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服務能力 惠百姓民生 加快提升道路運輸服務水平
2013-11-26 來源:交通運輸部
打印 字號:
T|
T
近年來,在交通運輸部的指導下,我們緊密結合道路運輸行業特點,不斷完善服務標準,著力打造服務品牌,加快提升服務能力,不斷滿足了人民群眾出行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求、新期待。
一是把惠百姓民生,作為道路運輸發展之本。始終堅持把服務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推進城鄉客運發展,打造"以縣城為中心,村村相通、鄉鎮相連、城鄉一體、便捷安全"的農村客運網絡,全省鄉鎮和行政村通客車率達100%和98.65%,農村群眾出行難問題得到根本解決。開展農村客運公交改造試點,統一執行"一元"票價,大大降低農村居民出行成本。積極創新售票方式,依托全省1482個郵政網點代售客票,年均售票18萬張,有效解決偏遠地區群眾購票難問題。
二是把建服務標準,作為規范運輸服務之基。用標準引領服務,讓標準成為習慣,讓習慣符合標準。制定實施20多項地方標準,全面覆蓋班線客運、農村客運、出租汽車、城市公交、維修駕培等道路運輸服務各個領域。用標準規范服務,嚴格對照標準開展服務監管,實現客運班線100%服務質量招投標,做到駕駛員服務質量考核全覆蓋。不斷創新管理,優化班線客運許可流程,利用信息手段實現包車客運全過程監管,實現讓企業增收、群眾得利。
三是把樹服務品牌,作為提升運輸服務之策。加快培育優質服務品牌,注重發揮品牌典型引領作用。堅持以"微笑服務,溫馨交通"為宗旨,以"一笑、二禮、三心、四創"為核心,打造安徽道路運輸文明服務新面貌。大力弘揚十八大代表楊苗苗"線路有終點,服務無止境"的服務精神,塑造合肥運政服務中心"陽光百分百"的服務形象,打造瑞青班組"空間有限,服務無限"的客運站服務理念。目前,全省已形成63個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道路運輸服務品牌,在全行業掀起學習標桿、創優爭優的良好氛圍,推進道路運輸服務質量全面提升。
部出臺《關于改進提升交通運輸服務的若干指導意見》,這是交通運輸行業聚焦服務、關注民生的充分體現,是新時期交通運輸工作的重要任務,是堅持走群眾路線的重要舉措。抓服務,抓住了運輸發展的根本目的,扭住了運輸發展的"牛鼻子"。我局按照廳黨組的統一部署,認真組織了學習,制定了細化措施。我們將在既有工作基礎上,力爭在"五個方面"有明顯突破。
一是力爭在公交都市建設上有新突破。以合肥作為第二批"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為契機,全面推進公交優先發展戰略,通過政策規劃先行、基礎設施完善、公共交通提速等10大工程,提升城市交通承載能力。在"公交都市"的帶動下,發布城市公交發展能力排行榜,督促地方政府加大城市公交投入,實施站場、車輛、設備等 "交鑰匙工程",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舒適、安全的優質公共交通服務。
二是力爭在現代物流發展上有新突破。以現代物流發展需求為導向,轉變我省物流發展粗放格局,按照"貨物大通道、運輸大聯盟、甩掛大網絡、城市大配送"的要求,推動道路運輸與現代物流融合,提升物流服務品質。依托運輸通道,加快10個示范性物流園區節點建設,積極構建"1核7射1環"的甩掛運輸網絡。在"美意達"小件聯盟的基礎上,繼續推動甩掛、零擔、大件等專業化聯盟發展。開展城市配送試點工程,鼓勵發展共同配送、統一配送、夜間配送等配送模式。
三是力爭在運輸網絡建設上有新突破。從基礎設施網、運輸服務網和市場監測網等三個層面加快布局道路運輸網絡。實施"地級市至少1個一級客運站,縣至少1個二級客運站,重點鄉鎮至少1個農村客運站"的"三個一"工程。基本實現省內運輸時間,東西不超過3小時,南北不超過6小時,村村通班車的目標。在對全省63家重點貨運企業實施貨運價格監測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采集網絡,豐富指標體系。
四是力爭在安全監管措施上有新突破。堅持以人為本,將生命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制定道路運輸安全生產線路圖,建立全過程、全方位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明確企業的主體責任,強化責任落實和責任追究。抓住"人"這個核心,加強對駕駛員的教育和聘用管理。通過強化動態監管,開展安全隱患專項整治,提高安全監管水平。
五是力爭在運輸信息服務上有新突破。加強信息化應用,著眼構建全程可視化的道路運輸服務。完善客運售票網絡,站外售票比例達到30%以上。按照交通運輸部的部署要求和交通運輸行業統一的標準規范,加快公交"一卡通"的推廣應用,加強城市間的互聯互通。新建3-5個出租汽車信息服務中心,推廣手機智能召車軟件。推動道路運輸證、從業資格證電子證件應用,提高業務協作和數據共享能力。
我們將以此次會議為新的起點,進一步優化運輸組織,創新管理方式,提供優質服務,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道路運輸服務的需求,努力為建設人民滿意交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