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人民群眾更滿意的交通運輸
2019-04-30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
T|
T
◇湯玉祥:推進智能駕駛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
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宇通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湯玉祥認為,從目前技術發展來看,智能駕駛在城市公交和環衛車輛兩個公共服務領域已具備推廣應用的基礎,可加快落地實施,有效增強城市公共服務和管理能力,且有助于提升交通效率,減少城市擁堵,增強交通安全性;同時還有助于改善城市環境污染,降低勞動強度,為城市環衛工作效率及持續性發展提供幫助。
湯玉祥建議應從國家層面明確示范運營城市及示范區域,提供示范運營政策支持;由國家層面牽頭,修訂“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覆蓋范圍,將智能駕駛車輛納入保險承保范圍,明確保險對象、承保金額、事故責任劃分標準等;同時建議國家重點扶持具有優秀的智能駕駛技術研發能力的企業。
◇陳修言:解決充電設施“落地難”
全國政協委員,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陳修言認為,制約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一是社會資本缺乏投資充電設施的積極性,二是充電設施“落地難”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公共充電設施利用率偏低,尚未形成規范、穩定的投資回報機制;用地缺少政策支持,建設方多以租賃、分成等方式與場地方合作,成本高、風險大,社會資本的投資意愿不強,目前主要依靠電網企業推動。各地的市政建設規劃較少考慮充電設施的布局和用地等事宜,充電設施的建設規劃與實際執行情況偏差較大,老舊小區加裝充電設施的難度更大。充電設施數量偏少,車樁比例僅為3.6∶1,使用的便捷性有待提高。
陳修言建議,未來需要大力推進泛在電力物聯網的研發應用。泛在電力物聯網旨在通過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新技術,推動電力系統各個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實現數據資源的匯聚、共享和挖掘。重點應用領域在客戶側,服務新能源汽車發展是重要方面,能夠提供充電方案智能匹配等智慧出行服務,并能夠為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發展提供整體用能解決方案,提高綜合能源利用效率。綜合施策促進充電設施的便捷使用。
◇余留芬:“交通 產業”帶來新生活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盤州市淤泥鄉巖博村黨委書記余留芬表示,“交通 產業”讓地處貴州高寒山區深處的巖博村從昔日的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文明村。
余留芬認為,交通是產業發展的基礎,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核心。路修好了,運輸暢通了,“盤縣火腿”“巖博酒”這樣的特產才能賣得越來越好。“四好農村路”建設不僅實現人便其行、貨暢其流,村民的精神文化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未來,巖博村還在謀劃新一輪發展規劃,力爭打造成為全域旅游精品村、全面小康示范村、鄉村振興樣板村。
◇李彥宏:構建更完善的智能交通解決方案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隨著人工智能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AI成為科技企業研發的重點。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強引導,通過應用示范,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構建更完善的智能交通解決方案。
李彥宏建議,國家應進一步加強引導,建立數據共享和使用機制,鼓勵各地探索并構建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在加快車路協同標準制定的同時,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開發車路協同管理平臺。開展智能交通應用示范,選取有條件的城市,率先部署智能交通信號燈、智能停車等應用,并逐步向全國推廣。
◇李書福:規范汽車改裝市場
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認為,因缺乏具體法律法規及行業標準,我國汽車改裝業尚屬于國家政策和汽車行業的灰色地帶,市場不規范且爭議很大。由于目前營業執照并沒有針對民用車改裝的經營范圍,所以基本都是處于“半地下”的狀態,無論是人員技術還是改裝水平,與國外成熟的汽車改裝行業都存在著巨大差距,改裝配件是否符合安全標準也無從考證,為改裝車輛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此外,汽車改裝行業技術壁壘高,改裝人員培訓相較汽車、汽配專業難度更高且周期更長。國內相關汽配維修類學校雖設有改裝方面培訓,但教學能力參差不齊,改裝人才水平不高。
李書福建議出臺符合國情的汽車改裝法律法規,明確規定汽車各部分的改裝范圍與限制;建立汽車改裝安全、質量與服務的統一標準;成立專門質檢機構,對改裝產品的生產企業與產品設立認證注冊機制;對于改裝廠,需建立明確的軟硬件審核與改裝服務監管機制,明確改裝與售后責任范圍。此外,鼓勵院校設立相關專業,培養專業汽車改裝人才。同時開展汽車改裝試點,先行先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