突出的工作能力,來凝心聚力,攻堅克難,才能為行業宣傳工作奠定最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