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网/欧美在线资源/a级片一区二区/日韩欧美国产不卡 - 成人日韩在线视频

歡迎回來!登錄免費注冊

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運輸服務的美好向往

2016-05-16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T|T
  在交通運輸發展進入基礎建設和運輸服務并舉的新階段,人民群眾對運輸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些省份發揮當地優勢,找準實際存在問題,努力克服障礙和困難,加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推進運輸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改進運輸服務工作,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運輸服務的美好向往。
  >
  湖北:村村通  通民心
  近年來,湖北省針對少數農村,路網不健全、通行條件差、客運覆蓋率不高、服務質量不高等較為突出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將“村村通客車”定為2015年的“一號工程”,在全省打響了攻堅戰。截至2015年12月底,全省新增通客車行政村4630個,新增客運車輛1673輛,實現了全省17個市州100個縣市區的25989個行政村村村通客車。
  堅持試點先行,打造典型示范。分山區、平原、丘陵選定了7個代表縣市開展農村客運發展試點示范,為全省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完善基礎設施,夯實客運基礎。大力開展三個“攻堅戰”,即提檔升級攻堅戰,安保工程攻堅戰,危橋改造攻堅戰,修通、提升、改造、達標通村公路,新建農村公路1.6萬公里,加寬改造通村公路4.7萬公里,解決了農村群眾出行難、出行慢、出行不安全的問題。
  滿足出行需求,實行多樣化運營。各地以政府扶持與市場主導相結合,以滿足不同地區、不同需求的農村出行為目標,因地制宜制定通村客運方案,實現村村通客車不拘一格,不搞一刀切,班車客運、公交化運營、區域經營、周末班線、早晚班車、趕集班車、電話預約、水陸接駁等方式靈活應用、互相補充。
  規范農村客運通行條件。各地按照要求,實行“四統一”,即統一選擇合理車型、統一落實四方會審(交通、公安、安監、鄉鎮政府)、統一制作營運標識、統一安裝動態監控,有效確保了農村客運規范安全運營。
  培育農村客運經營主體。實行“四鼓勵一退出”政策,即鼓勵和支持現有規模化、集約化、信譽好的道路客運企業、公交客運企業開拓農村客運市場;鼓勵和支持農村客運經營主體整合;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和民營企業投入農村客運經營;鼓勵現有農村客運經營主體實施規范的公司化改造。
  逐步建立農村客運長效機制。從2016年起,省級財政每年從交通專項中安排1億元資金用于農村客運發展,通過轉移支付對縣一級農村客運發展給予支持。縣級人民政府積極整合各方面資金,對偏遠山區、客流較小、效益較差的“冷線”,采取購車補貼、保險補貼、衛星定位系統運營補貼等措施,讓農村客運經營者愿意經營。
  >
  上海:保險聯動機制
  創新安全監管
  為有效提高道路運輸行業安全管理水平,上海市主動創新實踐,探索加強行業安全管理新模式。在2008年由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共同組建的承運人責任險“共保體”,全面承保本市長途客運班線車、旅游包車的承運人責任險。
  在實行“共保統賠”的基礎上,2013年又推動本市省際客運行業設立承運人責任險“共保體”,借助保險公司第三方力量,建立省際客運安全監測平臺,探索保險服務和運輸安全監管的有機結合。2014年1月1日,“上海市省際客運行業安全監控平臺”建成運營,通過車載衛星定位系統,對省際客運行業內2400多輛班線車和8700多輛旅游包車,實行24小時全程監控。平臺運作至今,促進了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落實,提升了行業監管效能和安全管理水平。
  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嚴格的實時監控,建立動態監管新機制。第三方監控平臺運行期間,初步形成了“1 1 3”的動態監控機制,即一個以車載定位系統為載體的行業全覆蓋實時監控網絡、一項重點違規預警提示制度、三張動態監控分析報,通過規范的制度化操作,確保平臺監管功能有效發揮。
  引入保險機構服務于行業安全監管,創建保險服務和運輸安全監管融合的新模式。就保險公司而言,既有積極參與交通運輸行業風險管理的內在動力,又有其特有的專業風險管理手段和資金優勢,通過平臺運作提供安全監管服務,將發現的風險暴露點傳遞給行業管理部門與投保企業,不斷消除隱患,從而使事故概率下降,減少企業和社會風險,實現互利共贏,良性發展。
  發動第三方社會專業力量參與行業運行管理,探索建立社會化安全監管新體系。行業管理部門借助承運人責任險“共保體”力量,實現行業車輛營運過程全過程實時動態監管,就是整合行業相關社會資源,激發社會各方內在動力,發揮社會各方專業能力的有效方式,破解了管理需求與資源不足的矛盾,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行業安全水平。
  >
  重慶:打造多式聯運物流樞紐
  重慶地處長江上游交通要沖,是西部地區唯一具備鐵公水空立體交通體系和江海聯運條件的特大中心城市。近幾年來,重慶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優勢和特點,加快推進鐵水、公水、公鐵、空鐵等多式聯運發展,取得顯著效果。
  多措并舉建設通江達海通道。依托長江干線,向東連通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至太平洋,有序推進沿江貨運鐵路等建設,積極開展江海聯運、“渝滬美”鐵海聯運、水陸甩掛運輸等工作,為重慶東向進出口貨物提供多樣化、無縫銜接的交通運輸方式。
第 1/3 頁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畢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