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网/欧美在线资源/a级片一区二区/日韩欧美国产不卡 - 成人日韩在线视频

歡迎回來!登錄免費注冊

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劉麗巖

2015-11-27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T|T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吉林市公交集團第七分公司劉麗巖喜歡這句話,把它貼在了隨時可見的發動機蓋子上。看淡名利,因為心中有著明確的志向,寧靜下來,為了實現遠大的目標。普通平凡的人,因為堅持了自己的夢想,而使人生變得生動美麗。麗巖這個名字也許是父母希望她美麗堅強,但她卻用淡泊寧靜編寫了她更加多彩的Li字人生。
  >
  勵——服務工作中難免委屈與誤解,解決的辦法唯有激勵自己提升自己,只要用心做了,就沒有做不好的事。“勵”是催人奮進。
  1991年,通過招工考試,劉麗巖進入了公交公司,成為一名乘務員。當她背著那個比書包還小兩圈的票包,滿心歡喜地走進社會這所大學的時候,才真正感到工作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容易。
  劉麗巖說:“記得剛上班的第二天,車在十字路口等紅燈,一位三十多歲的婦女敲車門,問我是否能上車,我說這是路口,按規定不能開門,請您到站樁等車好嗎?誰知她的臉一下就變了,居然破口大罵:你不就是一個臭賣票的嗎,有什么了不起的。當時氣得我眼淚刷地就下來了。”就在心灰意冷時,公交楷模李素麗的出現讓她豁然開朗。她在心里鼓勵自己,也要做一名像李素麗一樣的乘務員。車隊把她安排在青年文明號車上執乘,她以李素麗為榜樣,和同車的乘務員一起研究車廂服務。買書、看書,反復推敲、琢磨,編寫了一套文明服務用語。一有時間劉麗巖就在車廂里練習,回到家,還讓家人模擬乘客,想象著可能發生的各種矛盾和處理方法。
  上世紀90年代,人們出行主要靠公交車,特別是上下班高峰時,車一進站真是擠得水泄不通。乘客抱怨很大,經常朝乘務員發幾句牢騷。劉麗巖總是不溫不火耐心地宣傳疏導。為了避免漏票,她擠到剛上車的乘客面前主動售票。她的座位她很少坐,總是讓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有一次,一位乘客上車沒多久就開始暈車,吐得滿車廂都是味兒不說,還吐到劉麗巖身上。劉麗巖沒有埋怨,急忙扶她到靠窗座位坐下,并拿來紙巾給她擦嘴。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正是劉麗巖待乘客如親人的真實寫照。就這樣,她在乘務員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
  >
  厲——劉麗巖生性平和,對待自己卻甚為嚴厲苛刻,絕不允許行車有絲毫的疏忽。“厲”是修行的過程。
  1999年,吉林公交車改為無人售票,領導準備讓劉麗巖去做業務員工作。她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十米車廂才是自己的人生舞臺。于是她義無反顧地考駕照,改行做了一名駕駛員。她說:“我熱愛駕駛員工作,我離不開我的十米車廂。”
  劉麗巖對自己的要求很嚴厲,甚至苛刻。剛轉崗來到42線時,車開得不穩,總是踩急剎車,乘客站不穩自然就多了埋怨:“你會不會開車啊!”劉麗巖暗下決心,別人能開好我也一定能開好。她明白,光有為乘客服務的熱情是不夠的,還要有過硬的駕駛技術和維護技術。于是,她一有空就向老司機請教,還親自鉆地溝調修油電路。經過一段時間的鉆研,她對自己的車了如指掌。車有什么毛病,她通過“聞、聽、看、摸”就基本上判斷得八九不離十了。通過多年的實踐,劉麗巖總結出一套工作方法,對待乘客要四多:多想一步、多看一眼、多說一句、多扶一把。開車時要三慢:進站慢、轉彎慢、過路口慢。要求自己要做到四個一樣:心情好壞一個樣、車上車下一個樣、檢查前后一個樣、利益大小一個樣。這套工作方法還在公司范圍內廣為推廣。
