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運輸司司長劉小明一行調研了吉林省從業資格管理、國際道路運輸和信息化建設等運輸服務工作,先后考察了延吉西綜合客運樞紐工程、圖們口岸、中俄琿春公路口岸、中朝琿春圈河口岸、中朝界河圖們江防川在建航道管理碼頭和琿春國際物流園區,出席了中國長春至俄羅斯海參崴國際道路貨運線路首發通關儀式,聽取了吉林省運輸服務工作匯報。
>
充分肯定改進提升
運輸服務工作
劉小明指出,吉林省交通運輸部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化改革創新、加快轉變職能、完善體制機制、強化市場管理、提升服務能力,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很多方面都走在全國的前列,很有特點。
重視程度高。吉林省委、省政府對交通運輸工作高度重視,多次研究部署運輸服務工作,較早出臺了《城市公共客運管理條例》,組織開展了公交便民工程和城市暢通工程,把城市公交發展等工作,作為民生的頭等大事來抓,堅持政府主導、行業指導,有效調動整合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成效非常明顯。
政策亮點多。報請省政府出臺了促進道路運輸健康穩定發展的通知,吉林省成為全國貫徹落實和出臺政策較快省份。同時在城市公交、甩掛運輸等方面的政策,針對性強、含金量高,不僅使國家政策落地開花結果,而且在資金、稅費、用地等方面都有很多創新和突破。2013年啟動實施了現代物流工程,在資金十分困難情況下,每年安排1000萬專項資金,用于甩掛運輸發展。楊傳堂部長作出專門批示,給予充分肯定。認真落實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安監總局2014年第5號令,安排專項資金,建設班線客運、旅游客運、包車客運衛星定位系統和平臺,聯合公安、安監部門強化動態監管,運輸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工作思路清。緊緊圍繞部黨組重大決策部署,立足吉林實際,“十二五”提出了“轉職能、強隊伍、促發展”的總體發展思路,明確了“培訓社會化、準入集中化、管理綜合化”的從業資格管理思路和“自上而下、整體推進、分步實施”的信息化建設模式,開展了市場監管、隊伍建設、公交便民、現代物流、運輸信息等主題活動,工作成效顯著。提前研究謀劃“十三五”運輸服務工作,提出了“突出一個主題、深化兩個動力、實施三個工程、建設五大運輸”的思路,體現了部黨組建設“四個交通”的要求,結合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和四中全會建設法治政府、法治國家、依法治國的思路,特別突出了在推進交通設施體系完善的同時,重點加強運輸服務的思路。
辦法措施實。推動省政府將城市公交、城市暢通等重點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級政府和各個省直部門,納入年度績效考核,實施專項督查,不僅僅作為交通運輸部門的工作,更作為民生工作讓各級政府和其他部門來共同關心、共同支持,同時把安全管理上升為政府行為,實施綜合治理,對旅客保障金實行省級統籌,建立了安全保障救助機制,并與公安部門建立了運政執法聯勤聯動、聯合執法的長效機制,形成了監管的合力,取得很好的效果。
國際運輸發展快。吉林省交通運輸部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和長吉圖開發開放戰略,構建了對俄、對朝國際運輸網絡,打通至俄羅斯扎魯比諾、至朝鮮羅津2個通道,強化直接對外運輸交流,同時建立中俄濱海邊疆區混合會談、中朝運輸季度例會機制,運輸管理機構進駐了全部11個公路口岸,實施聯合查驗,國際運輸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
改革創新力爭更多作為
劉小明強調,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是謀劃“十三五”的關鍵一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依法治國很重要的一年,吉林省交通運輸部門應進一步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在以下五個各方面爭取有更多作為:
要在改進提升綜合運輸服務中有更多作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交通運輸已經進入了各種運輸方式各定其位、各盡其能、融合交匯、統籌發展的新階段。改進和提升綜合運輸服務是當前全面深化交通運輸大部門體制改革的任務之一,也是遵循交通運輸發展客觀規律的必然之路,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和滿足人民群眾新期待的客觀要求。必須把改進提升綜合運輸服務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從發揮不同運輸方式比較優勢出發,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從以我為中心,以單一運輸方式為中心,向抱團取暖、合作共贏轉變,凝聚共識、科學設計、創新管理,形成工作合力,努力推動綜合運輸服務取得新突破。
未來我們國家在設施建設方面仍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提升,但在這一輪加強和提升中,必須打破過去單一方式的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一是加快建立綜合運輸服務的協調機制。在交通運輸體制重構時,充分考慮“大運輸”需求,理順綜合運輸管理體制。二是統籌城鄉客運均等化發展。農村客運要堅持運郵統籌、客貨并舉,甚至要與供銷體系有機結合,更多集成各個部門的資源,實現農村客運“開得了、留得住、有效益”。長途客運要考慮逐步優化,800公里以上的道路運輸,要讓其他運輸方式逐步取代。城市公交要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戰略,實施優先發展,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促進城市公交和城市發展的良性循環。三是加快推動傳統貨運向現代物流轉型。地方政府要對物流發展給予支持,部里也要重點加強貨運車輛標準化建設,爭取用3~5年徹底改變運輸車輛裝備落后的問題。同時利用互聯網技術、結算支付帶來的機遇,形成一批有影響的品牌企業,大力發展甩掛運輸、多式聯運等運輸方式,提升物流服務品質。
要在促進行業安全發展中有更多作為。“四個交通”中平安交通是基礎,也是前提,對安全工作,還是要嚴防死守。切實抓好部里各項文件的貫徹落實,研究建立責權對等、有利于安全監管的法制環境,通過完善制度、落實責任,在事故的問責上,建立健全履職免責或減責的工作機制。加強危險品運輸管理,推進危險品運輸安全管理標準化,進一步加大非法營運治理打擊力度。要切實抓好營運車輛衛星定位動態監控,有效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
要在運輸信息化建設上有更多作為。高度關注移動互聯網對運輸服務業態的影響,加強運輸信息化建設的頂層設計,堅持邊建邊用,重點抓好交通運輸部運政管理系統建設應用,高度關注移動互聯網對運輸服務業影響,在各種運輸方式關鍵節點上實現信息共享,充分發揮信息化對保障運輸安全、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服務水平的巨大作用。
要在從業人員管理上有更多作為。道路運輸從業人員是運輸生產的具體實施者,關系著廣大運輸參與者的人身和財產安全。要建立健全從業人員誠信體系,實現對從業人員從業過程、從業行為的記錄,建設從業人員“紅名單”和“黑名單”,使從業人員有進有退。同時要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和服務水平,提高他們的待遇和社會地位,讓他們有尊嚴、體面的工作。
要在國際道路運輸管理上有更多作為。提升國際道路運輸行業治理能力,借鑒新疆、遼寧等省區經驗,加快理順管理體制,推動省級運管機構對省內口岸國際運輸實施垂直管理,加快形成“邊防檢查 海關 檢驗檢疫 運管”的陸路口岸通關模式,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提高通關效率,促進便利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