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网/欧美在线资源/a级片一区二区/日韩欧美国产不卡 - 成人日韩在线视频

歡迎回來!登錄免費注冊
首頁 > 行業熱點 > 正文

湖南4583公里村道暢通微循環 家門口坐上一票制公交車

2019-06-10   來源:交通運輸部  打印 字號:T|T
  “過去,村里去縣城要先沿著土路走到干線公路上等中巴,票價不便宜,還要轉幾趟車。現在農村公路修到了門口,通往縣城的公交車幾分鐘就有一趟。”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雙江鎮村民羅越輝對城鄉公交帶來的便利深有感觸,農村居民現在就像城里人一樣“出門走好路,抬腳上公交”。
 
  近年來,長沙縣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平均每年建設500公里農村公路,2017年和2018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我們積極引入社會資本解決農村公路建設資金難題,大力推行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加速釋放交通基礎設施紅利。”長沙縣委書記沈裕謀介紹,截至5月底,長沙縣建成村道約4583公里,農村公路通組入戶率達100%,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融資加施工總承包籌措資金
 
  “長沙縣‘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扎實推進,一方面在于創新投融資方式,解決了資金難題;另一方面則是城鄉建設統籌推進。”沈裕謀說。
 
  2016年,長沙縣成立了縣“四好農村路”創建工作等領導小組,先后采取BT(建設——移交)、融資加施工總承包等模式籌措建設資金115億元。2018年,長沙縣將農村公路補助標準從之前的不低于20萬元每公里提高至30萬元每公里,進一步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在規劃建設環節,長沙縣堅持全縣“一盤棋”,既穩步推進“四梁八柱”建設,又著力暢通“毛細血管”與“大動脈”之間的節點,強化了“四好農村路”與主城區道路的聯結。沈裕謀介紹,截至5月底,長沙縣縣鄉之間全部通二級及以上公路,鄉道100%硬化,基本形成以干線公路為主脈,鄉村公路為支脈的交通網絡。
 
  長沙縣還推行路基、路面“兩次驗收”、資金“兩次撥付”制度,確保監管到位,提高路基、路面質量,實現農村公路一次交(竣)工驗收合格率達到100%;每年重點安排實施路容路貌整治工程以及提質改造工程,力爭使每一條路都能成為一項平安工程、精品工程。
 
  公司化集約經營公交線網
 
  “以前要乘小巴去長沙縣上班,每天路上要花一個多小時,現在好了,直接在家門口坐星通5路公交車,通勤時間縮短了一半,還可以刷二維碼乘車,省時又省事。”正在長沙縣路口鎮路口運輸服務中心換乘星通公交線的李先生表示,通勤時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自己一天的幸福感。
 
  星通5路是路口運輸服務中心接駁換乘線路之一,也是長沙縣努力打通城鄉連接“最后一公里”、做好惠民實事的一個縮影。目前,長沙縣已建設農村公交首末站20個,今年還將逐步新建5個。通過站與站之間的接駁換乘,長沙縣打通了村、鎮與縣城之間的公交網絡。
 
  “長沙縣公交線路原來分屬不同企業,城市公交和農村客運呈現二元分割局面,利益分散、主體多元,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沈裕謀說,2016年以來,長沙縣實行公司化集約經營的“公車公營”改造,實現縣域內所有公交線路2元一票制。
 
  有了“公車公營”改造這個突破口,長沙縣又采用PPP模式組建起了公交集團,先后投入公交車1955輛,開通縣域公交線路89條,形成了市縣對接公交、縣城城市公交、縣域城鄉公交、鄉鎮循環公交四級公交網絡,并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建制村100%通公交的目標。
 
  長沙縣道路運輸服務中心主任繆建明介紹,下一步將不斷加大對城鄉公交營運、城鄉公交試點線路、車輛購置以及公交IC卡優惠等方面的財政補貼力度,保障農村群眾享受到優質的公共出行服務。
 
  串聯產業融入文化
 
  楊開慧紀念館、繆伯英故居、飄峰水庫、露營基地……四通八達的“四好農村路”猶如紐帶,串起了長沙縣開慧鎮8000多畝茶葉基地以及數百家民宿、農家樂。
 
  “開慧以旅游立鎮,道路建設規劃時盡可能經過多個景區景點,將當地的人文景觀和紅色文化融入到建設之中。”開慧鎮黨委書記葉照君說,截至5月底,開慧鎮已累計投資3.14億元實施農村公路建設和提質改造,促進旅游產業發展,建成農村公路700公里,通村、通組道路硬化率達100%,入戶道路硬化率超80%。
 
  “2012年,開慧鎮錫福村慧潤國際露營基地剛剛運營,當時路況不好,一遇下雨天自駕車輛就容易陷進泥潭,平時基本沒有游客。”湖南慧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皮青介紹,2016年,錫福村投入200萬元對通村公路進行了提質改造。2017年以來,慧潤國際露營基地的自駕游游客數量劇增,每月營收由最早的幾萬元增至70萬元左右。
 
  錫福村還采用“公司 村集體 村民”的運作模式,對道路兩側的閑置房屋、田地統一包裝改造,形成“一宅一品一主人”的特色民宿。3年前,錫福村村民彭正祥第一個吃了“螃蟹”,將自家的閑置房屋改造成民宿,如今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已成了當地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擴容“毛細血管”,受益的不止錫福村。福臨鎮影珠山村、春華鎮百熙村、開慧鎮白沙村分別依靠農村公路建設打造了影珠山風景區、百熙村油菜花海和白沙小水果基地,實現了農村公路與農村產業的“串珠成線、連線成片”。
 

責任編輯:畢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