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戰略判斷。這一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也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
這一新時代,意味著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變化,意味著交通運輸發展面臨的社會需求發生了變化,也意味著交通運輸的發展方式、發展目標等發生了變化。這就要求交通運輸行業積極順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努力推進我國從交通大國邁向交通強國的歷史性跨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大貢獻。
◇我國交通運輸發展進入新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關系全局的戰略考量,對交通運輸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交通運輸發展也進入一個新時代。
從發展方位來看,這是一個由“交通大國”邁向“交通強國”的新時代。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幾代交通人的接續努力,我國交通運輸在基礎設施規模、運輸保障能力、科技創新水平等諸多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為建設交通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了有利條件。在我國整體邁進“強起來”的新時代,交通運輸也將走進建設交通強國的新時代。
從發展階段來看,這是一個由“適應發展”邁向“引領發展”的新時代。改革開放以來很長一段時間,交通運輸一直都在追趕經濟社會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也先后經歷了“瓶頸制約”到“總體緩解”,再到“基本適應”等發展階段。在新時代,將進入“適度超前”進而“引領發展”的新階段,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意味著交通運輸進入了由一個“適應發展”邁向“引領發展”的新時代。
從發展方式來看,這是一個由“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這是由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所決定的。隨著時代發展,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更加強烈,必然要求交通運輸由“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這也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客觀要求,是交通運輸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發展空間來看,這是一個由“國內發展”轉向“全球拓展”的新時代。這是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適應我國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設交通強國的必然要求。這也要求我們不僅要關注國內發展,還要放眼全球,加快謀劃和構建全球運輸供應鏈,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準確把握新時代建設交通強國的歷史方位
新時代要求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推進交通運輸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邁進。這一指導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這一指導思想,是新時代交通運輸發展的根本遵循,也是建設交通強國的科學理論指引。我們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更好引領我國交通運輸事業發展,支撐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不斷發展壯大。
新時代要求我們主動適應主要矛盾的發展變化,推動交通運輸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變化反映到交通運輸領域,主要是:經過多年建設發展,各種運輸方式發展在量的積累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但區域之間、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發展不均衡、不協調等問題依然突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仍有待完善;交通運輸發展現狀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高端化、個性化、差異化出行需求以及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運輸服務需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繼續深入做好降成本、補短板、強服務等各項工作,在優化結構、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在行業轉型升級上求突破,實現交通運輸由量到質、由“鋪攤子”到“上臺階”,由“粗放經營”到“精耕細作”的轉變,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需求。
新時代要求我們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安排,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中努力建設交通強國。黨的十九大在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部署的同時,明確了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目標。交通運輸要著眼發展“先行官”的角色定位,對標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國家戰略安排,奮力建設交通強國,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從當前到2020年,要不斷夯實交通運輸發展基礎,充分發揮支撐引領作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從2020年到2035年,要實現交通基礎設施擁有量、客貨運輸及周轉量、交通科技水平、交通治理水平更大幅度提升,實現我國躋身世界交通強國行列。從2035年到2050年,要實現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客貨運輸及周轉量、交通科技水平、行業治理水平等全球全面領先,全面邁入交通強國前列。
◇奮力開啟新時代建設交通強國的新征程
建設交通強國,必須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部分提出“交通強國”,這意味著建設交通強國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率先突破領域。交通強國建好了,創新型國家建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就有了先行引領和戰略支撐。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互聯網、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率先發力。不創新,必然再度落后。只有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才能彎道超車、迎頭趕上,在建設交通強國的新征程中實現由“跟跑”向“并跑”“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建設交通強國,必須把人民滿意作為根本標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在交通運輸領域也有充分體現。由過去“走得了”到現在“走得好”,人民群眾希望得到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出行服務。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也是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內容和根本標準。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凝心聚力建設人民滿意交通。
建設交通強國,必須把現代化作為根本路徑。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我們要建設的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沒有現代化,就談不上是強國。交通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交通強國,也必須把現代化作為根本路徑,大力推進基礎設施、運輸服務、科學技術、人才隊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等各方面的現代化。當前,要重點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要求,加快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交通強國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積厚成勢。
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新時代建設交通強國的使命無比光榮、責任無比艱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4000萬交通人正吹響奮進的號角,凝聚起建設交通強國的磅礴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力先行,力爭向新時代交出一份無愧于歷史與人民的出色答卷!
責任編輯: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