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交通運輸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緊緊抓住并全面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總要求,著力提高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確保安全穩定,推動科技創新,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為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加快推進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動交通強國建設謀好篇、布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2018年12月26日,在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以問題導向,提出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三大命題,強調在戰略機遇期樹立爬山過坎的決心和信心;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下功夫;努力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爬坡過坎、砥礪前行,推動交通強國建設行穩致遠
楊傳堂指出,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重大判斷和科學決策上來,堅持從全局看局部、從未來看當下,“跳出交通看交通”,科學把握交通運輸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綜觀內外部環境,難和險在增多,但時和勢總體有利。交通運輸仍處于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水平提高和轉型發展的黃金時期,這是重要戰略機遇期在新時代交通運輸的集中體現。楊傳堂強調,我們要堅定不移抓機遇、用機遇、創機遇,既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念,又要堅持辯證思維、化挑戰為機遇,變外部壓力為加快發展的動力,奮力攻堅克難、爬坡過坎。
首先,要過思想的坎。與新時代新要求相比,我們身體進入新時代、思想停在“過去時”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一是觀念難轉,嘴上說著眼全局,心里卻固守“楚河漢界”,或畫地為牢、互不共享,或只想搭順風車、不愿割肉、不想多為,造成資源浪費、發展低效。二是擔當不夠,改革攻堅、創新發展的勁頭不足,在應對重大挑戰、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時往往存在畏難情緒。三是思路不寬,過度依賴高速增長階段的傳統路徑,習慣于做加法、做增量,不適應做減法、優存量,更不善于加減乘除并舉,面對新矛盾新問題不善為、不愿為、不敢為。過思想的坎,必須立行立改,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從這一理論寶庫中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找動力,盡快跳出小格局、打破舊思維,真正做到解放思想永無止境。
其次,要過風險的坎。安全方面,涉及交通的事故多發頻發,風險隱患居高不下,非傳統安全威脅加劇,加之地震、臺風、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威脅行業可持續發展。穩定方面,新老業態矛盾、從業者利益關系調整、行業內部改革等都可能誘發不穩定因素,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負面預期往往會加速放大,有的甚至會引發心理恐慌。債務方面,傳統融資模式下債務規模已經較大,財政專項資金保障壓力持續增加,新融資模式尚不能滿足發展需求,防范債務風險壓力不斷加大。過風險的坎,就是加固發展的底板。我們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的高招,從最壞處著想,向最好處努力。“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底線思維”,總書記早就諄諄教導并身體力行,我們一定要真學、篤行。
最后,要過能力的坎。交通運輸不少領域已進入“無人區”,既無先例可循,也不可能簡單套用其他國家經驗,粗放式、經驗化治理已不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政治能力上,我們與中央要求和人民期待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創新能力上,我們的知識結構、專業素養還不能適應工作專業化、精細化的要求,在政策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服務創新等方面差距較大。執行能力上,我們在統籌謀劃、協同推進、督促落實等方面工作能力和水平仍不過硬,政策執行不到位、不精準、不精細、不精致。過能力的坎,必須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我們要把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作新戰場,抓緊彌補知識弱項、能力短板、經驗盲區,切實增強適應新時代、實現新目標、落實新部署的能力,真正把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楊傳堂強調,我們要堅定一定要過這幾個坎的決心,堅定一定能過這幾個坎的信心,主動擔責、奮發有為,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真正做到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協同發力,以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推動交通強國建設行穩致遠。
◇切實落實好八字方針,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在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更多采用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下功夫,明確指出這八字方針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管總的要求。
楊傳堂指出,鞏固,就是要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對交通運輸來說,主要是補短板、降成本。進一步加大交通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深入查找薄弱環節,協調好各種運輸方式,推動更高水平地成網,提高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效率。在逐項落實好已出臺的降成本措施基礎上,再謀劃提出一批更具含金量、更利長遠的新措施,實實在在降低高速公路、機場、港口、鐵路等收費,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特別在網絡、通道、樞紐、節點、結構等深層次上建設、優化、調整。
