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申請,政府試點,市場驅動
定制客運是道路客運在盈虧掙扎下的自我救贖,是在現有政策法規管制下的冒險突破,也是在移動互聯網融合與沖擊下的應變之舉。近年來,道路客運管理部門和企業積極開展了許多有益的市場探索與嘗試。
2016年8月,廣東省交通運輸廳批復同意廣州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市第二公共汽車公司以及廣州快搭商旅客運有限公司提出的“改革客運站發展模式”“定制包車、商務專線”“互聯網 定制客運”試點項目申請。廣州交通集團將下屬廣東省汽車站、天河客運站等11個客運站場專門開辟旅游集散中心,形成以站場的“旅游集散中心”為核心,輻射多個配客點的“站點集群”乘車網絡。各客運站投入約300輛豪華大巴、中巴、高端商務車,開展試點定制服務。定制客運車輛統一在站場(旅游集散中心)安檢始發,在配客點實現乘客就近乘車,一車直達旅游景點,終點站和途經站設置靈活,為出行旅客提供“點到點”“門到門”的服務。
2016年12月,江西九江市至南昌市昌北國際機場班線實行定制客運試點(《中國道路運輸》雜志2018年第2期)。該試點由江西九江長途汽車運輸有限公司自主申報。試點采取改造原客運班線的方式,企業自主確定車型、車輛數量、日發班次、行駛路線等,分別報市級、省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備案后執行,車輛使用“九江市至昌北機場定制客運”線路牌。公司為7座商務車辦理了道路運輸證。開發定制客運網約平臺,乘客購票、退票、改簽、評價等均可在手機APP上完成。定制客運票價為90元/人(原來大巴車票價64元/人)。雖然票價比大巴車高,但由于乘坐舒適性顯著提高。自2017年1月試點至2017年10月25日,這條定制客運線路客運量與2016年同期相比增長14.12%,平均實載率由2016年的54.25%增長到的61.94%,其中7座商務車的實載率達到92.2%。試點以來,運輸收入同比增長31.46%。
2018年11月,甘肅省運管局同意批復甘肅省道路運輸企業聯合會牽頭提出的定制客運試點申請,這是甘肅省首個定制客運試點。該聯合會由省內13家道路客運公司聯合組建,共同推動全省“定制客運”工作。同期印發《甘肅省道路定制客運服務管理辦法(試行)》,對定制客運試點的市場準入、運營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作出相關要求。要求企業具備二類及以上客運班線經營資格,擁有5輛及以上7座至9座乘用車;客運車輛駕駛人應符合相關要求;由省運管局核準并配發市際定制客運道路運輸證和標志牌,實行備案管理;要求定制客運實行公司化公車公營模式,禁止掛靠經營或承租經營;市際定制客運服務運營線路至少有一端在車輛車籍所在地;定制客運企業依托互聯網平臺實施組織客源、車輛調度和運費結算,根據旅客出行需求,在服務區域內自主確定上下客點,但不得依托汽車客運站組織、載運乘客,干擾正常的班線客運站內組客運營秩序。
2018年年底,貴州省運管局出臺相關文件,分兩批批準貴陽、遵義、安順、黔南、凱里、銅仁、畢節、六盤水和興義等地12家專業運輸企業、4個網絡平臺為定制客運試點企業和網絡平臺,準許企業在市際間投入7至19座小客車,通過網絡平臺訂單化組織、定制化服務的要求,在城市市區設置上下客點(延伸服務點),滿足老百姓的個性化出行需求。
吉林省運管局積極倡導定制客運試點。在發展市際定制客運的基礎上,今年6月11日第一條省際定制客運專線,通化至沈陽省際定制客運專線實現首發。“通沈定制”選用7座商務車,實行統一車型、統一服務標準、統一票價、統一結算、統一管理的“五統一”管理模式,提供客運站內售票窗口、自助終端和APP三種購票方式,全天共發16個班次。
