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行業轉型升級、推進運輸方式間協同發展的關鍵年份。各地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堅持提升服務廣度和深度,堅持科學發展夯實行業可持續發展基礎,堅持緊跟行業工作重點解決行業發展存在的“難點”和“痛點”,為“十三五”開了一個好頭,為當好“經濟發展先行官”做出貢獻。
◇做好做實“放管服”
2016年,江蘇取消2項省級行政權力,編制省市縣三級標準化權力清單和省級審核轉報事項清單、零審批清單,理順省市縣三級權力關系,實現所有權力事項清單化、標準化。編制完成150項權力事項辦事指南,全面推行行政審批網上辦理,并與全省政務服務“一張網”無縫銜接。
湖北省全面取消和下放省際、市際道路運輸省級行政審批權限,做好線路審批權的下放和承接指導工作,推進客運線路資源配置機制和道路客運價格市場化改革。停辦新增道路旅游客運運力計劃分配,擴大道路客運企業經營自主權。實現駕培許可職責歸位,全面開放駕培市場,全面取消教練員資格考試,推行“計時培訓、按學時收費、先培訓后付費”駕培服務模式,覆蓋率已達57.16%,提前完成了50%以上的年度目標。
江西取消了4項審批事項,下放了1項審批權限,實施了省內普貨車輛異地年審制度,對掛車不再實施綜合性能檢測。清理省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廢止12件,確認繼續有效33件,其中21件將作出修改。
山東各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相繼完成了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行政權力清單、政府部門責任清單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的編制工作,并通過全省政務服務平臺實現了動態管理,道路運輸行政審批事項由“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
新疆積極推行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雙公示”,編制權責清單流程圖,取消了3項行政審批事項,停止辦理中外籍營運車輛臨時出入境標識卡,取消了外籍車輛在新疆腹地載貨備案登記。
◇行業安全水平不斷提升
浙江圓滿完成G20安保工作,安全維穩能力實現全面提升。按照“全覆蓋、零容忍”標準,投入近千萬元資金,提升完善客運站行包安檢和站場封閉設施;率全國之先,強力落實客貨運實名制,切實履行源頭反恐防恐職責。全覆蓋提升監管能力,峰會期間首次啟用電子圍欄系統,將重點監管領域由“兩客一危”拓展到“兩客兩貨”;首次實施省市聯合值班,運用綜合監管平臺精準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快速加以處置,有效提升了行業監管能力。嚴執法整治市場環境,全員出動密集開展針對聯網聯控和客貨運市場的專項整治行動,有效整治了站外組客等違法違規行為,解決了行業長期存在的隱患,圓滿實現了“不發生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事件、不發生重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不發生嚴重影響公共安全的暴力恐怖事件”的峰會保障工作目標,省委省政府授予省廳服務G20峰會突出貢獻集體稱號。以此為契機,全行業再接再厲,圓滿完成第三屆互聯網大會安保工作。全省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行車死亡事故起數、死亡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3.64%和7.66%,實現“九年連降”。
江西省貫徹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狠抓道路運輸企業主體責任和行業監管責任落實。長效機制逐步構建。制定了《江西省公路運輸管理局安委會議事規則》、《江西省道路運輸安全監管工作先進單位評選辦法》,編制了城市客運、維修、駕培行業的安全隱患排查分級指南,督促運管機構和運輸企業落實責任。嚴格車輛動態監管,2016年“兩客一危”車輛超速報警次數和凌晨2~5時違規運行車輛同比減少80%以上。
江蘇開展了運輸管理機構安全監管權責體系研究,初步厘清了與相關監管部門的安全監管職責邊界。積極構建“1 1 X”安全監管模式,“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得到有效落實。深化重點營運車輛動態監管機制建設,交通、公安、安監共同打造首個道路運輸第三方安全監測平臺。升級“一車三方”監管平臺,引入保險等經濟手段建成“一車四方”監管平臺,投入省級建設補助資金近800萬元,推進縣(市、區)動態監管平臺建設改造。優化電子運單管理系統,深化與省安監、環保等部門協同協作管理,全年填報400萬份,危險貨物道路運輸電子運單實現全覆蓋。在全國率先建成道路運輸安全教育基地。組建全省道路水路運輸行業安全管理專家庫,開展企業安全生產水平評析。
山東省切實強化“兩個主體責任”落實,進一步梳理省市兩級運管機構監管職責,督導道路運輸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逐步形成“政府監管、企業主責、行業自律、社會參與”的安全管理格局。東營、聊城與公安部門合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雙管雙控”的管理體系,促進了共抓共管。“雙隨機”和暗訪抽查活動取得實效。
山西省出臺了加強道路運輸安全工作的“一號文件”,強化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和“誰分管誰負責、誰許可誰負責、誰經營誰負責”的責任體系,建立了包括9400余戶運輸企業在內的安全生產分級監管目錄臺賬。重點加強營運車輛動態監管工作,全省重點營運車輛動態監管系統實施了升級改造,省、市、企業三級動態監管平臺達到378個;對企業監管平臺和社會化服務平臺實施了備案管理;車貨總質量12噸以上的22.1萬輛重型貨車和半掛牽引車安裝了衛星定位終端,接入全國貨運車輛公共服務平臺。采取“四不兩直”和乘坐長途客車等的方式,對客運企業、危貨運輸企業、汽車客運站和班線客車進行重點檢查,及時通報和督查整改了一批安全隱患。