增強,就是要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對交通運輸來說,主要是優環境、強服務。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更實舉措推進交通運輸“放管服”改革。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交通運輸市場體系,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學習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保護引導新生事物做成、做優、做大、做強。發揮好企業和企業家主觀能動性,加大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解決民營企業實際困難,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交通運輸企業。
提升,就是要提升產業鏈水平。對交通運輸來說,主要是抓創新、增動能。落實創新驅動戰略,著力開展交通運輸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鼓勵和培育新業態規范發展,促進交通運輸與互聯網、大數據深度融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裝備制造、通信信息、商貿流通等產業聯動發展,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形成新的競爭優勢。促進物流業與制造業流程再造,提高供應鏈效率,降低全產業鏈成本,發展產業集群,保持產業體系,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暢通,就是要暢通經濟循環。對交通運輸來說,主要是提效率、促融合。抓住物流業變革的窗口期,大力推進管理創新、組織創新,持續推進運輸結構調整,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務水平,增強安全保障能力,有力推動生產、流通、分配、消費良性循環。轉變政府職能,將解決經濟、產業發展中的難點、痛點、堵點,作為推進工作的重點。促進交通運輸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各種運輸方式融合發展,促進交通運輸領域的軍民融合發展,深度融入全球運輸系統。
在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方面,楊傳堂指出,要推動改革再攻堅。落實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要求,繼續優化各級交通運輸部門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工作流程,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進一步打破壟斷,消除準入壁壘,加快推動鐵路、郵政等領域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要推動開放再出發。重點加快“一帶一路”交通運輸互聯互通,持續提升國際運輸便利化水平,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交通運輸開放格局。推進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雙向開放,推動交通運輸裝備、技術、服務等“走出去”“引進來”。要推動法治再完善。完善交通運輸法規體系,加快推動交通運輸重點法律法規制修訂,更好引領規范行業改革發展。深化交通運輸法治政府部門建設,穩步推進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進一步強化執法監督,用透明的法治環境穩定預期,提振市場主體信心。要推動安全再提升。深入推進行業安全生產體系建設,以科技興安為依托,健全制度規范,完善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壓實安全生產責任。
楊傳堂強調,要牢牢把握服務這一交通運輸的本質屬性,著力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運輸服務需求,不斷釋放消費潛力。促進交通與旅游、電商、快遞等產業融合發展,多渠道擴大運輸服務供給,提高服務品質,改善服務體驗。持續擴大基本運輸服務通達度和覆蓋面,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堅定不移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楊傳堂指出,形勢越復雜、挑戰越嚴峻,我們越要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激發奮斗精神、提振信心士氣,努力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聽黨中央號令,聽習近平總書記的號令,做到令行禁止,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在交通運輸行業不折不扣貫徹落實。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交通運輸的重要論述,把握核心要義、精神實質、實踐要求,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要全面落實加強黨的領導體制機制,提高各級黨組(黨委)把握全局的能力,管大事、議大事,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要發揮黨組(黨委)主要負責同志頭雁作用,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在重要問題、重大事件上及時拿出態度、亮明立場。
楊傳堂強調,要強化宗旨意識,把人民交通為人民的理念貫穿于工作全過程,有效解決部分地區基層交通執法“不作為、亂作為”、農村公路“暢返不暢”、貨車司機經營環境差等問題,辦實辦好更貼近民生實事,切實維護行業安全穩定,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創造性狠抓工作落實,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努力克服政策效力層層遞減現象,有效解決政策制定和執行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問題。
楊傳堂指出,交通運輸傳承和積淀了許多具有時代特點的交通精神,在實踐中產生了巨曉林、包起帆、許立榮、許振超、孫永才、吳榮男、袁庚等7名改革先鋒,涌現出王淑芳、曲建武、陳維、其美多吉、徐前凱、金鳳乘務組等一大批行業先進楷模,成為交通運輸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弘揚奮斗精神,始終踐行“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的時代理念。弘揚奉獻精神,用堅守和付出書寫非凡的人生華章。弘揚創新精神,把創新和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弘揚英雄精神,將非凡的英雄精神體現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
責任編輯: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