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天然氣。LNG的價格本來就高于CNG,一些遠離CNG產地的城市,靠槽車長途運輸,則價格更高,且難保證供應。此外,從政策層面考慮,2007年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天然氣產業利用政策》中明確規定“禁止以大、中型氣田所產天然氣為原料建設LNG項目”。此外LNG的氣源供應也有較大的局限性,接受國外LNG的船運碼頭均在東部沿海地帶,如深圳、上海、寧波、青島、大連等地,內陸地區的氣源則主要在新疆和內蒙。其主要適用范圍應當是長途客車和重卡。有管道天然氣的城市,無論是公交車、出租車還是私家車,LNG是競爭不過CNG的。
甲醇汽油。由于甲醇對人體眼睛和神經的毒害作用仍然未澄清,因此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已不再研究該代用燃料。這也是甲醇汽油在我國很難大規模推廣的一個重要因素。
乙醇汽油。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2006年12月18日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生物燃料項目建設管理》的緊急通知,乙醇燃料項目便被擱淺。
生物柴油。2007年9月14日召開的國家發改委常務會議要求,嚴格控制菜油轉化生物柴油項目。
二甲醚。相當部分二甲醚是用天然氣作原料制造的,與天然氣相比自然無價格優勢可言。在技術上,二甲醚作汽車燃料尚處于試驗階段,遠未達成熟程度。
沼氣。沼氣的大規模工業生產尚不普遍,而且還存在如何經濟、方便脫去其中的CO2的問題。CO2一般占沼氣成分的30%至35%,而《車用壓縮天然氣》GB 18047-2000標準要求要不大于3% 。
>
CNG是現實的車用代用燃料
目前國內已有CNG加氣站2300多座,CNG汽車逾170萬輛,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CNG之所以成為最具發展前途的代用燃料,除了眾所周知CNG具有優良的理化及熱工特性和較低的價格,還跟以下因素密不可分。
氣源充足。我國天然氣資源遠較石油豐富。據國土資源部權威性資料《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11》披露,我國石油可采儲量為233億噸,探明率26%,勘探處于中期階段。而天然氣的可采資源為32萬億m3,探明率15%,勘探處于早期階段。評價認為石油產量進入平穩階段,而天然氣保有量、產量均進入增長階段。預計2020年,我國天然氣產量將與石油持平,分別為2000億m3和2億噸。到2030年,我國石油產量仍維持2億噸水平,而天然氣產量則可達2500億m3。按熱能比較,已遠超石油。
2011年,石油產量僅比2001年增加22.6%,而天然氣產量2011年比2001年增加238%。石油預測產量2015年跟2011年實際產量相比為基本持平,而2015天然氣預測產量跟2011年實際產量相比將增加46.3%。石油產量在2010年達到頂峰之后20年內基本上不再增加,而天然氣產量在2015年后仍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30年產量將比2015年增加66.6%。
責任編輯: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