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交通撐起新發展
2019-05-15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
T|
T
◇“軟聯通”拉近“心距離”
中國同14個國家接壤,擁有綿延2.2萬多公里的邊境線,是世界上與鄰國接壤最多的國家之一,具有發展國際道路運輸的天然優勢。“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改變同樣發生在跨境運輸便利化“軟聯通”中。
“我們見證了歷史!”在中蒙俄國際道路貨運試運行活動目的地,三國代表團歡呼著。2016年8月23日,三國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共同組織的車隊圓滿完成了全程2152公里的試運行。“這次活動必將載入中蒙俄三國在交通運輸領域合作的史冊。”中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對此給予高度評價。俄方與蒙方也認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蒙古“草原之路”計劃和俄羅斯“歐亞伙伴關系”戰略,在交通運輸領域進行了一次有益對接。
“東盟的熱帶水果北上西伯利亞,貝加爾湖地區的豐富物產南下……”南寧鑫金航物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郭鑫心里有本明白賬:汽車從南寧出發,42小時到北京,72小時入境蒙古,到烏蘭巴托也就四五天時間。而且公路靈活,一個集裝箱就可以運。“速度快,銷售周轉就快,庫存消化快,有現金流的優勢。”郭鑫說。
基于經貿合作交通先行的共識,2018年,中蒙俄《關于沿亞洲公路網國際道路運輸政府間協定》完成生效手續,即將全面實施。
大道同行。目前,中俄已簽署并實施《中俄國際道路運輸協定》,中俄國際道路運輸開放范圍擴大到雙方全境。今年2月,中吉烏國際道路運輸線路已經實現常態化運行。在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方向,中越兩國已完成國際道路貨運試運行,實現了首次真正意義上的直達運輸。據了解,中塔烏已就2019年內舉行國際道路運輸試運行達成共識。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當“一帶一路”倡議的一個個公路項目紛紛落地生根,“連”起來的,不僅是道路,更是民心;“通”起來的,不僅是貨物,更是對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2018年5月18日,中俄國際道路運輸試運行暨中國TIR運輸啟動儀式在大連市舉行。滿載大連市地產蘋果的4輛冷藏半掛車,從大連港客運碼頭出發最終抵達新西伯利亞,全程約5300公里。這次TIR國際運輸,是我國目前運營里程最長、深入國外腹地最深、途經城市最多的國際道路運輸線路。這標志著中國道路運輸能力的提升,也意味著中國正式與國際道路運輸組織接軌,簡化了通關程序,將促進貿易與運輸的便利和安全。黑龍江龍運集團總裁劉少波表示:“我堅信,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的運輸企業走出國門,中國的貨車將行駛在世界各地。”
據不完全統計,“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6年來,20余家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40余個國家,共承建當地公路新改建項目50余個、大橋近30座。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取得多項成果。中國與沿線國家建立了18個運輸部長級、事務級會談機制;簽署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協定總數達18個,近期擬新簽署4個,國際道路客貨運輸線路已開通356條,初步形成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通的國際道路運輸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