◇發展轉型升級服務深入人心
湖南道路運輸行業信息化頂層設計全面完成,依托三級協同系統的全面推廣應用,基于最新理念打造公眾云、企業云、政務云和大數據道路運輸信息化整體架構,通過統一的數據模型和技術平臺 業務構件模式,徹底解決了交通運輸行業信息孤島問題。道路運輸信息系統由原來檔案式系統轉變為流程式系統,實現了業務流程可配置、可追溯。通過長沙“三級協同”系統企業自助服務平臺試點,推行客運行政網上許可、網上包車備案制,全省辦理業務日均超過5000筆,實現了道路客運的規范管理和從業人員、營運車輛備案、轉籍等跨省業務的“零距離”辦理。率先完成省級運政系統與部系統跨省聯網數據交換試點,實現了與聯網聯控平臺、省電子監察系統、保險系統以及從業資格繼續教育平臺的數據關聯與共享,提升了政務服務質量和效率,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和企業少跑腿。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轉型升級。全新改版升級手機應用APP,成功創建“一路湘伴”學車板塊,全省42所駕校完成數據對接,21所正式啟用,試點學員18347名,試點教練538名,日均訂單量135條,五星好評99% 。湖南省一站式道路運輸公共信息服務平臺被評為“2016年度中國IT互聯網產品創新獎”。
遼寧運力結構調整力度持續加大,繼續推進集約化經營,全省集約化經營客運線路和車輛分別達到639條和6600輛;規模化集裝箱運輸企業、公司化專業危貨運輸企業分別達到334家和858家,比重達到41.5%和93.8%。全面推進道路客運聯網售票工作,加大自助售票機推廣應用,全省開通網上售票的65個客運站三類以上客運班線網上售票開通率達到100%,實現網上售票客運班線2814條;全省安裝自助售取票設備的汽車客運站達到56家,縣級以上客運站自助售取票設備配置率實現100%;平臺注冊常用旅客數達119萬余人,聯網售票總數達342萬張。開發了“兩客一危”車輛微信監管平臺,啟動網絡約車監管信息互換平臺建設,以信息技術推進行業轉型升級。
新疆國際道路運輸作用不斷凸顯。積極拓展國際道路客貨網絡,新開辟中哈、中吉國際道路客貨運輸線路4條,線路總條數達111條,居全國之首。中斷7年的中巴國際道路運輸直達恢復通行。引導企業“走出去”,組織15家企業參加商務推介會。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分別與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等國開展了國際道路運輸事務級會談。積極規劃國際道路旅客(旅游)運輸。推廣公路電子口岸,保障口岸“綠色通道”暢通,提高了便利化水平,助力了自治區經濟發展。
◇公共交通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重慶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成效明顯,出臺《關于主城區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實施意見》,首條公交專用道設計完成,公交路權優先取得突破性進展。借力“中新”合作項目,引進新加坡航空公司作為公交集團服務咨詢顧問,全面提升服務品質。加強“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保障,開行穿梭巴士156條、投入小型公共汽車946輛,微公交發展水平全國領先。區縣公交線網持續優化,全國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加快推進,多地公交卡實現與全國124個城市互聯互通。軌道交通骨干作用進一步發揮,增加車輛編組,優化運行交路,增加上線列車,日均客流量達到189.5萬人次。開通3號線北延伸段,通車里程達213公里。
湖北引進第三方按年度對創建城市進行考核評價。持續推進公車公營改革,天門、咸豐、京山等10個市縣完成了公車公營改造,改造掛靠車輛近400輛,投入資金超過3.5億元。指導秭歸縣開通2條公交線路,實現全省縣縣通公交。創新公交發展模式,全省培樹了武漢“快干支微”、宜昌快速公交、襄陽智慧公交、荊州多元化公交、老河口一體化公交、赤壁縣級品牌公交等六種典型發展模式,開通微循環公交線路130余條,定制公交82條。武漢公交每日換乘優惠量達到80萬人次。宜昌開通“1 26”BRT線路,BRT走廊客流占比達59.27%。潛江市采取PPP模式對園林城區25公里范圍內的5條農村客運班線進行公交化改造。推進一卡通互聯互通工作,黃石、荊門、咸寧、隨州、潛江等地與全國交通一卡通實現互聯互通;武漢公交卡與城市圈7地市實現互聯互通,IC卡發行量達到2500萬張,年刷卡量20億人次,占總出行量的57%,年刷卡額近25億元。
貴州扎實開展“文明在行動﹒滿意貴州行”活動,落實“公交都市”創建。貴陽中環路快速公交(BRT)開始試運營,春節期間免費向市民開放;貴陽市道路運輸管理局運用大數據平臺,將學生集中出行需求與巴士定制服務實現有機融合,開通運行10條校園定制巴士線路,受到廣大師生及家長的好評。凱里市立足改善民生,致力打造智慧公交、綠色公交和人文公交,推進“全域公交”的發展,形成了苗鄉侗寨“滿意公交”的樣板示范。集中推介智行公交APP應用,遵義、黔東南、六盤水、畢節等地主要公交企業車輛運營數據已納入“智行公交”平臺,并能通過手機APP向廣大乘客提供更加詳實的公交運營信息,方便市民出行。
吉林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內所有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原則,充分調動各地和社會力量的積極性,累計籌集資金8028萬元,組建了吉林省長白行交通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為各地提供了有力的資金和技術支持。目前互聯互通卡已在771條公交線路、9852輛公交車、42列輕軌車上投入使用。
責任編輯: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