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网/欧美在线资源/a级片一区二区/日韩欧美国产不卡 - 成人日韩在线视频

歡迎回來!登錄免費注冊

交通史話--我國古代道路的變遷

2014-01-10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T|T

 

  在這條長達7000多公里的絲綢之路的開辟史中,有兩位作出卓越貢獻的杰出人物,這就是張騫和班超。張騫是西漢武帝時人,他在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兩次出使西域。當時的西域,是指現在甘肅玉門關以西包括新疆、中亞直到歐洲的廣大地區。第一次出使,漢武帝交給張騫的任務,是命他聯絡西域的大月氏(在前蘇聯中亞地區和阿富汗一帶)國,共同抵御北方的匈奴,從而打通中原往來西域的通路。他和部下100多人剛出了玉門關,就被匈奴人捉住。匈奴人把他們扣留了10多年。最后只剩下一個匈奴族人堂邑父,還跟著他。他倆憑著機智,在一天夜里偷偷離開匈奴軍營,歷盡千辛萬苦,忍饑挨餓,好不容易才逃出匈奴控制的地界。他們在西域輾轉了一年多,回到漢朝,把所熟悉的西域各國情況向漢武帝報告。幾年以后,漢武帝第二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這一回張騫到烏孫(今新疆伊寧南),和烏孫王結成了很好的朋友。他還派同去的300使者分別到了大宛、康居(皆在前蘇聯中亞地區)、大月氏、大夏(在今阿富汗北部)、安息(今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身毒(今印度、巴基斯坦)和于闐(今新疆和田)。張騫和他的部下在西域各國受到了熱烈歡迎。當張騫回國時,烏孫王特送漢武帝良馬數十匹。張騫出使西域后,西域和漢朝的來往越來越頻繁,絲綢道上每年都有大批使者來往,多則數百人,少則百余人,民間商隊更是絡繹不絕。至此,世界幾大文明發源地聯結起來,古羅馬、古埃及、古阿拉伯、古印度等,都和古代中國有了密切交往。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后不久,漢朝中央政府就在今新疆地區設置了軍政機構,任命了西域都護,實行有效的政治治理和經濟開發。新疆從此成為我國的神圣疆土,成為與西方世界聯通的重要門戶。
  班超是東漢時人。他出使西域在公元73年。班超是一位非常果斷、十分勇敢的武將,東漢明帝時,他被任命為行軍司馬,只帶36人出使西域。這時,匈奴的勢力又強大起來。龜茲(今新疆庫車)國王倒向了匈奴,反對漢朝,并仗勢欺負鄰國疏勒(今新疆喀什),派人把疏勒國王殺死,而另立龜茲人兜題做疏勒王。班超在離疏勒城90里的地方住下來,然后派部下到疏勒,趁兜題不備,突然闖上前把他捆綁起來。這一行動把兜題的手下人都嚇呆了,驚惶逃走。班超來到疏勒以后,立即召集疏勒文武大臣說明來意,當眾宣布仍立疏勒王室舊人為王,受到了疏勒人的擁護。班超還按政策放回了龜茲國人兜題。這些正義行動,使他在西域的威望越來越高。后來漢朝政府要把他調回時,許多人都不肯放他走,甚至抱住馬腿跪著挽留他。
  陸上絲綢之路這條國際通道的開辟,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它經過中亞、西亞,可與東南歐及北非的交通線相銜接,構成了世界性的東西大商道。不僅在兩漢時期,而且在唐、宋、元、明時期,它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古代東西方文明聯系的主要紐帶。
  4. 唐代以后的道路
  唐朝是我國古代道路發展的極盛時期。當時,京城長安不僅有水路運河與東部地區相通,而且是國內與國際的陸路交通的樞紐,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唐朝長安城墻的規模是空前的。它周長36.7公里,南北長8651米,東西寬9721米,近似一個正方形。面積相當于今天西安城的10倍。城內有11條南北大街,14條東西大街,把全城劃分為100多個整齊的坊市。皇城中間的南北大街稱為承天門大街,寬441米,視野開闊。連接12座城門的有6條大街,其中朱雀大街,是盛唐時期長安城的一條貫穿南北的重要大街。它是中軸線,寬147米,把長安城劃為東西兩部分。街西管區叫長安縣,街東管區叫萬年縣。各條大街車水馬龍,熙熙攘攘,非常熱鬧。街道兩側多植樹,加上錯落其間的清池溪水、眾多的園林、盛開的牡丹,使整個城市非常整齊美觀。出了長安城,向東,向南,向西,向北,構成了四通八達的陸路交通網。不僅通向全國各地,而且中外交通往來也比較頻繁。此外,像洛陽、揚州、泉州和廣州等城市,隨著唐朝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也相繼成為國內外重要的交通中心。
  到了宋和遼金時期,我國的道路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特別是在城市道路建設與交通管理方面,與隋唐時代有著明顯的區別。這一時期的城市建設,實現了街和市的有機結合。城內大道兩旁,第一次成為百業匯聚之區。城里居民走出了周、秦、漢、唐那種以封閉分隔為特征的坊里高墻,投入空前活躍的城市生活;酒樓茶肆勾欄瓦舍日夜經營,藝人商販填街塞巷。北宋的都城汴京(今開封)經過改建,已成為人口超過百萬的大都會,城中店鋪達6400多家。汴京中心街道稱作御街,寬兩百步,路兩邊是御廊。北宋政府改變了周、秦、漢、唐時期居民不得向大街開門、不得在指定的市坊以外從事買賣活動的舊規矩,允許市民在御廊開店設鋪和沿街做買賣。為活躍經濟文化生活,還放寬了宵禁,城門關得很晚,開得很早。御街上每隔二三百步設一個軍巡鋪,鋪中的防隅巡警,白天維持交通秩序,疏導人流車流;夜間警衛官府商宅,防盜,防火,防止意外事故。這恐怕是歷史上最早的巡警了。唐代已有公共交通車,當時稱之為油壁車。到了南宋,京城臨安(今杭州)這種油壁車有了新的改進。車身做得很長,上有車廂,廂壁有窗,窗有掛簾,裝飾華美。車廂內鋪有綢緞褥墊,很是講究,可供六人乘坐觀光。這是最早的公交車,臨安在世界上也算是出現公交車最早的城市了。

責任編輯:畢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