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技術引發的城市公交系統變革
2019-09-25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
T|
T
第三階段,城市公交系統的變革以物聯網、移動互聯和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的發展為標志,當前正處于這一變革時期。具體而言,隨著上述關鍵技術的發展,在城市公交系統中出現了兩點顛覆性的變化。一是公交出行需求的提前準確掌握。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應用,每一個出行者的需求信息都可主動、快速、直接地反饋至公交運營企業,公交出行變得可以預約。相較于以往,城市公交系統變得更“寬”了。這意味著公交運營企業可以在提供運輸服務前,就準確地獲知出行者出行需求,公交服務將產生本質上的改變。二是公交服務切實針對個體提供針對性公交運輸服務。相較于以往,公交出行者需求可在多樣化的公交運輸服務中得到個性化的滿足,從服務形式而言,城市公交系統變得更“厚”了。這不僅意味著公交運輸服務的豐富,還意味著針對每一個出行個體的切實公交服務評價變得可能。圖3展示了這兩點重要的變化,可以清晰地看到,此次城市公交系統變革所帶來的是一個更廣闊的、切實針對出行個體的公交運輸世界。在這個全新的空間下,能夠得到真正公交服務意義上更優質的解,即提供更切實個體的公交出行服務,相較于過去兩次變革,第三次變革是一種城市公交系統本質性的、高層次的變革。因此,將會產生全新的公交理論體系、全新的公交管理平臺、全新的公交服務應用。
第四階段,城市公交系統的變革以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技術的發展為標志,目前已處于試運行階段。這一階段的城市公交系統變革不同于前三個階段的內部變革,而是發生在城市公交系統與系統外部環境的連接處。縱使系統內部已經取得了最優解,由于實際運行中不可避免的外界因素,如城市信號控制、偶發的交通事故、隨意的公交車加減速行為等,往往都會造成一定的誤差。而隨著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技術的發展,這些產生于城市公交系統與系統外部環境連接處的誤差將得到進一步降低,連接將更平順,同時管理者對于城市公交系統的掌握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當前階段下的應用試點
當前,我們正處于城市公交系統變革的第三階段,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技術發展催生下的“互聯網 ”浪潮,正不斷對各行各業產生巨大沖擊,如傳統出租車、傳統紙媒、傳統零售等,稍有不慎便會被顛覆、被取代。在這樣的環境下,城市公交系統如何應對,才能乘著技術革命的東風,進一步發展?建議如下。
回歸公交出行本質,重新建立城市公交系統模型,革新過去基于統計模型的技術手段。在物聯網、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而呈現的新公交出行世界下,公交服務的管理者和運營者等將能夠實時、連續并且較高質量的獲得個體級別的公交系統觀測數據。由個體數據出發,分析并切實掌握城市公交系統供給、需求及狀態,最終針對性對公交服務進行優化,包括公交線網設計、公交運營調度等。上述新型的精準模型,不僅僅是對過去統計模型的延伸:其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向下兼容統計模型;而且還打破了過去統計模型抽樣、描述有偏等的固有局限,實現對系統本質的刻畫與表達。這是城市公交系統模型的本質革新,是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而內生的,因此將推動相關研究理論的根本性變化。
開發并推廣個性化公交出行移動互聯應用,掌握公交出行者需求及偏好。通過搜集出行者發起的公交出行需求及其偏好,實現主動、提前的信息采集,同時在提前掌握了出行者公交出行需求后,為其提供更切實的公交服務方案。
打破固定化的公交運輸服務方式,推動人性化、柔性化的城市公交服務新模式。在規劃層面,公交基礎規劃、設計的核心思想將以實際出行者的需求及其偏好為基礎,而非簡單僵硬地照搬相關設計規范中的非直線系數、重復率等機械指標;在線網運營組織層面,公交線網運營組織方式將變得更為彈性和多元。根據不同的運輸服務類型及場景,公交運營組織可在干線式、定制式、響應式等多種模式中靈活切換,運營組織完全彈性,以出行者需求為導向,不作無意義的繞行;在車輛組織層面,公交車車隊組成將更為豐富,包含微巴、小巴、中巴及大巴。根據需求的大小,提供不同的車輛組合,不僅可以進一步精細化的控制公交企業運營成本,也可以降低公交運輸服務的準入門檻,使更多社會閑置車輛能夠參與其中,提高公交出行效率。
依此,我們可以展望,在這場城市公交系統的變革中,未來城市公交運輸系統將以出行者的出行需求為根本導向,逐步形成多種公交運輸方式共存的、相互補充的、彈性的和個性化的公交服務模式。目前隨著“出行即服務”這一理念的日漸深入,國內外許多城市,諸如北京、廣州、倫敦等都已經開通了個性化的定制公交服務,采用提前預約的方式,主要提供通勤類的公交出行服務。相信在這場城市公交系統變革后,城市公交出行服務將更以出行者出行的本質需求為導向,為其切實地提供針對化、個性化的服務。同時,作為一種未來重要的基礎出行方式,為建設智慧城市出行生態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與保障。
(作者:中山大學智能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