福建、山東、黑龍江、江蘇、江西等省行業管理部門和道路客運企業、平臺企業也紛紛抓住時機、創新實踐,積極開展定制客運。歸納起來,各地發展定制客運,普遍采用了“企業(聯合)自主申請,政府批復試點,市場化推動”的模式,即在當前《道路運輸條例》和《道路旅客運輸及客運站管理規定》等法規規章框架下,尋找政策邊界,用市場化的手段做出道路客運運營模式新突破。既有獨立的互聯網企業為傳統道路客運企業定制平臺,也有傳統道路運輸企業自行開發平臺,在車輛上普遍采用7-9商務車,價格更為靈活,乘坐更為舒適;為實現“一段式”出行服務,有的突破了“車進站,人歸點”的限制上門接客,有的按照規定設置站外停靠點,方便老百姓就近乘車,也有的依托原有客運站(旅游集散中心)提供“客運站—景點”的直通服務。正可謂運輸服務方式多種多樣、各顯其能。
◇使命:帶來客流增量,提升服務質量
依托互聯網平臺開展定制客運成為道路客運企業轉型發展的戰略選擇。互聯網平臺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道路客運企業的政策導向和企業需求,定制出一個可適應的定制客運平臺。這些互聯網平臺,有的是傳統道路客運企業自行投資研發的,如“巴士管家”“中交出行”,也有純互聯網企業平臺,如“幫邦行”,依托技術優勢與傳統道路客運企業合作,打造出湖北公路客運集團的“省客駕到·幫邦行”、福建漳州的“長運·幫邦行”等。無論采取自主研發還是相互合作,“ 互聯網平臺”成為道路客運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對于群眾出行而言,定制客運可能僅是一個個性化的選擇,但對處于盈虧邊緣的道路客運企業而言,定制客運則是可能讓企業打一場翻身仗的新藍海。山東濱州交運集團是濱州市核準的道路客運定制服務試點單位。作為典型的傳統道路客運企業,濱州交運化被動為主動,與互聯網平臺戰略合作,開展“私人訂制”客運業務,采取“客運大車改小車”“上門接送”等多種措施適應市場需求,上座率提高60%,客運量提升160%。濱州交運集團總經理胡義亭把“道路客運 互聯網”稱作道路客運企業破局蝶變的加速器。他認為,開展定制客運服務的企業必須擁有同類客運班線的經營資格及其運營的客運線路,使用車輛和駕駛人員必須符合要求,行業管理參照道路客運管理的相關規定。
福建省漳州市長運集團借助互聯網平臺的資源,積極尋找市場突破口,突破重圍,與互聯網平臺齊心協力共建行業“新業態”。集團總經理李祿然看好客運市場精準營銷,大力發展定制客運業務,在與互聯網平臺合作后,開通了市區到縣城專線、漳州到廈門空港快線等定制客運業務,企業經濟效益增長迅速,現已形成“1 1>2”的合作共贏局面。
作為互聯網平臺,與傳統道路客運企業深度合作的幫邦行將市場聚焦在公共交通還沒有完善的三至五線城市,并將服務延伸至鄉鎮,專注于50-150公里的城際出行。幫邦行聯合創始人、CEO傅順開把定制客運賦予“新客運”的概念,他認為,“新客運”形式上區別于“老客運”的定點、定線、定班、定價特征,一方面依托并升級道路客運企業扎實的線下服務能力,另一方面依托平臺構建安全、經濟、高效的線上線下服務交互和交付能力,以滿足海量用戶多樣化出行需求。目前,幫邦行平臺服務人次超過3.4億,已獲得廣州、哈爾濱、海口等近130座城市的網約車牌照。
面對多種運輸方式的激烈競爭,定制客運成為道路客運業刀刃向內的一次改革創新,它脫胎于傳統的班線客運,在市場中找到需求和供給的契合點,并以帶來客運增量、提升服務質量為使命,逐漸成為城際出行領域的必爭之地。可以說,無論是政策環境、技術迭代,還是道路客運企業的思維與認識,都在當年出租汽車改革和網約車發展中得到培育和洗禮,如今發展定制客運的市場環境更為有利,理念共識更多,實踐也更為豐富,相信定制客運必將在道路客運服務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成為道路客運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的典型代表,順暢銜接城際客運和城鄉客運的有生力量,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合理定位和分工的獨特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