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運輸服務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2016-05-16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
T|
T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推進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的具體行動,是建成世界交通運輸強國的戰略要求。我們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和部黨組的統一要求,加快推進運輸服務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
充分認識行業治理體系治理
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意義
推進行業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的重要內容。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大力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先后出臺了“先照后證”、“證照分離”、“三證合一”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極大釋放了改革紅利。這些改革舉措,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方便了市場主體進入,解放和發展了運輸生產力,激發了運輸市場活力。這些改革對運輸服務行業的監管理念、監管手段、監管方式、監管方法帶來了很大挑戰,過去的管理模式亟待調整和完善。我們要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根據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交通運輸改革的意見》,創新治理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從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入手,設計深化改革的措施、重點和路徑,更加精準、更加精細地清除阻礙行業創新發展的“堵點”、運輸監管服務的“盲點”和影響干事創業的“難點”,加快推進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深化運輸行業改革提供強有力保障。
推進行業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運輸服務轉型升級的客觀要求。新常態是“十三五”期經濟發展的大邏輯,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階段演化的趨勢更加明顯。“十三五”期運輸服務需求加速升級,更加多元、更加精準、更加智慧的客運需求和高頻次、高附加值、高時效性的貨運需求日益增長,高品質、個性化需求更加旺盛;運輸產業結構加速調整,各種運輸方式從競爭、獨立走向競合、協同的發展趨勢更加明顯,社會公眾對“零距離換乘”和“無縫化銜接”的要求更加突出;運輸市場資源加速整合,運輸服務跨行業融合呈現蓬勃發展態勢,跨區域、融合式發展更加強勁。同時,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變革,對運輸服務和行業治理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我們必須對行業監管理念、監管思路、監管手段、監管方式進行深刻變革,必須以更高的智慧、更包容的心態、更精細化的管理,提升行業治理能力。
推進行業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提升運輸服務管理效能的必由之路。運輸服務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是一個動態發展、不斷完善的過程。當前形成的運輸服務治理體系,是基于過去的思想認識、發展基礎、工作習慣形成的,積累了經驗、取得了成果,為運輸服務行業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我們的運管人員也適應這種監管模式。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新技術的出現、政府問責制度的推進、社會監督的強化,面對新常態、新業態、新需求、新期待,我們過去形成的以行政許可、行政收費、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為主的監管手段,已經不完全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影響著管理效能效果。當前運輸服務行業,不是要不要監管的問題,而是如何利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來加強運輸服務監管的問題。只有建立完善的治理體系,形成高效的治理能力,才能解決制約行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才能為行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
準確把握行業治理體系治理
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深刻內涵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的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管理”和“治理”的思想在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管理”與“治理”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內涵和外延卻有很大區別。“治理”更注重于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充分激發社會組織活力、運用治理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從傳統“管理”到現代“治理”的跨越,是國家治國理政總模式的一種深刻轉變。行業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形成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制度安排,概括起來就是要實現“六化”:治理導向市場化,治理途徑法治化,治理實施創新化,治理手段技術化,治理行為規范化,治理主體多元化。
——治理導向市場化,核心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道路運輸行業是我國市場開放最早的行業,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還有待進一步理順,如何用好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場的“無形之手”,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今后需要圍繞激發市場活力、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進行系統總結,從法律法規、發展政策、標準規范入手,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既不能讓政府“有形之手”伸得過長,又不能讓市場“無形之手”失靈。要通過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創新管理方式,矯正以往過多依靠行政資源配置帶來的要素配置扭曲,建立起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行業治理體系。
——治理途徑法治化,核心是要堅持依法治運。要通過立法引領和推動運輸服務行業改革,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要堅持立改廢釋并舉,主動適應運輸服務行業發展需要,強化立法前瞻性,發揮好法律對新興業態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切實增強法規的及時性、針對性和有效性;要加大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要通過依法治運,使每一個運輸企業、每一名從業人員在心底里建立起一道堅不可摧的治理防線,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有令必行、有禁必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