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運輸方式協同融合打造綜合運輸服務升級版
2016-08-18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
T|
T
強化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推進企業完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嚴格落實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法定責任。強化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主體責任,健全企業安全生產責任追究機制,強化落實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度。
強化安全運行監管能力。加強危險品等特殊貨類、交通高峰期等特殊時段、冰凍雨雪等惡劣氣象條件下的運輸安全監督管理。依托道路運輸車輛聯網聯控系統建設,加強車輛動態監管。深化道路運輸“平安年”活動創建,加強重點領域安全監管。
強化安全生產基礎支撐。建立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立健全事故統計分析制度,研判安全生產形勢。強化涉及安全應急等重點崗位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和資格管理。
強化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完善運輸服務應急預案體系,加強各級交通運輸應急保障運力儲備,加強安全應急演練,提升運輸服務應急聯動能力。統籌節假日各種運輸方式旅客運輸組織,健全大面積航班、高鐵延誤以及鐵路重點物資運輸遲滯等預警機制,提高綜合運輸服務整體應急處置能力。
>
加快推動“互聯網 ”與運輸服務融合發展
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指尖消費”需求,《規劃》從多個方面推動“互聯網 ”與運輸服務融合發展。
推動實現智慧運輸服務“一點通”。支持提供基于移動終端的鐵路、民航、公交運行動態信息及城市路況查詢等服務。推進綜合運輸服務“移動政務”平臺建設,加強政務公共信息向全社會開放,提升政務微博、微信服務水平。
推動實現公眾出行支付“一卡通”。建立交通一卡通清分結算、服務價格、風險管控、績效評價等制度規則。鼓勵組建交通一卡通清分結算平臺,支持裝備改造升級,實現支付業務的跨區域清分結算。推動交通一卡通積極拓展小額支付、移動支付等服務功能。
推動實現公共信息服務“一網通”。統籌公眾出行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支持企業整合多種信息資源,以公眾出行服務網站、多媒體查詢、移動終端、可變信息板等多種形式,合理引導公眾出行。
>
加快推動運輸服務與相關產業聯動發展
圍繞培育壯大多業聯動產業集群,推動運輸服務與前后向、上下游關聯緊密產業的協同聯動,促進形成“運輸服務 ”跨界融合發展新格局。
推動運輸服務與制造業聯動發展。以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高技術船舶以及標準化運載單元和貨運車輛、多式聯運轉運設備等為重點,拉動成套裝備研發應用內需,推動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運輸裝備制造跨國公司和產業集群。
推動運輸服務與流通業聯動發展。充分發揮交通運輸作為流通業基礎支撐和服務主體的重要作用,加快構建便捷高效的綜合運輸服務體系和順達通暢城鄉物流網絡,支撐內貿流通創新發展。
推動運輸服務與旅游業聯動發展。適應旅游業改革發展新形勢,加強交通運輸與旅游行業間信息共享,完善主要旅游景區公共客運基礎設施,適度拓展交通基礎設施旅游服務功能,加強樞紐場站與旅游景區交通銜接,推動“快進慢游”的便捷運輸服務系統建設。
推動運輸服務與農業聯動發展。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要求和新農村建設需要,探索建立以便捷交通為引導的農村社區空間布局、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模式,推動形成“三農”發展新格局。
>
加快形成《規劃》落地實施的強大合力
為加快推動重點工作任務落地,《規劃》以專欄形式列出了“快件上車上船上飛機、綜合運輸服務示范城市、公交都市、多式聯運、公路甩掛運輸、城鄉交通一體化、貨運車型標準化、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一卡通互聯互通、汽車維修信息公開與電子健康檔案、互聯網 運輸服務、12328服務暢通”等12項專項行動和推進工程。
在《規劃》貫徹實施過程中,需要發揮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體作用,需要積極爭取地方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支持,需要廣泛依靠社會公眾和運輸企業參與,凝聚綜合運輸服務發展的強大合力。統籌規劃組織實施。加強部門銜接協調,明確任務分工,落實工作責任。強化市場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市場主體參與規劃實施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引導企業成為規劃實施的骨干力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優化政策環境,創新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加強資金使用監督管理考核。強化科技創新驅動。開展關鍵技術基礎研究、聯合攻關和示范應用,發展綜合運輸服務眾創空間。提升隊伍能力素質。以推進職業化為核心,著力提升運輸從業人員服務意識、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加快培育一支愛崗敬業、服務規范、形象文明、誠實守信的從業人員隊伍。營造良好治理環境。加強輿情監測與新聞宣傳,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及時回應公眾關切,深入推進交通運輸文化建設,為綜合運輸服務改革發展營造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