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快出臺出租汽車改革兩個文件的建議
2015-10-30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
T|
T
中道運協發〔2015〕74號
交通運輸部:
10月10日,交通運輸部正式發布了《關于深化改革進一步推動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兩個文件"),并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近日,我會不斷收到出租汽車會員企業意見和建議,并希望我會能夠及時反映行業訴求。我會秉承"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工作宗旨,于10月27日組織召開了出租汽車行業座談會,共有來自全國9個省份13家大中型出租汽車企業負責人和一線駕駛員共21人參加座談討論。
參會代表深感當前行業面臨的困難憂患和來自各方的沖擊挑戰,懇求伸張出租汽車行業勞動者的利益訴求;同時,對個別言論漠視出租汽車行業多年的重大貢獻和辛勤付出,打著"互聯網 "和"共享經濟"旗號,逃避法律和政府部門監管,為網絡約租車平臺企業唱贊歌的行徑表示憤慨。為促進行業健康穩定發展,加快行業轉型升級步伐,現我會根據座談會上參會代表討論情況,結合"兩個文件",提出如下建議:
一、盡快出臺文件,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網絡約租車服務是傳統出租汽車行業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誕生的新業態,是互聯網 傳統行業的具體體現。然而,網絡約租車平臺企業大肆招募私家車從事經營性運輸,本身就屬于非法營運行為,同時采用巨額補貼、低價傾銷等方式,嚴重攪亂了出租汽車市場。一段時間以來,傳統出租汽車行業為了維護社會穩定,給政府預留相關改革政策出臺時間,對網絡約租車報以最大的容忍度。但政府不能縱容網絡約租車這種新業態"砸飯碗",讓傳統出租汽車行業無路可走。
"兩個文件"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部署,以深化改革為核心,為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穩定發展指明了方向,構建了框架,提供了保障,是出租汽車行業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同時"兩個文件"科學、公正、法治地解決新業態和舊業態的矛盾和問題,把網絡約租車納入法制軌道,加強網絡約租車的規范管理。盡管出租汽車企業深感行業改革的巨大壓力,但畢竟看到了規范市場、公平競爭的曙光,我們感到振奮和鼓舞,熱切期盼"兩個文件"盡快出臺,并加快促進地方各項配套改革措施盡快落地。
二、公正評價傳統出租汽車行業為社會做出的積極貢獻
出租汽車行業是各個城市的文明窗口,在城市交通中扮演重要角色,每天有1億人次依靠出租汽車解決出行問題。多年來,出租汽車行業涌現出大量的先進人物,有全國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有眾多的星級駕駛員和雷鋒車隊,拾金不昧、見義勇為、扶弱濟貧、救死扶傷等好人好事層出不窮,重要節日、重大活動、災害天氣、國家急難險重工作有他們辛苦的身影。這是全國130多萬輛出租汽車、260多萬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
傳統出租汽車的發展已有30多年歷史,網絡約租車的發展只是不到2年的時間。大家都說網絡約租車好,但這是用重金買來的好,不是真的服務好,這是不可持續的。現有網絡約租車高額補貼能夠持續多久?那些老年人選擇出租汽車出行權益誰來保護?應急突發事件、重大活動應對誰來保障?這一系列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傳統出租汽車行業為方便人民出行,為國家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做出的貢獻應當得到政府和社會公眾的認可。
三、堅守政策底線,維護行業市場公平正義
近2年來,在互聯網技術的助推下,網絡約租車新業態在各地得到快速發展,并受到乘用者普遍青睞。同時也出現了無證非法經營、人員把關不嚴、安全不能保障、引發行業沖突、違反市場經濟基本規律和規則等一系列問題。當前網絡約租車發展引用的論點論據大多尚處于概念或初始階段,較為籠統和模糊,尚未形成公認的理論,亦無可以推而廣之的成功模型與試點經驗。長期以來,傳統出租汽車行業一直受到政府部門嚴加管理,但是網絡約租車新業態誕生以來,政府為什么沒有對其嚴加管束,這顯然有失公平。
"共享經濟"是一個新名詞,網絡約租車平臺企業也一直標榜自己為"共享經濟",無視市場的準入和競爭規則。然而動員私家車參與經營性運輸,并不屬于"共享經濟"范疇。滿足個性化出行需求不能建立在兼職駕駛員業余攬活的基礎之上。縱容網絡約租車無限制地發展,讓出租汽車行業碎片化、兼職化,無疑給既有的數百萬出租汽車駕駛員的就業壓力雪上加霜。一旦現有的出租汽車服務體系崩潰,私家車的兼職服務由于資本的攪動發生變化,政府和社會想再重建出租汽車服務體系,必將付出巨額代價。建立維護市場秩序遠比摧毀市場秩序難得多。
建議政府部門能夠堅守"私家車不得營運"的底線,堅定維護出租汽車市場秩序,不要因為個別媒體和專家為網絡約租車背后的互聯網巨頭站臺、唱贊歌,就放棄基本的市場規則。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講契約、講規則、講規矩。同時,應該看到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市場、絕對的自由。沒有規則,便沒有安全,也就沒有發展。
四、警惕資本行為,杜絕擾亂行業市場正常秩序
一是警惕資本裹挾媒體輿論,頂住壓力。目前互聯網媒體上的一些言論,已經到了資本鼓動政府為其賺錢的地步。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這些互聯網巨頭和當前網絡約租車平臺企業有著密切聯系,它們占有網絡資源和輿論工具,通過很多渠道手段裹挾政府、媒體及專家,這是大教訓,必須警惕。
二是警惕網絡約租車平臺企業壯大后帶來壟斷,守住公平競爭的底線。政府在鼓勵創新中,要平衡兩種業態,清醒地看到當前網絡約租車可能帶來的更大壟斷。現在網絡約租車平臺企業動輒十幾億的補貼燒錢,將來平臺企業議價權力獨大,必將從乘客和駕駛員手中成倍賺回。傳統出租汽車被打掉后,必然形成巨型平臺企業壟斷市場的局面。
三是警惕網絡約租車平臺功能擴大化,守住安全監管的底線。網絡約租車平臺自身監控安全,這只能是笑話。近期發生的北京專車駕駛員撞人致傷案件、深圳專車駕駛員被殺案件,已經暴露出網絡約租車平臺推諉責任、沒有保障的嚴重漏洞。如果政府部門交出安全監管的職責,不僅政府有不作為的嫌疑,更給交通出行帶來重大安全隱患。自己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這是單方面的愿望,違背了安全管理的基本規律和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