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交通撐起新發展
2019-05-15 來源:中國道路運輸
打印 字號:
T|
T
◇海疆絲路長 港興貿易暢
“我們90%以上的產品,通過海運銷往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廣州銷售冰箱的劉先生說。如今,從地中海到大西洋,從歐洲到非洲,我國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建立了航線聯系,海運服務覆蓋所有沿線國家。一個個“一帶一路”新坐標的構筑,不僅讓我國海運互聯互通指數始終穩居全球第一,更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聯系愈加緊密,書寫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新篇章。
近6年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起日趨完善的雙邊聯合工作機制,研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方案和行動路線圖。強化多邊合作機制作用,發揮上海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中國—海合會戰略對話、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等現有多邊合作機制作用。與馬來西亞建立了中馬港口聯盟,與美國、歐盟、日本、東盟等建立了海運合作機制。
阿聯酋阿布扎比碼頭年設計能力250萬標箱,年處理能力150萬標箱。中遠海運阿布扎比碼頭計劃今年4月試運營。希臘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實際經營者是中遠海運集團,比港吞吐量從接管之初的68.5萬標箱提升至2018年的近500萬標箱。斯里蘭卡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由招商局港口投資建設,2016年,集裝箱吞吐量達573.4萬標箱,躍居全球第26大集裝箱港。
◇中歐班列這六年
目前,中國已在“一帶一路”上布局了11個邊境鐵路口岸和7個內陸鐵路口岸,累計開行超過14000列。“車輪一響,黃金萬兩”。伴隨鐵路基建“走出去”的同時,一列列往返于中歐間的班列,正傳遞著穩穩的幸福。
作為推動中國制造走出去的“新引擎”,中歐班列給我國內陸城市進出口貿易打開了一條新通道,自2011年開行以來一直保持著快速的增長勢頭。更值得關注的是,中歐班列返程班列比例穩步提升,2018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00%,目前回程比例升至去程的72%。初步實現了重車去重車回。這些數據讓我們看到中歐班列利用鐵路運輸的比較優勢將內陸城市推向全球貿易的舞臺中心。
中歐班列給國內百姓帶來了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檢車員李超杰談起了眼中的變化:“從國外帶到中國市場的東西越來越多了,法國紅酒、奶酪,德國啤酒、牛肉,白俄羅斯的牛奶,俄羅斯的食用油,這些東西如今在中國的超市可以輕易買得到且物美價廉。”
◇云端繪絲路 兩翼聯八方
一條條國際航線開通,一份份國際航空合作協議簽署,一個個民航技術交流合作項目落地……“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6年來,民航依靠自身的國際化屬性,為“一帶一路”建設創造更多機遇,傳遞更多情誼,留下更多故事。據統計,我國已與“一帶一路”沿線45個國家和地區開通了直飛航班,每周有5100個班次,通航能力覆蓋我國83.87%的省份。
近5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已與我國締結各類互免簽證協定,其中20多個國家實行落地簽,還有80個機場可以實現手機退稅。預計到2020年,我國每年前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旅游的游客將超過1.5億人次。
截至2018年底,我國已與125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政府間航空運輸協定。其中,與“一帶一路”沿線62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雙邊政府間航空運輸協定。“空中絲路”的互聯互通,不僅拉近了時空距離,也拉近了友誼。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空乘員譚瑪說:“我的家鄉是美麗的荷蘭。南航還有像我一樣來自荷蘭的外籍空乘23名。”
(根據相關公開內容整理)