  >
  俐——帆過萬水,劉麗巖早已從容面對乘客間的糾紛,從容處理那些瑣碎矛盾,她學會了以更為智慧的方式,化干戈為玉帛。“俐”是服務中的智慧。
  公交車是一個流動的小社會,車上什么樣的乘客都有,處理好車廂中遇到的各種矛盾更能顯示一名駕駛員的服務水平。一次早高峰,有兩位老人因為上車時大娘走得慢了點,大爺推了大娘一把,便在車內爭吵,誰勸也不聽。劉麗巖不急不躁,微笑著拿起話筒說到:“大爺大媽您二老這一唱一和的,跟說相聲似的,瞧把小朋友都逗笑了。”一聽她這話,兩位老人也不好意思再吵了。她接著宣傳到:好的心情會讓您一天生活愉快,相互理解、彼此尊重是營造心情的最好方式,讓我們共同營造優美和諧的乘車環境。劉麗巖用真誠的話語感動了乘客,大家對她贊不絕口。
  一次,劉麗巖駕駛的車已經啟動了,一位乘客從后面離老遠地跑過來,劉麗巖從倒車鏡看見了,就多等了他一會。乘客上車后表示感謝,劉麗巖卻說:“不用謝我,應該謝謝車內的乘客,是他們和我一起多等了您20秒。”簡單的話語傳遞著最誠摯的情感,也拉進了乘客之間的距離。
  >
  麗——她以最美的笑容面對每一個人,以最溫暖的方式迎送過往乘客,以最平和的心態規避每場糾紛。“麗”是愛心的源泉。
  劉麗巖經常說:“愛心是一個駕駛員最起碼的行為準則,用力去做只能做好,用心去做才能優秀。”她把車廂營造得如家一般溫暖,讓愛充滿車廂的每一個角落,給乘客賓至如歸的感覺。
  夏天來了,炙熱的陽光射進車廂,曬得乘客睜不開眼睛,座椅被烤得燙人,她就去買布縫制窗簾;雨季來臨,細心地她又準備雨傘放在車上救急;天氣悶熱,她把精美的扇子掛在每一個座位后面,方便乘客納涼;天氣轉涼,她又用紅色大絨布把車廂扶手包上,還將棉墊一個個固定在座位上;裝飾花、方便袋、垃圾桶等便民設施,都是劉麗巖一手添置的。真心付出換來了乘客的認可,一位乘客在留言簿上寫道:“座墊像沙發,又像盛開的花朵,給人春天般的感受,使我們感到了家的溫暖、舒適。”
  和她跑同一條線路的朱姐說:“我們這條線路公里特別長,還經常堵車,有時候間隔時間長了,乘客就不分青紅皂白的罵,我心里憋氣,覺得這車簡直沒法開了。劉麗巖就勸我,大姐咱可別生氣,天天這么生氣早晚得氣出病來,身體可是自己的。咱們換位思考,互相理解一下就好了。聽了她的勸,我心里好受多了。劉麗巖還告訴我,她在遇到堵車的時候,會利用這點時間向乘客介紹一下沿線的風景名勝,來緩解乘客的煩躁心理。這招不錯。”
  >
  瀝——家人的支持與理解,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努力、堅持、不放棄,收獲的是那份成熟與堅忍。“瀝”是堅守后的成長。
  做為公交人劉麗巖是好樣的,可是做為妻子母親她卻是不稱職的。她對待乘客有千般的耐心,對待家庭卻有著無限的愧疚。劉麗巖的愛人工作三班倒,自己又經常加班加點,孩子小沒人照顧,從六歲開始就是自己起床、吃飯,上學、放學也都是自己走。這么多年來從沒因家里、孩子的原因耽誤一個車次。“有一次我愛人上夜班,我又收末班車,等回到家里已是晚上10點多了。看見孩子自己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旁邊放著一盒餅干,晚飯都沒著落。”劉麗巖的眼睛有些濕潤了。去年1月份,劉麗巖的父親過70大壽,家中親朋好友來了20多人,她本應該早點回家幫忙操辦一下,可是那天雪下得特別大,車發出去一個來回得兩個多小時,線路上車輛周轉不過來。她二話沒說,又加了一趟,等回到家時已經七點多了。全家人都等她,沒有一個人埋怨她。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讓她很欣慰。十年如一日,劉麗巖就是憑著對公交事業的熱愛,憑著對乘客的滿腔熱情,默默地奉獻著。
  如今的劉麗巖,已享榮譽無數。但她還是那個不變的劉麗巖,依舊駕駛著那輛老黃海、依舊排班出車、依舊行駛在42線上服務每位乘客、依舊用她最美麗的笑容迎接每一天。
 

責任編輯:畢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