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康路上決不讓一個地方因交通而掉隊。這是交通運輸部黨組對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莊重承諾,也是全國交通運輸系統一直以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孜孜以求的第一民生工程。有耕耘就有收獲。前不久交通運輸部對外發布交通運輸扶貧收獲滿滿:勝利完成“兩通”任務,到2019年底,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到2020年8月底,已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100%通客車。
自然條件惡劣,經濟基礎薄弱,這是多數貧困地區,特別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現實生活環境,但是為人民謀福祉,讓社會共享發展成果,共同富裕奔小康,是黨中央的戰略部署,是社會的特質要求。因此,人人脫貧致富不僅僅是功在當代、普惠民生,更是利在千秋、凝聚民心。衣食住行,出行為基;路通車通,流動為要。因此,交通運輸在決勝決戰脫貧攻堅中,被賦予先行官、保障者的重大使命和歷史責任。
地域廣闊,人口分散,耗資巨大,是交通運輸決戰脫貧攻的根本難關。多種運輸方式各展其長,宜路則路,宜水則水,宜空則航。以基礎設施建設和線路開通為重點,構建延伸基礎設施和運輸服務網絡,促進各種運輸服務惠及更多百姓。
哪怕地再偏,哪怕山再險,有人就有路,有路就有車。與其他運輸方式相比,道路運輸成為交通運輸扶貧的兜底保障者。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示交通運輸部和全系統要堅決徹底建好、管好、護好和運營好“四好農村路”,反復強調建設好是手段,運營好才是目的,要讓“四好農村路”為農民脫貧致富、為新時期新農村建設發揮好先行和保障作用。
為了貫徹落實習總書記指示,在行業主管部門的領導和各級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道路運輸行業積極落實“車頭向下”政策,以滿足農村運輸新需求和農民脫貧致富為立足點,創新運輸服務:以城帶鄉,延伸城市公交服務區域,促進城鄉客運一體化;以客帶貨,增設小件貨運服務,促進城鄉貨物貿易;整合資源,應用平臺,開展趕集日、小孩上學及其他應急服務;快遞下鄉進村,支撐電商服務,及時送達農民日常用品和生產物資,準點運走山貨農產品,暢通銷路;優化環境,降低門檻和成本,吸納就業。抬腳上車進城,電話叫車運貨,已經成為廣大農村,包括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標配,道路運輸服務為廣大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致富路上的運輸服務支撐著百姓奔向小康,功在當代;小康路上,更高質量的道路運輸服務創新發展,利在千秋。
責任編輯: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