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是道路客運行業轉型升級的黃金時期,交通運輸部適時下發的《關于深化改革加快推進道路客運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交運發〔2016〕240號),對道路客運轉型升級作出了總體部署,指明了發展方向。為了使《指導意見》在江蘇落地、生根、發芽,近年來江蘇省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深入調研道路客運業,梳理了在新的發展階段下,江蘇省道路客運轉型升級的目標和路徑。
◇目標是什么?
做任何事,首要的是確定目標愿景,道路客運的轉型升級也不例外。在當前的綜合交通運輸背景下,面臨高鐵航空激烈競爭并在互聯網 技術快速發展的條件下,首先要對道路客運客觀冷靜、科學合理予以定位。名正才能言順,做好道路客運定位,才能更好地支持道路客運的轉型發展。對此,需要牢牢把握道路客運業“基礎性、銜接性、保障性”的定位,發揮道路客運比較優勢,轉向既滿足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又滿足公交化、公益化需求的“中間客運”,全力促進江蘇傳統道路客運業轉型升級。
從定性角度看,道路客運要一頭轉向高度市場化、個性化的定制客運、包車客運,實現比傳統班車客運市場化程度再進一步;一頭轉向城鄉客運、城際客運公交化,實現比傳統班車客運公益化程度再進一步。
從運距角度看,道路客運要壓縮長途客運,立足中短途,特別是200公里以內客運市場,高鐵和航空覆蓋不到的地方,充分發揮相較于高鐵、民航和公交出行的比較優勢。
從銜接角度看,道路客運要承擔起多種運輸方式的橋梁作用,在江蘇基本形成一張銜接樞紐、連接城鄉,高效、優質的道路客運服務網絡。在江蘇實現“門到門”定制服務網、短途公交化出行網和高鐵、民航無縫銜接客運網。下一步,江蘇省將按照“中間客運”的目標定位,把握江蘇傳統道路客運行業轉型升級的方向。
◇企業做什么?
道路客運企業是轉型升級的主體,要主動找準定位,揚長避短,解決困擾已久的“大而不強”問題,實現道路客運轉型升級由“量”到“質”的提升。
切實做好轉型。道路客運轉型的第一要務是轉變觀念,要從以往的以企業為導向向以旅客需求為導向的觀念轉變,由“客運”向“出行”轉型,從你來了我將你運走,轉向我有各種出行需求方案提供選擇,你來幫我實現。在提升服務的基礎上,下階段要引導企業重點做好戰略性“轉移”和選擇性“轉業”,將過剩的運力資源向高鐵覆蓋不到的盲點、運游、專業化客運以及城鄉客運等運輸業態轉移;由傳統客運企業向綜合運輸服務企業,傳統汽車客運站向集車站、商貿、旅游集散中心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設施轉變,甚至將部分資源轉向交通以外的其他行業,加強跨界合作,與其他業態深化融合,開拓交通內外市場,贏得更大發展空間。
加快合力升級。發揚江蘇道路客運團結協作的優良傳統,進一步加強合作,合力創新,江蘇道路客運通過“巴士管家”平臺,將線下的客運企業、車輛、線路、站場進行有效整合,形成線上平臺與線下實體的良性互動、高效融合。同時,鼓勵江蘇道路客運企業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道路客運服務、站場建設和運營服務,通過資本多元化加固合作紐帶,夯實合作基礎,形成整體合力,打造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具有較高競爭力的大型現代企業,走出省門,推動全國布局。
加強技術升級。現代科學技術是道路客運行業轉型升級披荊斬棘的利刃。江蘇道路客運企業在現有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加大企業技術創新投入,建立協同創新平臺,持續推進“互聯網 道路客運”,提供更加便捷的網上售票、定制出行和電子支付等服務,提升旅客出行體驗。把握實名制管理的要求,利用大數據分析手段精準掌握旅客出行規律;推進運政蘇通卡聯網報班系統和公交一卡通系統拓展建設,提升客運企業信息化服務管理水平和安全管控能力;加快新能源汽車在道路客運行業的推廣應用。
責任編輯: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