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實現數字監管 切實增進服務體驗
2019-06-26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
T|
T
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數字經濟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全局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突顯。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經濟思想和關于數字化建設的重要論述,加快實現數字監管,全力構建現代化運輸服務體系。
◇深刻認識實現運輸服務數字監管的時代意義
運輸服務數字監管是對傳統運輸管理、運輸服務的深刻變革,是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運輸服務要素的系統重構,是運輸服務由物理世界向網絡世界、信息空間的整體躍遷。我們必須不斷深化對運輸服務數字監管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最大限度凝聚行業共識,切實增強推進數字監管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構建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核心,以數字監管為特征的運輸服務新型監管機制。
一是加快實現數字監管,是引領運輸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交通運輸已由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向基礎設施和運輸服務并重的發展階段轉變,推進運輸服務高質量發展,實現運輸服務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運輸服務工作的主題。國內外發展實踐表明,依靠信息技術創新驅動,加快傳統運輸業態數字化升級改造,推動運輸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已經成為推進運輸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路徑和戰略選擇。必須加快推進以高速、移動、安全、泛在、智能為特征的運輸服務數字監管體系建設,加強跨方式、跨區域、跨部門信息互聯共享,形成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的數字網絡空間,使數字監管成為引領運輸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也就是說運輸服務要求高了,高質量發展必須走向數字監管。
二是加快實現數字監管,是適應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改革的必然要求。這次機構改革后,地方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承擔的部分職能分別劃歸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和綜合執法機構,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將普遍面臨“人少、事多、責任重、壓力大”的常態化局面。大家普遍反映,機構改革后,行業怎么管?工作怎么干?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切實考驗著我們的行業治理智慧和能力。我們要充分運用數字監管這一手段,把以前主要靠“人”來解決的問題最大限度通過“數”來解決,用數字監管解決“人”能不能干、在哪干、干什么的問題,解決“車”聯不上、看不到、管不著的問題,解決“戶”生產是否安全、經營是否誠信、行為是否合法的問題,充分釋放現代信息技術對運輸服務管理效能的支撐、引領和帶動作用,更好適應運輸服務管理機構改革要求。
三是加快實現數字監管,是深化運輸服務“放管服”改革的必然要求。近年來,道路運輸行業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先后取消下放6項行政審批事項,清理精簡7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但取消下放后,一些地方反映“接不住、管不了”,對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重視不夠、手段不多,成效也不明顯,大多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況。我們加強行業事中事后監管,要用好用活數字化技術,創新監管方式和手段,加強線上線下全流程、全方位、立體式閉環管理,真正做到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這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行業治理能力的重要舉措。
四是加快實現數字監管,是促進運輸服務信息化成果應用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運輸服務信息化建設雖取得明顯成效,但信息化系統應用效益特別是協同應用效益發揮得還遠遠不夠。互聯網發展實踐表明,數據只有流動起來才能產生更大價值,系統只有協同起來才能發揮更大效益。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信息化建設導向,堅持“強化應用、以用促建”原則,加快打造運輸服務數字監管體系,進一步促進各系統互聯互通、數據交互共享和應用協同聯動,充分釋放信息化建設應用價值,讓監管水平在數字中躍升,讓運輸服務在指尖上流淌。
五是加快實現數字監管,是改進人民群眾服務體驗的必然要求。當前,人民群眾對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的出行需求和小批量、多批次、高附加值的物流需求愈加旺盛,對運輸服務供給結構和服務質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認識到,好的體驗需要好的服務,好的服務離不開強有力的監管。實踐已經證明,好服務是干出來的,更是監管出來的。要充分運用數字監管這一有力手段,聚焦服務“難點”、打通服務“堵點”、消除服務“盲點”、改善服務“痛點”、激發服務“興奮點”,實現運輸服務供給與消費精準對接、高效匹配,切實改進人民群眾服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