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 | 應享盡享”保公平“用好用足”謀發展
2020-04-30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
T|
T
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是一場社會災難,各行各業難免其害,服務社會出行的道路運輸更是如此。春運期間,特別是武漢封城和全國啟動一級應急響應以后,各地城鄉客貨運輸基本停止運行,車輛入庫,人員居家,分文未收,一片錢緊。
為了復活社會經濟,國務院及時發布各種優惠扶持政策,并且要求地方政府和國務院相關部門抓好細化實施,支持保障復工復產。交通運輸部不僅及時出臺減免收費公路通行費等政策,而且積極協調稅務、金融、保險等部門實施優惠扶持政策,促進道路運輸復工復產和提供社會急需的運輸服務。
林林總總的優惠政策落實到了什么程度,是否實現了“應享盡享”?為配合政府有關部門掌握行業動態、研究制定行業政策,中國道路運輸協會自3月11日起至3月17日止,組織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65家骨干道路運輸企業積極調查金融和保險兩項重點政策、國務院常務會議政策、交通運輸部梳理的扶持政策在道路運輸企業中的落實情況,前不久向社會公布了《關于財稅金融優惠政策在道路運輸企業中落實情況調查的報告》。
該報告反映,各項政策落實有快有慢,有喜有憂,距離“應享盡享”有較大差距。免收收費公路通行費、階段性減免出租車份子錢比較普遍實施以外,其他有關補助補貼、稅費減免、保險緩繳免繳等等需要再接再厲,想業戶所想,急業戶所急。
在疫情大規模突發的特殊時期,各級政府及主管部門十有八九會面臨財政緊張,金融保險部門及其他社會公益部門自身利益因此受損,不可不顧,考量承受亦屬正常。但是反過來,因融資和成本負擔導致成批企業資金鏈斷裂和倒閉,社會損失就不可估量。因此保穩定保發展就是頭等大事,甚至說惟此為大,“應享盡享”的意義也在于此。因此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再次呼吁,進一步強化各項政策可操作性,明確范圍和時限及責任,加強督導落實,做到“應享盡享”,保障公平。
對于廣大運輸企業,“用好用足”各種優惠政策是一件大事,更是涉及企業生存發展的難事。首先要求真正重視員工權益的保障保護,不能隨意扣減工資福利,更不能任意裁員,要與員工同患難。其次,要求積極爭取、主動匯報、團結協作、齊心協力。有準備有作為才會有結果。最后,要求既立足解決眼前困境,更要著眼長遠發展。大浪淘沙,優惠政策也保障不了每個企業的命運,在困境中崛起才是強者,也是優惠政策價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