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网/欧美在线资源/a级片一区二区/日韩欧美国产不卡 - 成人日韩在线视频

歡迎回來!登錄免費注冊

運游融合發展趨勢分析與探索

2019-07-12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T|T
  中國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全社會客運量累計完成179.38億人,鐵路、民航、公路、水運分別累計完成33.75億人、6.12億人、136.72億人、2.8億人,與上年同期相比,鐵路累計增長9.4%,民航累計增長10.9%,公路累計下降6.2%,水運累計下降1.1%。雖說我們在量上遙遙領先于其它運輸方式,但與鐵路、民航快速增長的客流相比,道路客運的斷崖式下跌顯得尤為觸目驚心,整個行業在不知不覺中被推向生死存亡的關鍵路口。
 
  ◇客運行業發展重點
 
  面對道路客運市場的全面細分與旅客運輸供給結構的深度變化,客運企業想要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中活下來、活得好、活得精彩,就必須真正地做好自我、勇敢地改變自我、大膽地突破自我,從以下四方面多點出擊、火力全開。
 
  聚力“最后一公里”。隨著道路客運市場的萎縮,道路客運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市場地位由“支撐性”向“輔助性”轉變。要積極順應趨勢、主動適應轉變,將道路運輸“微循環、廣覆蓋”的通達能力,“機動靈活、適應性強”的競爭能力,“穿針引線、牽線搭橋”的銜接能力,“站網順暢、運轉高效”的組織能力,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濃墨重彩地展現出來,精準定位、有效聚力“最后一公里”,積極發揮客運“零距離”換乘優勢,與其它運輸方式共同構建起“最先一公里 大交通 最后一公里”的全過程出行服務體系。
 
  聚焦場景化客運。傳統班線的模式顯然已經不能滿足乘客現在和未來的需求,這就倒逼細分道路客運市場。道路客運發展趨勢必然是場景化,旅游等將成為道路客運的新主題。針對每一個細分場景,研究旅客的需求,發揮道路客運的優勢,提供滿足需求的道路客運場景化產品,例如,機場專線、旅游專線、校園專線、公商務用車等,構建層次清晰、結構合理的多元化運輸產品服務體系。
 
  聚智互聯網平臺。互聯網對傳統行業最大的影響不只是單純的技術沖擊或營銷沖擊,而是潛移默化地融入人們的生活圈,甚至朋友圈,極大地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在其作用和影響下,道路客運已經進入到服務模式創新最為活躍的時期,網約車、順風車等正是通過全新的互聯網運營模式,試圖顛覆我們傳統的服務模式,并在不斷蠶食我們的市場。作為道路客運市場主力軍,我們要發揮自身獨有的優勢,積極擁抱互聯網,加快應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的產品形態、服務模式、組織方式。
 
  聚能閑置資源鏈。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生存能力已經擺在企業競爭的第一位,市場競爭已經從資源、產能的較量轉變成企業綜合運營能力的比拼。據官方數據,全行業擁有各類車站35.2萬個,僅等級車站2萬多個;各類營運車輛84萬輛;從業人員322萬人,僅乘務員51.3萬人。這些都是行業的重資產、重資源,但近年來這些資源的產出效率逐年遞減。可以預見,道路客運行業的閑置資源會越來越多,產出會越來越小甚至趨于零。一旦產出小于支出,就意味著企業開始虧損,喪失了盈利能力。
 
  因此,我們要在“站轉商”“站融游”等方面做全、做深、做透,推動這些客運資源轉化為其它行業資源,借助對客運資源的重新配置與服務品質的改善提升,催生新市場、新經濟。例如,重慶交運成立專業的廣告公司整合旗下廣告位資源,實現每年千萬利潤;陜西平安通過發展站場商貿,僅紡織城客運站商貿收入達三千萬元。
 
  ◇旅游行業五大轉變
 
  40年前,鄧小平同志就曾指出:“旅游事業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先試先行的破冰產業,旅游業從此走上全面市場化的發展道路。
 
  如今,大眾旅游、萬眾出行將旅游產業帶入“井噴式”發展時代,根據文化和旅游部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旅游人數達到了55.39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0.8%,與此同時根據旅游業發展規劃預測,至2020年旅游消費的需求將呈現爆發式增長。面對“旅游”這篇大有可為的文章,我們必須著眼于宏觀、落腳于微觀,對當前旅游發展的形勢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精準的判斷,深刻認知旅游行業的五個轉變。
 
  從產業內容看,旅游行業從單一產業向產業融合轉變。旅游是一個綜合性的產業,旅游行業與其它行業之間的產業融合,例如文旅融合、農旅融合、交旅融合、商旅融合等,已經成為現代旅游業發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文旅融合作為旅游產業融合的起點,文化和旅游在融合過程中通過功能重組和價值創新,形成以文化豐富旅游內涵、提升旅游層次、增強旅游魅力,以旅游傳承交流文化、帶動文化產業、促進文化繁榮的良好格局。道路客運向運游融合發展,例如開通景區直通車、開班一日游、汽車列車游等,通過形式多樣、特色多樣的運游融合產品形成涵蓋交通、旅游等多種產業領域的新價值鏈,釋放更強能量,取得“1 1>2”的產業疊加效應。
 
  從出行方式看,旅游消費從跟團游向自由行轉變。信息技術的發展、基礎設施的完善,打破了異地信息壁壘,降低了自由行游客規劃行程難度;旅游消費的整體升級,促使游客需求變得更加移動化、個性化和多樣化,不再滿足于跟團游的走馬觀花,更加青睞于自由行的深度隨性。自由行對產品、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更加關注景區景點、休閑度假之間的交通連接和服務延伸,在市場需求的作用下,自由行產品日趨豐富,服務日趨優質。2017年,我國總體自由行人次比例已經超過九成,國內自由行人次比例已經達到97%。由此可見,旅游市場散客化、自由行趨勢明顯。
第 1/2 頁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畢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